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农牧区的“小集市”也能走向大市场

甘孜日报    2016年08月19日


红火的石渠县农牧区集贸市场。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州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需求比较旺盛,促使农村集市贸易迅速发展,使农副和畜牧产品得到集散和交易。农牧集市贸易能够发挥衔接城乡产需、引导消费、增加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农牧区集市贸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郭梅 本网记者 袁飞 文/图
    七、八月是高原的黄金季节,美丽的康北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草地织就的“锦缎”,来到这里,都会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徜徉其中,不远处那洁白的羊群,像天上飘散的云朵,给草原增加了一抹亮色。就在高原最幸福的时刻,石渠县帐篷节和理塘县的赛马节活动相继展开,红红火火的集市贸易亮彩两大活动。活动期间,石渠县、理塘县共有400多家商户参与,销售额达1700多万元。这里,我们就为您呈上高原“集市贸易”背后的小故事。
    “原来我们也有大市场”
    8月3日是石渠县帐篷节的最后一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炊烟倾洒在草原千余顶帐篷上,40多岁的藏族汉子嘎戎从生活区的帐篷里出来,走向不远的太阳部落帐篷商贸城集市。那里安扎着400多顶帐篷,有商户370家,周边还有50多个流动的小商贩。嘎戎所在的石渠县福源农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家参展商。从帐篷节开始,嘎戎就和其它5个人轮流值守这个他们倍加珍惜的展位,那是他们合作社自今年4月份成立至今第一次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中露面,经过这次检验,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更加有信心。驻真达村第一书记祝修涛告诉记者,短短一个星期,合作社展售的糌粑、人参果、奶渣近2000斤,销售额达4万多元。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贫为己任,从建设种植基地到水磨房加工投入了200多万元,全村50户村民参与,合作社将原料统一发给村民加工,再统一收起来,统一包装销售。祝修涛说,社里的产品刚开始只是在当地出售,虽然投入大但产量不敢做大,这次有这个平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们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祝修涛,作为该村的第一书记,他要带领着这个合作社好好规划、大干一场。
    “集市是我走向大市场的地方”
    俗话说“观念改变命运”,我州有1360个贫困村、4.84万贫困户和19.7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8%,这和我州富饶的物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经商、亲商、重商的氛围远未形成,而开展农村集市贸易不仅可以富一方,同时也可以“醒一方”,培养农牧民的市场意识、商品交换意识势在必行。
    在太阳部落帐篷商贸城的周边,有一些流动的小商贩,他们有席地而坐的,有推着小车的,有举着各类小商品的,从吃的、用的到玩的,应有尽有。90后的扎登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和小伙伴彭措在集市的一角卖炸土豆。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目,扎登和彭措没用伞具,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没有像其他本地小商贩那样躲避,而是坦然地笑答。他告诉记者,90后经常被人说成是小钱不想挣大钱挣不了,他们就是要从挣小钱开始,每天赚100元左右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一些市场信息,培养自己的商品意识,让自己得到锻炼,为今后挣大钱做好准备。对于祖辈不屑做生意的观念,扎登说:“如果我们这里也有内地那样的集市贸易,我相信他们的观念也会慢慢改变的。”
    “农村集市激活了我们开发商品的灵感”
    在石渠、在理塘,记者还见到不少稀奇事:将糌粑、酥油、人参果合成套餐、储藏用的牛皮袋变身装饰画……这些来自民间的种种创意和灵感不正是为适应农村集市的需求而产生的吗?
    理塘县在赛马节期间,专门组织了5个片区2家公司参与节日贸易活动。记者在濯桑乡特色产区展览区看到,除高原特有的民族服饰用品,还有菌类、虫草等中草药。最吸引记者的是并不显眼的土豆、高原雪鱼干、圆根萝卜干,甚至还有简单修饰、排列整齐的木棍。濯桑片区主任冲多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从当地老百姓中组织过来的,虽然很普通,但在牧区能有这样的商品交换意识实属不易。高原雪鱼是雅鱼的一种,很受过往游客的欢迎,每年可捕售300吨左右,但以往村民很少会制作成鱼干销售,现在集市贸易让村民改变了老传统,就连小木棍也可以加工卖钱了。记者打听到,那小木棍就是搭帐篷用的,要卖两、三块钱一支呢!冲多主任还介绍说,理塘有野草莓,还有大棚种植的高原草莓,产量有2000斤-3000斤,所以记者才在展位上看到包装精致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
    “哪里有集市我们就到哪儿去”
    来自玉树的杨树勇展柜前摆着各色眼镜,吸引着一群当地的男女老少,生意看着还不错。30多岁的杨树勇告诉记者,他没有固定在哪个地方做生意,哪里有大型的集市贸易活动,他就赶到哪里。他说:“我每年都会来石渠,虽然远点,但打游击生意比较好做。如果石渠县周边也有这些活动的话,我们的生意就更好做了。”紧接着他又说,最好每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这样购销都方便。
    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集市上像杨树勇这样的生意游击队员越多越好,他们的贸易活动不仅活跃了当地的市场购销,还给当地的村民带来观念的更新和商品的多样化。对他们来说,定时定点的“集市贸易”是吸引他们的最好途径。
    “我喜欢集市上民间古朴原始的味道”
    小张是一所艺术学校的学生,暑期出来旅游,学表演的他对时尚有着和大多数年轻人同样的认识。在石渠县太阳部落商城的商摊前,他看中了一个斜挎包,纯手工牛皮,背包正面缝制着白色的藏文,一个红色的苹果图案,既新潮又朴实、充满民族特色。小张爱不释手,当即付了300元买下了这个包。他说,现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复古风、民族风,像这样的东西在城市大商场里还不得千儿八百。“能在这样的集市里淘到这样的好东西,真是不虚此行,回去可以跟朋友们炫一下啦!”
    旅游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看风景,更多的是旅游中的各式体验。城市的快节奏、商贸趋于高端,已经在很多地方甩掉了农村集市这个传统的低端交易体验,而农村集市契合现代人怀旧、返朴归真的情感需要。全域旅游+农村集市,将为我州脱贫奔康战略开启又一扇致富大门。
    
    
  • 上一篇:我州推进学习教育向农牧区延伸
  • 下一篇:我州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