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08月01日
武警甘孜州支队忠诚履行使命纪实
■易爱光 宋科霖
八一前夕,州委、州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走进警营,以各种形式慰问武警甘孜州支队官兵。前来慰问的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支队官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和真挚感谢,称赞武警甘孜州支队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武警甘孜州支队官兵,十年如一日,把一颗颗炽热的心献给了藏区群众。
抢险救灾在一线
武警甘孜州支队驻守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康巴高原,环境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发。
2011年4月21日,甘孜州境内普降大到中雪。23日,在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上,最厚处积雪达80厘米,路面结冰达20厘米,造成318国道折多山顶两侧堵车10余公里,1200余辆客车和货车司乘人员、3000余名群众被困。该支队官兵闻警而动,出动260名官兵,经过8小时连续奋战,清除受阻10余公里路段的积雪500余吨,全面抢通国道318康定至新都桥受阻路段,受困群众、受阻车辆安全有序通行。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发生里氏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该支队600名救援官兵携带抢险救援器材,紧急驰援灾区,到达受灾最为严重的新都桥镇和塔公镇开展救援。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营救伤员、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受灾较重的木雅祖庆小学近2000名师生得到妥善安置。11月25日23时19分,该支队官兵刚完成护送木雅祖庆小学270名师生到临时教学安置点任务后,正在返回途中,再次突发5.8级地震,部队立即就近到新都桥镇附近的瓦泽乡营关村开展排查和搜救。武警官兵将老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帮助他们搭建各家自备帐篷;对倒塌的36间房屋进行清理,及时帮群众转移物资227件。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该支队官兵共搜救人员11人、救治伤员27人、清理房屋110余间、转移群众750人、搬运物资385吨、搭建帐篷559顶。
扶贫帮困在路上
自组建以来,该支队走山路、进帐篷、入农家,他们用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去温暖农牧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子弟兵就是亲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穿山越谷的踏访中交织呈现。
九龙县烟袋乡桤木林村村民没有想到,在武警甘孜州支队的帮助下,村里新修的水塔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干旱季节吃不上水。在农村,水是命根子。桤木林村村民落伍达落说,因村上水井年久失修,水井不大,容量不多,落伍达落和村民们担心遇上大旱,水不够用,希望能再修一个大水井,多储备点水。2014年7月,武警甘孜州支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拿出十万元经费,委托乡党委联系了钻井施工队,新建了一口大水井。现在好了,就算大旱我们也不愁没水吃了。落伍达落说。
在康定市西康福利学校、木雅祖庆学校临时活动板房教学区校长办公室内,该支队向两所学校捐赠了240套教学资料,并为5名结对特困学生赠送了保暖衣。据该支队副政委杨学义介绍,自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他们了解到两所学校的学生全在活动板房上课后,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结合实际给他们订购了240套教学资料。并结合部队担负任务和学校教学实际,将持续与学校开展爱心帮扶、国防教育、支教助学等共建共育活动。
近年来,该支队官兵与群众越走越亲,群众称他们是雪中炭、及时雨;在九龙县烟袋乡,牧民纷纷主动要求与武警支队结对,出现了要亲戚、抢亲戚的场景。
爱民助民没终点
2013年3月初,该支队得知康定市瓦泽乡红星村达瓦泽仁、仁青多吉和群珠3户村民,兴建住房人手不够的情况后,每天从驻新都桥镇的第七大队所属中队抽调90名官兵,全力协助3户村民修建住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该支队累计出动1000余人次,帮助3户农牧民搬运石块、泥土和木材。3栋共计900余平方米的土石藏房主体工程于4月30日前后顺利竣工,该支队又相继派出官兵协助3户农牧民进行房屋装修、院坝平整、打扫卫生和房屋搬迁等,确保了农牧民早日入住。
今年7月15日23时38分,该支队驻巴塘县十四中队接巴塘县医院紧急求助电话,一位藏族同胞因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输血。该中队立即发出向病人献血的号召,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组织符合血型的官兵火速前往医院,用自己的热血向第二故乡奉献爱心。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自2012年以来,该支队官兵先后为60余名危重病人提供血源帮助,被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称为高原上的移动活血库。
近年来,该支队累计为驻地群众捐款52.23万元,捐物1832件,筹资80万元修建了;武警爱民学校;,救助失学儿童158人次,义务为驻地群众修路30.5公里,义务献血223人次18000毫升,义务植树43833棵、清扫街道36000余米、为民送水40000吨、资助贫困生学习87人、看望孤寡老人83次,送去慰问品折款2.3万元、开展便民利民服务58次,向挂钩扶贫点捐款捐物价值8万余元。该支队官兵始终不忘把驻地当故乡,视各族群众为亲人,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双拥之花越开越艳,双拥的赞歌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