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丹巴县“8·9”泥石流成功避险启示录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01日

    ■ 本网记者 陈杨
    8月9日凌晨2时10分,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冲出泥石流物质60余万方,冲毁房屋10栋,85栋房屋严重受损,1.5公里省道被掩埋,灾情十分严重。所幸的是,由于防范体系严密,监测预警及时,防灾队伍得力,1521名群众及时有序撤离无人伤亡,我州地质灾害防治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成功避险的经典案例。
    丹巴县位于我州东部,属川西高山峡谷地貌,山高坡陡,受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且避险难度极大,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2003年7月11,该县巴底乡就曾发生过造成51人死亡失踪的泥石流灾害。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东谷乡二卡子沟,与巴底乡泥石流具有极为类似的地形地质条件,且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泥石流灾害又发生在深夜。在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背景下,能在灾害发生前短时间内成功组织千余名群众安全撤离,在大规模泥石流面前无1人伤亡,得益于省、州、县、乡、村各级严密的地质灾害防范体系。
    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州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昂波,他在总结本次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经验时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启示。
    启示之一:严密的地灾防范体系是成功避险的可靠保障
    为了应对我州易发频繁的地质灾害,州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严密的地质灾害防范体系。一是坚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的动态排查机制,努力查找新隐患并落实防灾措施。二是全面落实防灾责任,细化了各部门、各层级的防灾职责,强化了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将各级领导责任明确到位。三是大力推进专职监测体系建设,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逐点落实专职监测人员,实现群测群防工作从没有责任的义务监测向有明确责任的履职监测转变。四是坚持主动预防避让,在强降雨来临前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预防避让。五是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活动,统一培训教材,成立专家组和宣讲团,开展大规模培训和演练,全面提升受威胁群众防灾意识和避灾能力。有了这样一套严密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险情一旦出现,当地政府就能在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迅速有序撤离避险。
    启示之二:快速准确的监测预警是成功避险的前提条件
    进入汛期以来,全州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州县国土资源部门严密关注灾情、雨情的发展变化趋势,动态实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8月8日下午至“8·9”泥石流发生前,省、州、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密集发布了地质灾害2级和3级预警信息。丹巴县及东谷乡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至二卡子沟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专职监测人员及时发现险情并发出预警,是本次成功避险的前提条件。预警信息的提前发布和防灾措施要求的逐级传达到位,有效引导已建立的地质灾害专职监测体系高效运转,真正起到了“发枪令”的作用。
    启示之三:高度负责的监测人员是成功避险的关键力量
    丹巴县成功避险的事例再一次证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在基层、关键在村组。近年来,丹巴县建立了纵向由省、州、县至乡、村、组、户,横向村与村、组与组、部门与部门协调配合,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群众的全员覆盖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将临灾处置权下放到一线,确保在第一时间能够及时预警、安全转移。二卡子沟为该县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对象,根据该沟威胁对象和范围,当地分别在沟道上游的三卡子村、二卡子村,中游的国如村、东谷村和下游的阴山村设立了5处监测点,落实了专职监测人员。当地质灾害发生在受威胁群众正熟睡的深夜,地质灾害专职监测员的作用至关重要。8月9日凌晨1时58分,位于上游三卡子村监测点的专职监测员学加仁真和包村干部阿加太发现沟内水流出现断流,沟两侧坡体出现明显滑塌的现象;同时,二卡子村监测员玉红、包村干部李旭,东谷村监测员陈凤才、包村干部李小慧,国如村监测员卢中勇、包村干部交姆也发现沟内水流变小的异常情况,准确意识到将有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迅速采取敲锣、燃放烟花和冲天炮、拉响手摇报警器等方式发布预警。值得强调的是,针对敲锣打鼓的传统预警方式在山区预警作用受局限的实际情况,监测员还创新了报警方式——燃放烟花和冲天炮,这不仅更容易让老百姓听见、看见,烟花的火焰还能照亮路线,更便于群众撤离。
    启示之四:基层防灾队伍是成功避险的中间力量
    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要求,在甘孜州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丹巴县采取了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点的方式,安排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协助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将防灾措施下沉到一线,确保了在预警发布后的极短时间内,受威胁群众能够有组织地安全撤离。8月9日凌晨1时32分,针对持续降雨一直未停的情况,东谷乡党委政府要求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连夜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撤离避让准备,并电话通知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加强监测预警。撤离预警发布后,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和民兵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按照防灾预案和前期应急演练确定的路线疏散撤离。撤离过程中,丹巴县还要求党员干部对60岁以上身体虚弱的老人一对一帮扶,不少年老体弱的老人被党员干部背扶到避险点,确保了无一人漏下。至凌晨2时08分,1521名受威胁的群众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
    启示之五:演练是成功避险的坚实基础
    我州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今年以来,在国土资源系统汛期驻守督导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丹巴县国土资源局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列为重点工作,突出培训演练重点,注重方式创新,增强防灾效果。对所有15个乡镇及部分学校和水电开发矿山企业共开展了“防、躲、跑”的宣传培训19次,专项应急演练20余次,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全面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像此次发生灾害的二卡子沟,在4至6月期间曾举行过3次防灾演练。当地群众称,就算是闭着眼睛都晓得往哪里跑了。培训为识灾、辨灾打下了基础,演练为群众及时避灾赢得了时间。
    启示之六:“三避让”原则的落实是成功避险的核心因素
    二卡子沟突发泥石流灾害前,根据各级预警信息,该沟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高度警惕,将“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原则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果断提前通知受威胁群众做好主动避险撤离的各项准备。预警信息发出后,受威胁人员能够按计划高效撤离,“三避让”原则的落实是本次地质灾害能够实现成功避险的核心因素。
    在采访中昂波表示,此次泥石流避险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省、州、县严密有序的防灾体系、五级联动的防灾机制、高度负责的防灾队伍、训练有素的群众、及时准确的监测预警、“三避让”原则的落实,正是将成功避险由偶然化为必然的坚实保障。
  • 上一篇:雅江发现60多万吨超大规模锂矿
  • 下一篇:我州推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