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丹心一片助扶贫 愿做群众贴心人

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02日

——记道孚县孔色乡约尾村第一书记切绒

20158月,切绒下派到道孚县孔色乡约尾村担任第一书记。

约尾村位于孔色乡政府西北部,距乡政府14公里,全村40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4人。从担任第一书记的那一天起,切绒就把组织的重托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立足约尾村贫困面广、程度深的实际情况,深入走访调研,与村“两委”班子反复论证和思考后,拟定了脱贫规划,通过实施七项扶贫举措,约尾村脱贫奔康工程顺利实施,成效显著。2016年底,经省、州、县三级验收,约尾村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凝心聚力促脱贫

约尾村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缺少种养殖技术,致富增收门路窄,如何才能实现脱贫目标?切绒陷入了沉思,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和思考,终于找到了一条帮助农民增收的路子。他对群众讲:“我们这里有很好的土地资源,为什么不能成立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搞一个绿色种养殖基地。”经过与乡政府和村“两委”协商,最终确定了以“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壮大种养殖产业,约尾村依托县农牧科技局项目支持成立了“道孚县孔色乡约尾村圣洁供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加入。并根据约尾村土地、生态环境的实际,制定了适合本村种养殖业特点的新规划。通过县农牧和科技局投入产业资金78419万元,建成了黑青稞优质粮食基地100亩、生态绿色油菜基地100亩;投入资金22.8万元完成了生态畜牧母畜投放,为今后建立生态养殖基地奠定了基础。2016年,黑青稞优质粮食基地和油菜基地实现收入74710元,群众按照70%标准分红,实现收入共计5229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零向22313元质的飞越。

心系群众暖民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是切绒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约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勒吉家共10口人,其中有两人残疾、一名喇嘛、一名觉姆和一名在校读书的学生。2016115日,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洛绒所勒因改建危房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离世。听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勒吉家吊唁慰问,并送上300元慰问金。失去了家中主要的劳动力,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工作之余,他总是要到勒吉家多看看、多问问,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早日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提振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每次一提到切绒,勒吉都会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干部,他是我们的亲人、恩人。”

履职尽责惠民生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切绒始终牢记自己使命和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带领村“两委”班子着力改善村贫困面貌。他围绕“五项职责”,走遍了全村的每一寸土地,先后帮助贫困户拟定脱贫规划13个,涉及脱贫措施和帮扶规划20余条。为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带领村干部积极向县交通运输局、县扶贫移民局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争取上级帮一点,群众筹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4.12公里的连户路和14.7公里通村路的修建,打通了群众的致富路。为有效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了40台太阳能热水器,全面改善了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统筹协调资金6.8万元完成了全村太阳能户灯及路灯建设,让整个村亮起来的愿望变为现实。

任职期间,他发现约尾村12户特困群众的住房大多是危房或建在地质灾害高发区,为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难题,他积极争取异地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在县扶贫移民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对1252人实施了异地搬迁安置。一件件惠及群众的实事,一点点改变着贫困山村的落后面貌。

文明新村树新风

切绒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本土干部,参加工作33年,历任亚卓乡、麻孜乡、龙灯乡乡长、党委书记,是一名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他深知,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必须从思想上、教育上下功夫。他利用自己懂藏汉双语的优势,到“农(牧)民夜校”当起了“老师”。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他还为群众讲解生活常识、春耕精量播种技术、畜禽饲养、动物防疫技术,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树立“主人翁”意识,倡导“爱家乡、讲卫生、树文明、立新风”的良好风气。在他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下,约尾村群众的感恩意识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信心不断增强,和谐文明新村氛围逐渐浓厚。

“时间有限、服务无限;精力有限,付出无限”,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与坚持,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阐释了共产党员、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 上一篇:立足精准抓扶贫 培育产业促增收
  • 下一篇:我州召开2017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