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三个产业带织富民新画卷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9日

  ——直击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上)

   

    康定大河沟羊肚菌示范基地吸引州内各县种植户前来取经学习。

     

    炉霍千亩百合产业园区农民种植忙。

泸定专家服务队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蔬菜。

   

    雅江米龙乡陇东村木耳基地。

    见证砥砺奋进的甘孜这5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0

     ■本网记者 陈杨 /

    编者按:今年初,《甘孜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出台,确定根据东、南、北部资源和发展基础,着力打造3个百公里州级产业发展示范带。

    东部在大渡河流域(康定、泸定、丹巴、海螺沟)打造12000亩羊肚菌产业带;在泸定县打造生态林果产业带,发展10000亩核桃、10000亩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国道318沿线康定市境内新都桥、塔公片区打造“花海花湖鲜花山谷”景观,2017年完成建设任务10000亩。

    北部在道孚县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在国道350沿线建设20000亩春油菜基地,强化道孚大葱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在麻孜乡沟尔普村建大葱基地300亩;以椴木黑木耳为亮点,在甲斯孔乡、沙冲乡建设40万棒黑木耳基地,辐射带动扎坝片区5个乡黑木耳产业发展。在炉霍县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宜木乡虾拉沱、通龙、热固三个村以土地流转方式建设百合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亩;加快建设“飞地”产业扶贫基地,引导今年“摘帽”的48个村依托圣煌公司集中建设钢架冬暖式蔬菜大棚100栋、78000平方米。在甘孜县建设高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石渠县建设集体牧场。

    南部在理塘县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国道227沿线集中连片重点打造以甲洼、濯桑、藏坝三乡为核心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在雅江县建设日基生态食用菌产业园区,在巴塘县建设2000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在得荣、巴塘试点光伏提灌项目。

    该举措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拉起富民产业的手,向着致富大步走。本网将从即时起推出《三个产业带织就一张富民图》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进展情况。敬请读者期待。

      1

     “看看,深度打够没?”年初,在我州泸定县冷碛镇扒湾村,斜斜的太阳光照耀着野猪凼山,村民刘朝刚躬着身子,挥舞铁锹,把土坑里的泥石不断往坑外刨,忙活了半个小时,他叫一旁带着卷尺的泸定县高原红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荣斌量下新打出来的树窝是否合格。“过去村里只种玉米,一年到头每亩地产值只有600元左右,除去人工费和肥料钱就剩不了几个钱了。现在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充分利用荒坡和流转的土地种植核桃树,亩产核桃100公斤,按照2016年市场价,每亩可以收益1400元。我们不怕吃苦,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只要我们努力 ,日子会越过越好。”和刘朝刚一样,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我州众多贫困户在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中逐渐尝到了“甜头”,鼓足了干劲儿,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脱贫致富,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

    据刘朝刚介绍,扒湾村海拔大概2000米,是泸定县典型的高半山,很多年以来,当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亩产500斤左右,亩产值600元左右。”刘朝刚说,现在玉米价格不但低,而且销售越来越困难。

    多年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效益连年下降,导致扒湾村村民普遍比较贫穷。2016年初,该村被核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一个223户、726人的村,有贫困户81户、247人。而泸定县是我州确定的今年脱贫摘帽县,泸定县自己确定,今年摘帽,明年所有村民脱贫。

    2018年消灭贫困,感到很大压力。” 扒湾村党支部书记舒远红告诉记者,面对压力,扒湾村其实几年前就跟随县上的统一安排,在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子,到目前,村子里已经发展了1000多亩核桃、50亩羊肚菌。

    据泸定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陈宇建介绍,自2012年起,泸定县在全州率先打响高半山扶贫攻坚战,面对县内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典型高山峡谷区的现状,编制了《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三个五万亩”的工作目标,即5万亩优质蔬菜、5万亩高产核桃、5万亩特色水果。截至2016年,全县累计发展绿色蔬菜4万亩、高产核桃7.4万亩、特色水果2.78万亩。

    同时,泸定县还对全县约5万亩低产核桃先后开展了优良品种嫁接,主要引进了“川香”和“大优一号”两个适宜良种。通过手把手教,一对一示范,全县所有以发展核桃为主的村组均培养了23名熟练能手。截止2016年,全县通过低效林改造达到挂果的核桃面积约5万亩,产量达4000吨,产值达6400万元。

    草长莺飞四月天,沐浴在高原温暖的春光里,行走在大渡河沿岸的田间地头,一座座羊肚菌大棚很是惹眼。

    4月,我州举办羊肚菌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会前,代表们现场参观了康定市羊肚菌种植示范园区、泸定县示范种植户和海螺沟食用菌菌种基地。

    “快瞧!红彤彤的草莓旁长满刚冒出头的羊肚菌,在采摘羊肚菌的同时又能品尝新鲜的草莓,太惬意了!这种栽培模式很有创意!”在康定大河沟羊肚菌试验示范基地,前来参观的代表不约而同地说。

    据州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罗孝贵介绍,该基地承担了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示范,近年来已成功探索出羊肚菌净作,羊肚菌与草莓、水果、油菜套作,羊肚菌与香菇轮作等栽培模式,从而提高土地、设施利用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在泸定县田坝乡上松村雪山食用菌种植基地,一个个黑色遮光网覆盖的大棚下,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涌满整个菇棚,个个头上顶着细细的水珠,如带着露水的黑珍珠散落一地。

    “今年种了10亩,按目前长势,预计亩产400斤鲜品没问题,加之今年鲜菇价格稳定在60元左右,又将是一个丰收年!”基地负责人李守城说,以前种玉米、蔬菜,每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除去所有成本纯收入上万元。

    由于种植羊肚菌效益好,村民热情很高,大家都相信羊肚菌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收入。

    “羊肚菌的产值是传统农作物的10倍以上!”州农科所所长、研究员杨开俊介绍,我州大渡河沿岸区域气候土壤适宜,是全国生态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优势产区,产量高、品质好、产值高。随着人们对羊肚菌需求的逐年增大,仅靠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通过四川省农科院与甘孜州“院州”合作机制,我州把羊肚菌产业发展作为深化“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重要项目,努力做大做强羊肚菌产业,使其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

    2015321日,在省农业厅组织的“甘孜州羊肚菌产业推进项目”测产验收中,由康定市姑咱镇浸水村的“康定市怡农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亩“川羊肚菌1号”新品种,测产结果鲜菌亩产达508公斤,创造了全国羊肚菌单产的新纪录。按照当时羊肚菌的市场价格每公斤150元计算,其每亩产值7.62万元,助农增收6.02万元。

    “我们村种植的10亩羊肚菌已采摘了两批,收鲜菇8000斤,目前地里还在出第三批,预计亩产鲜菇在800斤以上,收入近50万左右。”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示范户喻群介绍高产经验。今年羊肚菌出菇期,受持续低温影响,造成许多农户减产减收,“但由于我们设施规范,技术、管理到位,有望成为今年全州高产示范户。”

    谈到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杨开俊坦言,通过近年来的试验推广,甘孜创造了羊肚菌单产纪录,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但同时也发现羊肚菌产业是“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农民投资有限,政府应加大扶持,提升农民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016年初,康定遭遇十年不遇的雪灾,受极端气候影响,加之技术、管理不到位,部分种植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今年虽再遇低温气候,但总结去年经验,通过规范大棚设施并人工增温,15亩羊肚菌亩产300斤还是很有把握,现已采摘了一批,收入10多万,全部采摘完将收入近30万元,带动12户农户增收。”谈到羊肚菌种植,康定日地村智鹏种植专合社王延志深有感触地说,一定要规范设施,科学种植,精细管理。

    按照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将在我州东部大力发展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产业带和泸定县生态林果产业带。

    截至5月底,大渡河流域羊肚菌产业带康定、泸定、丹巴和海螺沟管理局正进一步优化羊肚菌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工作,与甘孜州圣水净土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强对接,商讨羊肚菌产业发展模式,开展菌种繁育中心、初加工中心、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的沟通协调工作。

    泸定县生态林果产业带建设已在冷碛镇、兴隆镇建成核桃、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11000亩,其中:核桃3600亩,花椒7400亩。13233亩,共发放苗木60.13万株(核桃2.7万株,花椒57.39万株),开展技术培训2次,118人次参训。

    2

    6月,炉霍的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园区里很是多彩,绿的黄瓜、红的蕃茄在这里竞相生长。2016年,依托炉霍县“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斯木镇吉绒、若海两个村流转土地500亩,集中种植高原生态有机蔬菜。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等方式,使“飞地”成为贫困村产业支撑,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90元,成功实现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除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在园内打工的收入也是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来自炉霍县包初村的村民柔吉就是在园内长期打工的工人之一,已在园内工作了8个月,工价每天100元,如此一来,每个月仅工资收入就有2000余元。

    目前,该园区已完成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包括冬暖式蔬菜大棚40个,1个观光大棚,面积85亩,露地蔬菜178.4亩。实现并应用了钢架支撑、大棚滴灌、电动卷帘、生物防治等15项新技术,使用年限超过20年,现已种植黄瓜、大番茄、水果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和花卉(西洋杜鹃、海棠、红豆杉等),其中水果番茄最为令人称道。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这也为炉霍县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示范。

    据了解,炉霍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分析88个贫困村的资源禀赋,特别是针对资源贫瘠、土地分散的贫困村,大胆开展“飞地”产业扶贫模式的尝试,跳出贫困村,探寻致富路。今年,炉霍县计划整合资金4000万元,在斯木镇吉绒村建设100个冬暖式钢架大棚及配套基础设施,新增48个贫困村纳入“飞地”产业扶贫项目。未来五年,力争发展设施大棚1000个,其中“飞地”产业园区建设模式880个,实现对88个贫困村全覆盖,使“飞地”经济不仅在脱贫攻坚中扮演关键角色,更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距离甘孜县县城10公里的拖坝村,已于2016年“脱帽”,成为脱贫攻坚样板村。在这里,孔萨农庄正在建设。甘孜县县委常委、农工委主任王昌宇表示,这将是一个田园综合体,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孔萨农庄,紧邻国道317线,距离甘孜县城9公里,规划占地1100亩,配套孔萨官寨、人工湖泊、游客中心、锅庄广场、步游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融入甘孜土司文化,以孔萨故事为历史背景,以末代女土司德钦旺姆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开创性地结合了“农、文、旅”等主题元素,以成都市对口援建的大棚农作物为依托,结合现有青稞田园、山地、水系等现状自然地理条件,旨在打造休闲、娱乐、餐饮、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藏式农庄。

    按照规划,这里将有热带风情体验馆、亲水乐园、康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草莓种植基地、万亩青稞种植基地等。据介绍,孔萨农庄计划今年主体完工,明年开园。

    按照方案规划,北部州级产业发展示范带将重点建设道孚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炉霍县脱贫奔康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甘孜县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石渠县集体牧场建设。

    截至5月底,道孚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道350沿线百里春油菜产业带共完成春油菜种植20274亩,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并与成都润康油脂公司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3元每斤的保护价收购油菜籽,确保农民增收。300亩大葱基地建设已组建了大葱种植合作社,建成育苗基地40亩,且长势良好,正加强温度、湿度管理;并通过先期大棚育苗,完成5亩试验种植;完成种植基地全部地块翻耕、网围栏、园区大门修建、道路混凝土浇筑、6个储水池、喷灌主管网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内月季花种植绿化工作。40万棒黑木耳基地建设菌种已全部到位,落实种植地块80亩,并已陆续种植。八美镇少乌村中藏药材基地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确定了基地展厅设计方案、软件规划方案,解决了基地用电问题。康巴高原植物园建设坚持“林旅融合,自然与园艺融合”的思路,州、县相关部门与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就规划设计进行了多次磋商,已完成规划总体平面图、施工图设计,并多次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对园区建设的拆迁、施工企业的筛选、植物移植的选苗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已完成孜龙苗圃资产核定工作,并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

    炉霍县脱贫奔康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飞地”产业扶贫基地已建成80幢冬暖式钢架蔬菜大棚,完成3100米护栏网建设。建成百合种苗繁育基地822.26亩,智能温室2400m2已完成招投标,并进场开工。

    甘孜县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孔萨农庄官寨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宾馆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正在开展园区内广场、停车场建设放线工作,完成园区主干道基脚开挖、管道铺设和路基回填,完成景观水系河道开挖工程的45%、人工湖开挖工程的70%。热带观光植物园建设已种植小旱柳树、大旱柳树、冷云杉1090株,种植苹果、桃、李、杏、樱桃等特色水果3000株、马铃薯320亩、青稞200亩、豌豆107亩、绿化草12亩、花卉12亩、草莓5.87亩。百里青稞长廊建设已完成青稞种植2.32万亩。2个集体股份制牧场试点已完成暖棚建设,建设饲草基地2个、1213亩。

    石渠县集体牧场已建设藏系绵羊保种扩繁和供种基地,组建了5个牧区股份制合作社,引进并投放优质藏系绵羊1200只,建设草料基地5000亩、围栏割草地1000亩,改良退化草地1000亩。

 

  • 上一篇: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 下一篇:州公安局开展“庆七一、聚警心”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