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纪实(中)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22日

     初战告捷,激情燃烧。2013年新年伊始,州委书记胡昌升、州长益西达瓦深情寄语交通建设者:“初战告捷,虽值得庆贺,但绝不能自满。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眼光、更需要胸怀、更需要智慧、更需要韧劲、更需要责任、更需要实干。保持奋发有为的激情、昂扬向上的锐气,比黄金还要珍贵。稍微的骄傲与自满、稍微的麻痹与松懈,必然导致前功尽弃。只有坚持‘干’字当头、‘敢’字为先和‘拼’字求胜,只有坚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快中求好,才能掌握攻坚主动权,否则,我们将前功尽弃!”
    言简意赅的寄语,传递出的却是异常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情真意切的寄语,道出的却是异常强烈的亲民、爱民和为民情怀。
   “2013年,是我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的‘大会战’之年”,这是州委、州政府作出的战略定位。
   “交通建设投资突破百亿,重点项目建设里程突破2100公里,铺筑路面突破1000公里;色年路、岗白路、瓦九路、亚三路、G318线东海路(除隧道外)等5个项目主体工程务必完工;泸石路等7个项目年内务必实现集中开工”;……这是州委、州政府下达的“作战”任务。
   “抓而不紧,等于白抓;抓而不实,等于空抓。不落实,注定落空。落实,就当环环相扣、不折不扣;落实,就当持之以恒、抓铁有痕。能否抓落实,既是态度,又是作风,更是能力。”在州委、州政府相继召开的全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动员大会、实施大会和一系列督导会议上,胡昌升、益西达瓦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呐喊,“质量、进度、安全、造价、廉政”无疑成了落实的重中之重。
    时间就是生命,行动就是使命。“将项目投资和形象进度计划到月”,量化与细化管理的并驾齐驱,不仅“逼”出了业主的压力与动力,而且“逼”出了重点建设项目复工较往年提前将近一个月的喜人局面。
   “将三年交通攻坚任务纳入各县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交通系统继续实施包项目督查制度”;“对管理不善、进度慢、质量差的项目代建(委托)单位和施工企业严肃处理”……严格的考核与督查制度,特别是州委、州政府及时成立的州交通建设攻坚活动推进督导协调组的一丝不苟,确保了项目管理、资金、机具、人员和材料“五个到位”。
   “在进度与质量发生冲突时,宁可放慢进度,也要保质量;在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宁可放缓进度,也要保安全。质量第一,安全是金。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整改意识,切实把每一条公路建成‘长寿工程’和‘精品工程’。”为此,州委、州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甘孜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项目建设各方全面落实责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力求实现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建设。
    我州地处高原,海拔高,气候变幻莫测;冬季长,有效施工期短。如何确保冬季施工质量?理所当然地成了很多项目攻关的重点与难点。
   “优化设计与施工,向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要工期、要效益、要质量。”破解难题的路径一经找到,强化质量监管的浑身解数便呼之而出: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业主,从监理单位到协调部门,从项目督查到现场巡查,从州(县)委书记、州(县)长调研到州(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严格的工程建设综合监督制度,严格的“四不放过”(对违规问题坚持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举措,使得抓管理、重质量既成为共识,更成为始终不变的目标和行动。
   细节决定形象,细节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哪怕是混凝土拌和,不但对拌和水的温度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运送过程中的保温措施也有严格的规定。锅炉加热,确保了拌和水的温度达标;增加保温装置,确保了运送罐车衡温行进;加热、盖被、挂帘,让浇筑的混凝土不因施工地气温低而冻结;在梁板预制、钢筋扎捆、掌面开挖中,在桥头上,在隧道里,在路面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流程的规范有序与操作的精益求精。
    一个个科学管理环节的叠加,一个个规范操作流程的累积,使得我州在交通建设攻坚会战中的每一个项目质量始终处于平稳可控态势。
    2013年5月,州交通运输局质监站委托第三方,对国道318线东海路、国道317线俄岗路等13个在建项目工程实体进行了现场质量抽检。抽检结果显示,所有项目路基工程抽检100组,合格率达100%;路面工程抽检29组,合格率达96.55%;桥梁工程抽检44组,合格率达100%;隧道工程抽检7组,合格率达100%;三大主要原材料抽检106组,合格率达85.85%。
    如果说,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那么,安全则是确保顺利施工的前提。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监管难度,面对早晚温差大、夏季雷雨天气多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困难,面对冬季施工中的缺氧威胁,如何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施工安全?无疑成了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心中的最大牵挂。
    牵挂是情怀,牵挂更是责任。尽管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威胁着全线上万名参建者的生命,但一项项务实的安全生产措施,却为建设者们系上了一条条牢靠的“保险绳”。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督促各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督促各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投入足够的安全生产经费,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设施,狠抓隐患排查,狠抓规范化作业;必须督促各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强化现场监管,打造‘平安工地’,确保安全生产不留死角,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个必须”,不仅展示了州委、州政府不遗余力抓安全生产的坚定决心,而且体现了对工程建设者和施工企业的真情关爱。
    决心与行动的双管齐下,关怀与监管的同频共振,带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全风暴”,带来了安全生产的“警钟常鸣”,也带来了安全防范的一次次化险为夷。
    采访中,国道317线俄岗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杜洪果告诉记者:“当我们的建设者正在俄岗公路8标段查拉桥附近施工时,因连续几天的强降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施工便桥也很快被淹没了。幸好我们项目部提前作出了防范预警,因而在洪灾到来前,项目部所有施工人员和主要施工设备都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要是没有严密的防范预警机制,公司将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正是由于我们抓宣传教育经常‘见缝插针’、抓安全生产经常‘小题大做’、抓安全投入经常‘大手大脚’,从而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说实话,抓安全生产,无论管理有多严、处罚有多重、投入有多大都不为过!”
   兴蜀公司国道318线东海段副指挥长潘嵩更是感触尤深,“为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安全,内地工人进入我州前,都必须进行全面体检;进入施工现场后,都必须适应一周后才能正式上岗作业。”
   行走在我州交通攻坚的各个主战场,记者发现,在不少建设项目工地上,都建有专门的供氧室、医务室,有的还与附近县城医院建立了救护机制,一旦施工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现象,便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尽管如此,各个标段施工人员的更换频率均达到了8次以上,最高的标段则突破了25次。
   重安全,旨在人和谐;抓协调,更是为了人和谐。如果说,交通建设协调难;那么,涉及全州2400多公里等级路和45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的协调更是难上加难。
   有人曾经这样说道:“困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铺路石,而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困难是一块磨石,把强者磨得更加坚强,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困难是悬崖上的独木桥,强者把它当作捷径,弱者把它当作绝境;困难是火焰,强者视它为指路明灯,弱者见它逃之夭夭;困难是狂风,强者是风中的帆,弱者是风中的沙;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
   其实,困难的大小没有什么界定,这完全取决于心态。面对征地、拆迁等一个个棘手难题,州、县协调办的全体工作人员本着“原则面前不让步、威胁面前不退缩、利诱面前不贪恋、矛盾面前不回避、协调面前讲技巧”的原则,始终保持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始终保持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始终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忠实执行《甘孜州交通建设协调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归口管理原则,切实依法精简程序、完善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全力为管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要素保障。
    理亚路,在稻城县境内涉及7个乡镇145公里,施工地段无人区少,协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稻城县委、县政府及时抽调国资、公安、交警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了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公开、公正、公平地履行着神圣而又艰巨的职责。
   “跑步进场,迅速开工,边筹建边施工”,这是州协调办提出的明确目标;“务必于3天内划出砂石料场”,这是州协调办向理亚路协调办下达的第一道指令。时间,刻不容缓;任务,繁重如山。稻城理亚路协调办的同志闻风而动、分兵出击,协调会一场接一场地进行着,政策宣讲一次接一次地展开着,夜以继日的付出,不仅赢得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赢得了沿线农牧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商议,很快达成协议;签字,自然水到渠成。协调与签字的全程录音、录像,让乡村干部在行使签字权力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管理与督促责任与义务。“方法+技巧+全心全意”,使得看似艰难的协调任务硬是在短短三天之内大功告成。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稻城理亚路协调办负责人激动地向记者展示了资料柜里存放着的几十部协调录音录像带和厚厚几大本协调记录。仔细查阅那一盘盘协调录音录像和密密麻麻的协调记录,协调的具体时间、地点、事项和责任人一目了然。
    稻城理亚路协调办的经验不胫而走,州委、州政府因势利导:既将协调工作与协调经费划拨和补助报销挂钩,又将协调成效纳入州政府对各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协调机构,扣减其所在县重点经济工作及交通建设工作目标分1分;对协调工作不力、办事拖沓、吃拿卡要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反映不好的干部及时调整。经验的引领与制度的保障,使得我州交通项目建设协调工作在有力、有序、有效的氛围中,收到了多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大美甘孜,美在自然,美在生态,美在人文;大美甘孜,脆弱在自然,脆弱在生态。如何在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中有效保护好生态?怎样让每一条路能够悄然融入大自然?这既是对决策者的考验,更是对建设者的挑战。
   “生态立州”,这是州委、州政府的战略决策;“建设生态路”,这是州委、州政府的明确要求。
    写在纸上的要求,如何才能付诸行动?实践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设计单位切实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保护沿线行道树;施工单位精心将清表的腐殖土和草皮专门存放,并在后续的绿化施工中予以恢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参建单位注重取(弃)土场排水和防护,防止雨水冲刷形成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生活垃圾、污水等集中处理,严禁乱弃乱排、污染环境;强化对施工路段的除尘降噪,尽量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从有着“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县出发,一路向南,就到了被称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的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随着甘孜州“旅游全域化战略”的不断实施,稻城亚丁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四川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通往这样的地方,使得理塘到亚丁的这段路,格外让人关注。
    采访中,兴蜀公司理亚路代表处副处长王屹告诉记者:“自从建设之初,建设者就将理亚路作为一条‘旅游路’和‘风景路’来打造。对于这里的山水、花草极为呵护,公路所经过草地,先将草皮揭起来,暂时码在一起,安排专人管护,待公路边沟修好后,再将草皮重新放回原地。沿线的很多名贵树种,建设者也进行了移栽,确保不因为修一条路而毁掉一草一木。”
     在理塘县城3公里处的公路边沟上,记者看到,经历过搬家、暂居,又重新铺筑的草皮,已经在新的土地上延续着她们的生命。轻风吹过,青青的牧草微微晃动,与远近处的鲜花、树木一道,装点着高原的自然之美。
    汪洋告诉记者,“目前,我州建设‘生态路’、打造‘景观路’已从要求转化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并已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几年之后,随着一条条生态公路、景观公路的建成通车,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尽情享受现代化公路的高效、便捷的同时,更能赏心悦目地领略到高原公路与山水、田园相融相宜的美妙图景。”
    质量的精益求精、安全的一丝不苟、协调的不遗余力、环保的尽善尽美、成本的精打细算,不但没有影响建设的进度,反而让结果比预计的更好。
     承上启下的2013年,全州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不但实现了亚丁机场顺利通航,而且完成在建交通重点项目里程2100公里以上、路面工程101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通乡油路256.9公里、通村公路1134.6公里。其中,国道318线东海路(除高尔寺隧道、理塘隧道外)全线260公里及国道317线俄岗路炉霍到马尼干戈段197公里建成通车;色年路、岗白路、瓦九路、亚三路等5个项目主体工程实现全面完工;新增色色路、S303线道孚过境段、亚亚路、泸石路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雅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道左右洞累计开挖3111米。(记者 田杰 文/图)
 
 
  
 
  • 上一篇:我州旅游发展大提速(下)
  • 下一篇:我州加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