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绿海丹心写春秋——记甘孜森林草原灭火第一大队九龙县大队队长江友发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04日


江友发向队员传授草原灭火经验。

◎本网记者 黄良富 丁瑶/文 张兵/图

48岁,正是人生最绚丽、最壮美的季节,就该壮志凌云、意气风发,就该立马横刀、建功立业。作为彝族汉子,他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扎根九龙,守土为任,竭忠尽智,久久为功,枕戈待旦,尽望万家灯火;百战轻死,蹈险临乱,一往无前,负重行,入绝境,裂烟破火,功在转瞬之间。

他捧着一颗滚烫初心出发, 把“使命”视为“生命”,把“生命”融入“使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森林草原灭火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无穷的生命力铺就使命的底色,用磅礴的责任感幻化使命的斑斓。

他,就是甘孜森林草原灭火第一大队九龙县大队队长江友发。他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消防工作先进个人、甘孜州最美生态护林员等近20项荣誉称号。

30岁后只做一件事

每当你迎着和畅的惠风,漫步于村庄田野间,漫步于青山绿水间,你可知道这田原牧歌式的生活来之不易,你可知道谁在为我们呵护这满眼绿意?瘦削高挑,今年48岁的江友发说:“30岁后,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切为扑灭森林草原火灾,一切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因为追求,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奋进。

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两次特大洪灾,让人们尝到了生态破坏的恶果。洪水退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两年的试点,于2000年10月,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甘孜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有天然牧场1.42亿亩,占四川全省面积的46.5%,林地面积9818万亩,森林蓄积4.81亿立方米,约占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一,丰富的森林草原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压力。

2002年,当工友们放下斧锯拿起锄头,由砍树人转行为植树人时,江友发却被组织选派到更艰巨更重要的岗位——甘孜森林草原灭火第一大队九龙县大队任队长。他知道,防森林草原火灾,堪称是一场无止境的战斗。一旦火起,如何在短时间内把火扑灭,减轻青山草原受伤害的痛楚?”作为土生土长的九龙人,江友发心中陡然升起义无反顾、舍我其谁的豪情。

这一刻,江友发站到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在生命的版面写下责任与奉献,不让火魔吞噬森林,不让火魔肆虐草原,就成为江友发坚定而不变的初心。

这一刻,江友发心中燃烧着激情,去迎接风雨的洗礼和艰辛的历练,为了让青山常在,为了让绿水长流,就成为江友发神圣而崇高的使命。

江友发虽然曾在林场任职,但对于扑火工作却完全陌生,带百把号人的队伍也是头一次,自然感到了肩上压力的沉重。多少次,他默默地自己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干?能干好吗?但他深信,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思路渐趋清晰;他到人武部的向领导请教,到县中队看战士们训练,每天逼迫自己学习再学习,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军事化的训练管理模式。

也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他,江友发上任伊始至今,各种扑灭重大森林草原大火任务便接踵而至,先后参与了180多次灭火,每战必胜且从未因指挥不当战斗减员。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他和队员们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的身影,赢得一场又一场灭火攻坚战,赢得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点赞。

好队伍是这样带出来的

获奖无数,荣誉加身。但当问起他获奖感想时,江友发沉思半晌后摊开手说:“说实话,虽然个人获得了国家级荣誉,但我更看重的是灭火队获得的集体奖项。”

是啊,在与火魔搏斗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战胜火魔,必须有一支组织严密、作风优良、善打硬仗的队伍。

在川西高原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场平均海拔三、四千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进山灭火,走的路都是村民在雨季捡松茸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负重快速到达火场开始灭火,没有体能怎么行?火场风向随突变,山火爆燃随时吞噬一切,原始密林就算有电话也没有信号,没有灭火的战术素养怎么行?

勇往直前,与火魔搏击,江友发自从当灭火队员那天开始,就做好了要牺牲的准备。但没有一条生命是为了牺牲而存在,海恩法则告诉人们:“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江友发深知,避免无畏的牺牲比牺牲成就的伟大更值,必须强化教育引导,不断增进队员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必须强化实践养成,在训练中把灭火作业过程进行程序化并划分相应的责任;必须强化制度保障,让队员成长成才。如今,九龙县大队已率先创建了无烟、无酒、无扑克麻将的“三无营房”。

青山脚下,九龙河畔。此时,正午的气温升至35℃,大地被炙烤,九龙县大队野外训练场狂飙再起,一身战斗着装的队长江友发,虽然已是汗流浃背,但仍然在毒辣的日头下,挺拔地站在队伍的最前头,为大家讲解示范。“每周要进行3公里到5公里不等的负重越野训练,每次背30-50斤的装备翻越一座座高山,到达目的地后先搭帐篷,再背着装备跑步前往模拟火场,到指定位置后,进行指令演练。”江友发若有所思地说,开训即开战,条件越艰苦,越能练出好筋骨、越能磨砺钢铁意志、越能养成灭火战术素养。

职业的特殊性,队员走了一批又一批,江友发用信念坚守岗位、以忠诚锻造队伍,采取以党员为点、以班级为线、以队为面的形式,全面推行“竞赛管理”,在内业管理、队列训练、野外拉练、外出作业等各个方面,以中队为单位,进行业务竞赛、评比打分,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有效地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队员的训练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勇于战胜困难、勇于超越对手决心越来越大,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气势越来越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越来越足。

严训苦练结硕果,在凉山州冕宁县举行的2019年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演练(竞赛)中,受甘孜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命令,九龙县大队代表甘孜州参加比赛,斩获2019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技能竞赛第一名,5000米越野集体第一名、机具操作集体第二名、水泵接力集体第三名,还有7名队员分别获得个人全能奖项。

向着烈炎逆行的彝家男儿

与林火拼,九龙扑火队比林火更“燃”;与烈焰斗,队员的心比烈焰更炽热。

“作为队长,要事事、处处、时时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大家,感化大家,激励大家。”江友发常说,因为打火队员的身份与职责,必须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这就是打火队员这份荣光与伟大之处。

2018年,雅江“2·16”森林大火,火场霹雳作响、烈焰熊熊、热浪灼人、荆棘丛生、倒木横布,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瞬间形成巨大火球,一眨眼的功夫,山火就在面前爆燃,拼命往安全地方跑几步,身后先前所在地,已被山火吞噬,一片火的海洋。虽然屡次遭遇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但为了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扑灭森林大火,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扑灭火线、清理火场、处理烟点,江友发更是冲锋在前,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雅江2017年“3·12”特大森林火灾,整整烧了十天,江友发和队友连续作战,晚上12点才能回到大本营吃个饭,等到凌晨3点过又准时出发,每天最多睡3个小时,队员们有时走着走着都能睡着觉。队员尼玛泽里因为疲劳过度,当场昏死在机器边,水泵的消声器烫伤了尼玛泽里的右腿,导致他不能再行走,情急之下,江友发二话没说背着他就往山下走。

灾难面前,哪怕内心恐惧,哪怕牵挂家人,必须向着灾难前行。有一次,队员阿石尔古灭火回来后,心情非常失落,每天闭着眼睛就能回想起自己被熊熊大火包围的画面。“说真的,那时候我是真的不想干了,队长以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不断的开导我,还特意请来心理医生,他就像爸爸一样亲切、温暖。”

是什么让扑火队员们一往无前赴汤蹈火?是爱和信任,在一次扑救次秋火灾战斗中,一块烧裂的岩石从山上崩塌下来,眼看就要伤着一名队员。说时迟那时快,江友发一把将队员推开,自己却被滚烫的石头击中,鲜血湿透了裤腿,并且从此以后落下病根。那名队员流着泪将自己的衬衣撕成布条,给江友发包扎伤口。

江友发善于作过细的思想工作。有个叫沈剑锋的小伙子,入队的时候比较自我,对自己要求也不高,总爱和别人对着干。江友发每天就给他做思想工作,说你现在才20岁,这么年轻,人生的路还很长,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润物无声的话语,顽石也被融化,后来小伙子也意识到性格不好也没人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改掉我行我素的习惯。

江友发平常和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虽然离家仅1.5公里,江友发也跟普通队员一样每周才回家一次,还常常洗个澡、换个衣服就回来了。他让机具师阿期布哈无私的把自己的电焊技术教给了队友,培养队员的生存技能,许多队员回家后,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能人,有的还当上了村支书带领全村人勤劳致富。队员们经过灭火队的教育和训练,原来调皮的青年变成了有规矩、有见识、有担当的好男儿。

他把对亲人、对家庭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把全部心血献给了他所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江友发是灭火能手、优秀指挥者,却算不上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和好丈夫。17年来,他没和家人过过一个春节;母亲生病,他不能陪侍床前;爸爸在成都做手术,只有他没有出现;妻子病了,只能打电话问候;儿子高考,他在带队参加全州扑火技能大比武……






  • 上一篇:我州公积金管理部门加力催收逾期贷款
  • 下一篇:我州六大举措治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