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电力天路”医疗站的夫唱妇随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30日

  ■ 夏梦国 李红燕
  对于在甘孜藏区这个平均海拔4000多米,长达50公里的无人区干得正热火朝天的数百名电力建设者来说,有一对医疗夫妻最受他们欢迎。
  5月25日清晨,一场大雪之后,海拔4330多米的昌台一级医疗站驻地气温已降至0度,这个为110千伏甘孜——白玉输变电工程担负着生命保障任务的一级医疗站共有三名医疗人员。一大早,医生刘备林和护士赵红英就来到医务室清点医疗箱,他们仔细核对着各类药品,为当天的医疗巡视做着最后的准备。
  34岁的刘医生和30岁的赵护士是一对夫妻,作为国网乐山供电公司110千伏甘白线输变电工程第一批进入白玉的医务人员,小两口在白玉医疗站工作20多天后,一周前被派到了昌台一级医疗站。除在医疗点问诊外,他们每周还要对区域内5个施工小组的驻地和施工现场展开医疗巡视。
  “昨天的雪真大,听监理项目部的人说二标段那边的积雪一脚下去就看不见鞋了”。正在清理药箱的赵红英对丈夫说。
  “我也听说了,有15厘米厚,听说马帮的马棚都被雪给压垮了。小赵,多带些感冒和消炎的药。对了!再多拿些创可贴!”一旁的刘备林埋头清理着氧气瓶,一边叮嘱着妻子。
  清晨8点,小两口和同事坐上一辆长城越野车,由施工队负责人曾建华驾驶着向离昌台区20多公里外的57号施工点进发,那里海拔有4680米。施工点大多在草原深处,前往施工点的小道碎石夹杂着泥土,很不好走,车一上去就像在跳舞。而昨天一整天的大雪让道路变的更加湿滑难行。在每一个转弯处,曾建华都会降下车速,小心翼翼地调整方向盘,在发动机低沉的怒吼下顺势前行。坐在副驾驶的赵红英紧紧地抱着手中的医药箱,一声不吭地看着前方。
  57号施工驻地由两顶帐篷和一座由木板搭建的厨房构成。不远处,施工人员正在对受损的马棚进行修复…… 
  “医生,多发些创可贴吧,这几天有的兄弟手上都开始起口子了。”
  “这鬼天气,一会儿太阳、一会儿大雪,多拿几盒感冒药吧。”施工队员们的需求印证着刘医生之前的判断,妻子赵红英赶紧拿出药箱给大家分配药品,并叮嘱大家每天多熬些姜汤驱寒预防。发放完药品,刘备林走进了厨房,不足10平方的屋角堆着土豆、大米等生活物资。两只塑料桶内由山上引来的生活用水引起了他的关注。一番观察后,他发现水中有一些细小的东西在浮动。
  “这是从山上引来的泉水。”曾建华介绍到。
  “这水不能直接饮用!必须过滤并充分煮沸!”参加过雅安芦山抗震的刘备林很有经验,很快他找来两只塑料桶并装上工地上干净的细沙石,向施工队现场演示起饮用水过滤的过程。
  “高原上,水的沸点低,只有六、七十度,一定要反复烧开后才能饮用。”临走前刘医生反复叮嘱。
  时近中午,这对夫妻又急忙起身向下一个施工点——58号塔基的浇筑现场赶去……
  自从参加“电力天路”工程,赵红英每一天都有不变的两个愿望,即白天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晚上给5岁的儿子通一次电话。虽然愿望简单,但并不好实现,因为每天晚上七、八点移动基站就会因太阳能电源耗尽而停止工作。“太阳下山前,记得在有信号的地方停一下,我要给儿子打个电话”。赵红英叮嘱着刘备林。
  • 上一篇:省委宣讲团在稻城作专题宣讲
  • 下一篇:州政协机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