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务实清廉勤为民

《甘孜日报 》    2014年07月21日

——记丹巴县委书记杜德清
 ■ 丹组宣
   人物档案  
  2010年,杜德清任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州维稳应急先进个人、十二届“西博会”先进个人、国防动员建设先进个人,全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当选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丹巴,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近年来,这里政通人和,民富县强,呈现出各族人民团结共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我们生活越来越好,是因为有一个能把全县各民族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的‘领头羊’,有一个心系群众、务实清廉的好书记!”
  心系群众解民忧
  “杜书记经常来到田间地头,哪像当官的,更像一个农民。”这是基层群众对杜德清亲民爱民形象的真实反映。
  作为县委书记,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发展、稳定、民生、改革各项政策在丹巴执行有力、落地见效。哪里矛盾问题突出,他就亲自深入到哪里及时化解;哪里群众怨声大,他就亲自深入群众调研解决;哪里急难险重,他就亲自到一线指挥处理。通过几年的努力,摘掉了丹巴“上访大县”、“问题大县”的帽子,全县初步形成了风清气正、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杜德清始终以焦裕禄、毕世祥、菊美多吉为榜样,力志做人民的好公仆。为此,他创新“走基层”活动方式,在全县公职人员中组织开展“321”走亲戚活动,得到州委充分认可,并在全州推广;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六大活动”,组织4000余名公职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结对认亲13000余户农牧户,实现结对认亲、爱心帮扶、联系寺庙和僧侣全覆盖;带头执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每年坚持120天以上时间在乡村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率先在全州开展依法整治发展环境,彻底扭转了丹巴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动辄阻工、非法上访的被局面;带头坚持“信访接待日”制度,认真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督促清理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诉求。两年来,他先后深入基层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达2000余人次,与寺庙僧尼真心交流100余人次,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90余件。
  让群众增收致富始终是他的不懈追求。在担任县委书记期内,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中国高原酿酒葡萄之乡”,目前丹巴已建成酿酒葡萄、优质核桃、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基地5万余亩,“康定红”葡萄酒荣获“克隆宾”杯国际金奖、第十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丹巴县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县”、“全省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四川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县”。群众增收致富了,杜德清没就此驻足,他继续探索创新国家扶持资金使用方法,提出了“将国家扶持资金以折资入股的形式,通过专合组织分摊到农户”,改变以往扶持资金单家独户受益的情况,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巴旺乡加气砖厂、江达村蔬菜基地、岳扎养牛场等成为这一模式成功典范,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此举得到了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务实创新谋发展
  为实现丹巴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底部突围,他坚持白天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夜晚研究思谋丹巴发展难题之策。他紧密结合省委“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州委“三化联动”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加快丹巴发展、全力破解难题”大讨论,确立了“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丹巴”的发展定位,制定了“3433”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围绕建设藏区资源集约开发强县、美丽丹巴、和谐丹巴三个战略定位,实施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生态能源、优势矿产四大资源开发战略,实施“新城、新村、生态”三大环境美化工程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安全三大民生保障体系。
  狠抓产业发展。以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建设“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在全州率先提出“将对口援建资金集中用于打造旅游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的思路,有效撬动了市场资金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探索出了对口援建新路子,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肯定,并在全州推广,黄彦蓉副省长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坚持统筹发展。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制定“美丽丹巴、嘉绒名城”和“一心、两区、三轴、五核”的新型城镇形象定位和发展思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嘉绒新区、旧城改造。以整村推进、扶贫新村为重点,展特色,突亮点,打造了一批具有嘉绒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和牧民定居点,半扇门一村、阿娘沟一村已成为全州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典范。
  注重改善民生。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甘孜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1234”教育发展战略,科学构建“一圈、三点、五线”校点布局和从幼儿到高中的教育发展体系。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卫生医疗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人才队伍、完善硬件配套,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形成了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框架,实现了新农合参合全覆盖。2011年以来,共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33亿余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16.8%,12.6%,13.9%,25.3%,增幅连续三年名列全州前茅,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州一等奖。
   基层党建增活力
   切实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提出“一年建长廊,两年树片区,三年全域化”党建梯次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品”标准, 集中打造小金河流域党建廉政文化示范长廊和革什扎河流域、金川河流域多乡连片的党建“典型片区”和“产业片区”。
      探索建立“四推三定两票决五次谈话”发展党员机制,组建22个“临时片区党总支”,选派15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背包入驻”、脱产整顿后进村。91个后进党组织全部实现晋位升级。基层党建工作连续三年名列全州前茅。结合丹巴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响亮的品牌,实施“最美乡村·幸福藏寨”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公司+支部+民居接待户”产业党建发展模式,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干部,将选人用人的平台设在经济发展和群众工作的主战场,干部不分民族、不分内外地,凡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都能被提拔任用到重要岗位。近年来,无一人因经济问题受处理,获得干部群众一直好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2011年率先在全州推行区科级干部每天8小时以内工作日志季度必查、领导干部‘三个三分之一’工作安排月必查、干部职工在职在岗情况周必查制度,不断夯实跨越发展的组织保障。带头反对“四风”问题,亲自参与明查暗访,约谈、教育干部300余人次。目前全县上下形成“工作比实绩,发展比劲头”的可喜局面,干部队伍形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采访中,杜德清告诉笔者:“为官一时、必须廉洁一时;做人一世、必须清白一世;公权一丝一毫不私用,公款一分一厘不乱用。作为县委书记,我必须自觉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自觉做好强基固本、凝聚人心的工作,以更加出色的实干、实效和实绩,来回报党的重托、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
 
  • 上一篇:幸福之花盛开康巴高原
  • 下一篇:我州经济运行总体趋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