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鏖战天路 电亮石渠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06日

                       
  连日来, 国网四川甘孜供电公司,为确保全州输电设施供电稳定,加强了在恶劣气候下巡查线路力度,保障了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可靠供电。图为5月13日,该公司所辖的乡城县供电公司员工,在海拔4705米的马鞍山地域,登塔检查线路。 杨建庆 摄
 
  在石渠县长须贡玛乡日美村,66岁的村民尼勒家还依靠酥油灯照明,45岁的西卓家还依靠烧牛粪取暖……尼勒说,“我没见过电,去过成都,知道有电的城市很繁华,等我们这里通电后我也要买各种电器。”
  带着期盼,2013年“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为石渠县城及周边带来了光明。今年9月30日前,“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则将照亮整个石渠,彻底解决和尼勒、西卓家一样还没有通电9000余户农牧民家的用电问题。
  ■ 熊文瑶
  攻坚克难
  “走在不足4米宽的道路上”

  石渠“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谢崇宇介绍说,今年2月开始,石渠“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石渠“电力天路”工程将建设110千伏洛须、35千伏长须贡玛、呷衣、奔达共4个输变电工程项目;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将新建10千伏线路1130公里,10千伏配变440台,低压线路1575公里,涉及22个乡镇,通电户数9000余户。
石渠县境内长冬无夏,空气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的45%。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渠县开展电力建设,面临着“高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冻土区沼泽区施工”等难题。
如何确保石渠“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口援建单位——国家电网成都供电公司面临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谢崇宇告诉记者,石渠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寒冷气候导致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因砂子上冻结块、搅拌用水温低等原因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又由于原材料温度低加上搅拌楼设备环境温度低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出机温度低,极容易给后续施工埋下质量隐患。施工环境长期低于5℃,对浇筑后混凝土的养护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确保施工进程不受冻土影响也是在石渠施工中要攻克的难题。”谢崇宇说,石渠-洛须110千伏线路新建工程,线路全长约64公里,其中20毫米重冰区占全线长度的27%,最高海拔4800米,多处位于峭壁,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只能靠人工,对冻土层进行破碎。而在临近奔达乡约17公里的途中,整个道路路面宽不足4米,且部分路段存在塌方危险,通行条件差,给35千伏洛须至奔达线路新建工程物资运输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据了解,针对高海拔、高寒环境施工中可能面临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难点,工程指挥部在借鉴“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高寒冻土施工方案”和“冬期混凝土养护方案”等专项措施。采用“搭暖棚、烧煤炉”、“马帮驮、索道运”等措施,有效应对了高原高寒地区冻土施工、高原脆弱生态保护、高原施工人员降效大等难题。
  争分夺秒
  “赶在雨季来临前立好电杆”

  5月末的石渠最高温仅12℃左右,大雪、沙尘暴、冰雹等恶劣天气也时常出现。石渠无电地区建设工程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都健刚介绍说,恶劣的自然条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威胁很大。为了抢在6月雨季来临前将所有电杆立好,全县的立杆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在长须干玛乡的一块空地上看到,大型货车将电杆拉到这里后,施工人员便开始二次转运,这也是立杆施工中最困难的一项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将两根电杆搬运到拖拉机上,需要20多名施工人员齐力将电杆慢慢抬起,少了一个环节都难以将电杆放在拖拉机上。
  “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第二批七包现场负责人刘子军告诉记者,施工人员正在抬起的是运往长须干玛乡一村的低压400伏电杆。由于村里没有路,大车过不去,施工队只能一段一段地修路,修好一段再用拖拉机一次两根的搬运电杆。“立杆最困难的就是二次转运,近的有5公里,远的有20多公里。”
  站在草原上“路”的尽头,刘子军指着山沟里说,“这里面还有6公里的路没修好,大概有4户人家,只有等我们把路修好了才能把电杆运到位。”
  在长须干玛乡五村海拔3900米的半山腰上,施工人员正在立着地势最危险的一个电杆。5平米大小的山坡上只能容下十几个施工人员,电杆则要利用绞磨机从600米左右的断崖下缓缓吊到山坡上,再由20多名工人将电杆慢慢移至5平米大的山坡上,这一次从吊电杆到立起电杆,施工人员们花了1个多小时。
  截至5月27日,石渠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已完成立杆10479基,10千伏线路架设215.80公里,低压线路架设142公里。
  二进高原
  “帮扶石渠是一种使命”

  在石渠“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大部分管理者都是“二进高原”,所有人员都是来自成都供电公司的骨干成员。预计在7、8月份的高峰期建设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将达到2500人左右。
  3月份,都健刚、周继红等一行5人途径海拔近5000米的一座雪山,由于道路特别窄,只能过一辆车,一侧就是悬崖,当时大家心里都很害怕。“大家如果知道今天要走险路,就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心情。”都健刚说,“其实,像这样的路我们一周要走2、3次。一想到大多数的施工人员还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我们就有责任去现场为他们做好安全监管和保障工作,心中很自然的担起了这份责任。”
  2013年6月,成都供电公司彭州公司副总经理赵光辉来到石渠电力公司帮扶担任副总经理,原计划于今年6月结束帮扶的他,因熟悉石渠县的情况,又继续负责无电地区的所有物资催收与协调,直到“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结束。
  2011年因为“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谢崇宇第一次来到了石渠,2014年因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他再次来到石渠。“来到石渠是带着一种使命,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崇宇说,“我们指挥部很多人都是‘二进高原’,大家看到铁塔、电杆一个个的立起,内心有种自豪感,这是发自内心的骄傲,几十年后回想起这些将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在石渠县日前召开的“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座谈会上,石渠县委副书记刘泽这样说道:“我们石渠的干部在有些方面都做不到‘电力天路'建设者为我们做的一切。”刘泽告诉记者,去年,“新-甘-石”的参建人员让他感动,而今年“电力天路”的参建人员再次让他感动。
  “电力天路”参建人员来到石渠第二天就到各个乡镇开展工作。在零下20多℃的天气里专人24小时看守温度计......刘泽说,“每当他看到电力员工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都有些惭愧。石渠的干部做不到的他们却做到了,他们是带着对当地老百姓负责任的态度来做建设,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 上一篇: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 下一篇:我州开展纪念世界环保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