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把我的特长和技能留在巴塘”

《甘孜日报》    2014年08月26日

——记四川电力眉山分公司技术援藏人员崔锐意
 

技术指导。
   ■本网记者 张涛 文/图
  “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时应注意测量仪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连接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且接触必须良好;要准确测量绕组的温度或变压器顶层油温度;为了与出厂及历次测量的数值比较,应将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直流电阻值换算到同一温度,以便于比较。同时,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时,应采取措施,在测量前后对绕组充分放电,防止直流电源投入或断开时产生高压,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8月15日,在巴塘县城关变电站的配电房里,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稍显纤瘦的年轻人正在为当地的电力员工讲解变电运行的相关专业知识要点。他,就是来自四川电力眉山分公司的崔锐意。
  主动报名,奔赴藏乡奉献激情
  28岁的崔锐意是四川电力眉山分公司的一名变电运行检修专工,七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成长为了变电检修的“一把好手”。
 “我是今年4月初来巴塘电力公司工作的。”崔锐意说,“到藏区去工作,一直是我的愿望。”说起藏区工作的愿望,崔锐意提到了两年前眉山公司的对口援助巴塘公司的藏区工作,他说,那个时候,自己就萌发了到藏区工作的念头,只是因为那时孩子即将降临,自己未能如愿。当今年公司接到参与甘孜藏区的“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任务后,他便主动报名,匆匆与家人道别后,带着国家电网的使命,与11名同事前往藏区高原的电力公司,进行为期两年的技术援助。
  从眉山到巴塘1000余公里的路程,大部分是行走在中国最长国道318的沿线,进入甘孜境内,汽车便全都行走在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之巅。面对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等重重困难,崔锐意深知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
 “高原的四月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才来那几天,严重的高原反应,我被失眠困扰了好几天。”崔锐意激动地说道,“但是必须尽快适应,克服各种不适的生理反应,才能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传帮带,那股热情让人敬佩
  虽然来藏区之前通过与巴塘公司联系对当地的电力公司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但究竟处于怎样水平崔锐意和同事们心中也没底,直到工作开始后,他们才发现问题远比预想的要多得多,特别是当地的电力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仅有的几名技术工人也缺少专业培训或者从业经历。
 “我们到巴塘后,看到藏区人民对电力需求的渴望,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藏区人民后,他们的淳朴给予了我工作的动力。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里生活、工作比较艰苦,但巴塘公司领导及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坚定了我们对电力天路、无电地区建设的决心。”崔锐意很快投入到工作之中,除了帮助县电力公司对变电站进行检修,他还负责为巴塘分公司的技术工人进行变电运行、检修的技术指导。
  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崔锐意让巴塘电力公司的员工分组跟队参与,坚持标准化作业,并对检修中的技术进行针对性讲解,这种“全过程实战教学”令巴塘公司的员工们觉得很过瘾,不少电力工人甚至用手机录下他们的讲解录音。“他们很好学,只是平时没机会,我非常高兴能通过这次技术援助帮助到他们。”崔锐意对此感受颇深,“既然是实施专业对口帮扶,我们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边做边讲,包括工作的流程、做安全措施的目的……”巴塘公司的技术工人们对知识的那种渴望让崔锐意及眉山的同行们很受感动。
  “在工作中,我将以传帮带的方式把自己的特长和技能留在巴塘。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发电、输电、配电、办公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特别是针对藏区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培训方案,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电力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真正达到了技术援助的目的。今后,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争取在两年的援建时间内把我们的技术留在巴塘,让巴塘的电力建设更上一层楼。”崔锐意这样说道。
  据了解,从2014年3月中旬开始,来自全省17家供电公司的144名有经验的管理、技术及技能援助人员率先走进甘孜藏区,其中95人派往甘孜分公司,充实到电力建设第一线。7月1日,第二批援藏电力管理及技术人员也顺利到达我州,共计61人,其中变电运检专业50人,调控专业11人。目前,第三批援藏人员正在选拔之中,共计121人,计划于8月进入我州。
 
  • 上一篇:我州各级党组织开展批评不遮掩
  • 下一篇: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