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他把根扎在了雪域高原

《甘孜日报》    2016年07月06日

——记四川省首届“十大最美人民警察”、州公安消防支队色达县消防大队政治指导员杨武东

杨武东和战友们向僧尼义务演示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杨武东为僧人宣讲防火知识。
    记者 周华 陈斌 马建华 /
    个人档案
    杨武东,男,白族,云南大理人,1985年10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现任甘孜州公安消防支队色达县消防大队政治指导员。曾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10余次,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被总队表彰为“带兵之星”、“优秀基层带兵人”和“优秀共产党员”。前不久,被授予四川省首届“十大最美人民警察”称号。
    守护:因为选择执着
    谈起自己从云南来到四川的经历时,杨武东显得有些平静。因为在他眼里,四川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
    2004年12月,杨武东告别父母,来到四川绵阳,成了当地消防支队的一名战士。新兵入伍第一年,在队列中,瘦小的他随时都站在最后一名。新训结束的业务考核,杨武东的各项成绩均排名靠后。但因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中队的历练中,他逐渐理解了消防兵的使命。从那时起,他便立下了矮个子也要当“排头兵”的雄心壮志。渐渐地,战友们发现以前长跑总是当“尾巴”的杨武东,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排名。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杨武东随战友第一时间挺进北川。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他和战友们全力抗震救灾,在救灾一线光荣入党,用汗水赢得了灾区群众的赞扬,并荣立个人二等功。随后,他被部队送到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深造。
    “当军人,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消防,就要敢于鏖战火魔!”这是杨武东的“口头禅”。军校毕业后,他主动申请到我州工作。报到那天,他一路风尘赶往康定,刚过泸定,便得知前方道路发生泥石流塌方,预计次日才能抢通。眼看距离报到截止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他心急如焚,下车向着康定奔去。到了发生泥石流塌方的地方,他脱下鞋子,挽起裤腿,蹚过稀泥一路狂奔,气喘吁吁地赶到支队政治处办公室报到。报到后第17天,杨武东被分配到理塘县消防大队工作。
    理塘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30度以上,全年无霜期仅50天。吃的是夹生饭,住的是简易房。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杨武东这个天生倔强的白族小伙子,坚定了“既然来都来了,就要干出个样来”的信念。
    2012年1月23日,理塘县城中村一幢三层藏房发生火灾。因藏房为木质结构,且屋内存放了大量酥油、哈达等易燃可燃物品,火势迅速蔓延。接到报警后,大队长带领杨武东和4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立即出警。因藏房的窗户很小,既不能保证水枪把水全部喷进窗户,也不能保证喷进的水全部打到火焰上。经过努力,火势虽然得到了控制,但灭火效率不高。杨武东见状,夺过一名队员手上的水枪就往藏房里冲,爬上随时可能坍塌的二楼,向火焰不停喷水,在屋内孤军奋战了近半小时,终于成功扑灭大火。当他从藏房出来时,就像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回来一样,脸上除了牙齿是白色的,其他部位全是黑的。户主拉住他的手,用很不标准的汉语不停地说:“英雄、英雄……”
    在理塘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参与过的50多次救火(援)行动中,杨武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要当驾驶员,而且每次都能快速有效的将大火扑灭,为受灾群众挽回损失近百万元,被当地藏族群众亲切誉为“百姓守护神”。
    2012年7月,因为个人军事业务能力强,杨武东被安排到康定炉城镇消防中队任副中队长。2014年1月9日,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发生火灾,但色达县消防力量薄弱,为解决这一问题,甘孜州消防支队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色达县消防执勤分队。支队领导考虑再三后,杨武东最终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决定由他担任色达县消防执勤分队分队长。临危受命的杨武东表示坚决服从命令,带领14名战士奔赴条件更为艰苦的色达县。执勤分队的“营房”是临时搭建的面积40平方米的4间板房,不仅四处漏风,而且屋顶漏水。板房内除了3架高低床,再无其它家具。
    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喇荣沟内,众多木质僧舍、电线架设不规范、没有防火间距、没有消防通道、僧尼消防意识不高等,都给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寺庙消防工作难进、难做的问题,杨武东采取“服务先行、管理跟进”的策略。2014年1月19日,五明佛学院觉姆区经堂后方僧房发生火灾,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接警后,杨武东带领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救援。惊慌失措的僧尼心急如焚,见此情景,杨武东一边组织疏散被困僧尼,一边指挥官兵抢占有利地形,布设水枪阵地,从外部压制火势向四周蔓延;迅速开辟通道,掩护被困人员撤离。在救援过程中,杨武东和战友共救出被困人员8人,疏散50余人。
    经历了几次火灾后,杨武东组织大家一起总结经验,针对五明佛学院的道路和水源,自创了“皮卡车手抬机动泵500米出水操”,并围绕这套操法展开体能和技能训练。同时,他坚持带领战士们到五明佛学院开展防火巡查,宣传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并绘制出了五明佛学院第一张交通水源图。通过与寺管会协调,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僧尼义务消防队,在南山觉姆区修建消防水池3个,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培训,有效增强了五明佛学院的火灾自防自救能力。在五明佛学院驻勤期间,杨武东带领执勤分队先后开展灭火演练200余次、防火巡查400余次、及时扑灭火灾12场起。
    “我们没想到这个身体瘦小的白族小伙指挥作战能力这么强,有他在我们局党委是放心的”。色达县公安局有关领导如此评价杨武东。五明佛学院僧尼一提起杨武东就赞不绝口:“他为佛学院扑灭了好几次大火,为我们干的全是好事、实事,我们不仅喜欢他,更尊敬他、感激他。”     
    带兵:务求身体力行
    从战斗员、班长、排长、参谋、副中队长到执勤分队队长、再到政治指导员,杨武东的职务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当兵要有兵味、带兵要有虎气”的信念。
    色达县城海拔近3900米,每到冬天,这里就像冰窖一样,晚上的气温一般都在零下30多度,用呵气成冰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杨武东带领战士们刚到色达时,流鼻血、头痛、失眠、胸闷等高原反应时刻困扰着他们。此外,色达县还流传着一句谚语:三天不停电不叫色达县。在色达,冬天除了停电,自来水也被彻底冻断,消防、生活用水只能从深井里取。
    面对艰苦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针对少数战士打退堂鼓,吃苦奉献思想不牢的现状,杨武东紧贴战士思想,结合甘孜地域特色,将典型培树宣传、民族政策教育与文化育警工作有机结合。组织开展“艰苦奋斗”、“民族政策”和“感恩”教育,筑牢官兵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思想基础,保持队伍稳定。他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间,切实为其解决实际困难。2014年9月,战士刘海生在休假归队后出现严重高原反应,诱发肺水肿,他连夜将生病战士送到离色达县400多公里的甘孜州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并守在医院照顾刘海生,直到他康复。
    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遗余力伸出援手;无论谁过生日,他都会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每逢节假日或涉及战士晋升士官等节点,他都会主动与战士家长进行电话问候和交流沟通。入驻色达的第一年,他先后与战士家长通电话70余次,找战士谈心120余人次,成功转化后进战士2名,为4名战士解决了实际困难。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作为一支专业消防队伍,他的使命就是要随时听从火灾险情的召唤。每天第一个起床,每次灭火救援都冲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在部队日常训练中,杨武东充分发挥一名老铁军干部的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将自身参加铁军比武集训的各项经验心得与官兵共同分享,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战士,并要求全体官兵严格训练、严格标准,克服高原缺氧及恶劣气候对训练带来的影响,将色达消防部队整体业务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有一次,甘孜州消防支队抽调杨武东等14名精兵强将组成攻坚集训队,备战参加全省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军事业务大比武。经摸底考核,杨武东排名倒数第二,排倒数第一的是病号。参谋长决定让他去搞后勤。“后勤我可以去搞,但我在搞好后勤的同时还是想跟他们一起训练。”杨武东说。
    下狠心负重争先的杨武东,在搞好后勤的同时,跟着其他队员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只增不减。1个月后,集训队再次组织考核,杨武东向参谋长提出了参加考核的申请。这次,他把名次提升到了第7名,于是参谋长把他列为了替补队员。接下来的训练中,他更加发奋图强。到比武竞赛前30天的考核中,他将自己的成绩提升到了第4名。参谋长再次更改决定,决定让他当核心主力队员。
    在那次大比武中,面对全省消防部队的210名强劲对手,他毫不畏惧,1个人参加了4个项目的比赛,其中3个项目成功夺取了名次,成为了全省消防部队参赛项目最多,综合排名最靠前的选手,创造了甘孜州消防支队参加全省消防部队军事业务比武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工作中的杨武东,就是用这股特有的韧劲,身体力行带兵训练、冲锋陷阵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从警12年来,杨武东先后参加灭火战斗320次,抢险救援298次,维稳处突6次,参与取马蜂窝、送水等为民服务240次,先后营救被困群众86名,下水打捞尸体10余具,抢救财产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
    大爱:写在雪域高原
    高原的冬天是极度寒冷的,尤其是在有着“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那种寒冷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到冬天,自来水管被冻断、井水封冻,县城的供水成了难题,就只有杨武东当年所在的县消防大队有一个龙头通水。于是,那里就成了城区群众取水的最佳去处。一个龙头根本就无法满足众多群众的取水需求,杨武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自己掏钱买了三个龙头装上。从那以后,每到冬天,消防大队就成了群众的取水点。
    2013年7月10日,一名从外地读书回康定过暑假的青年男子,因为高原反应被困跑马山。当时正在康定消防大队炉城镇中队工作的杨武东接到甘孜州消防指挥中心的命令后,迅速带领5名消防官兵携带氧气瓶前往营救。由于连日来的降雨天气,导致跑马山上的山路十分湿滑,行走时要格外小心。杨武东一行用了近30分钟时间,终于发现了被困山里的青年男子。因山路陡峭,被困者身体虚弱,他决定由自己和中队特勤班班长蒲彬轮换把被困男子背下山。当杨武东一行把被困男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转交给医护人员时,现场发出了由衷的掌声。
    “今年1月27日,一个成都旅行团分别乘坐两辆客车到色达观光,由于客车是柴油车,加之内地驾驶员缺少高原行车经验,当天晚上,客车油箱被冻,客车和几十名游客被困在了五明佛学院。当天晚上的气温是零下三十多度,我们正在洛若镇驻勤,得到游客的求救电话后,指导员立即带领战士们驾驶消防车前往救援。” 说起今年初救援游客的经历时,色达县消防大队排长周勇向记者讲起了这个故事。
    周勇说,当杨武东率领消防队员到达客车被困地时,游客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杨武东来不及细想,立即组织战士们用消防车将客车拖往驻勤地。随后,他们一面用“小太阳”烘烤客车油箱,一面把游客迎进临时驻地,为游客提供开水、氧气等,保证了游客的安全。游客们安全返回成都后,还致电、致信向色达消防官兵表示感谢。
    周勇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故事,在他们大队还有很多。
    真情:永远藏在心底
    因为常年战斗在雪域高原,虽然年近三十岁,但杨武东的个人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眼见村里与他同龄的孩子们都纷纷结婚生子,杨武东的父母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一情况也引起了甘孜州消防支队领导的关注。
    今年1月28日,杨武东终于与云南保山的姑娘杨策惠喜结连理,这下子他的父母和领导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在他父母在盘算着抱孙子的计划时,刚刚结婚不到半个月的杨武东却于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离开故土,踏上了返回色达的归程。
    杨武东告诉记者,每年冬天,是色达、也是五明佛学院防火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不但消防部队要到五明佛学院驻勤,还要保证官兵的思想稳定。自己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官,不在部队肯定不行。
    家乡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面对年迈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杨武东最终还是在父母和妻子不舍的眼神中选择了高原。他告诉记者,就在他离开父母、妻子,踏上客车的那一刻,曾经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自己,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当消防兵12年来,6年没有回家过年,从未与父母一起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从杨武东的眼里,记者看到了他对父母的歉疚。
    看到丈夫返岗心切,杨策惠与丈夫杨武东道别的那一刻,便在心里滋长出一个念头:一定要看看丈夫工作的地方,看看是什么让丈夫返岗心切。于是,在丈夫离开家乡的第5天(今年2月17日),杨策惠也踏上了前往四川色达的路。
    从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到天府之国四川。再从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当眼里的绿色完全由褐色取代时,杨策惠的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汽车驶入金马草原后,传说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被飞沙走石和呼啸的寒风取代,进入甘孜看到白雪时的激动,在那一刻也顿时荡然无存。
    车门打开的那一刻,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给杨策惠一个下马威。
    杨武东告诉记者,他的妻子来色达的那些天,是色达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白天的气温接近零下二十度,晚上的气温在零下四十度左右。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妻子在色达的12天时间里,竟有8天停电。白天还好,至少可以用钢炉烧牛粪火取暖,但到了晚上,寝室里像冰窖一样,冻得人根本无法入睡。短短12天时间,他的妻子被冻哭了两次,不得已,妻子杨策惠只好提前返回云南。
    “我也想念父母、妻子,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天伦,但我既然选择了高原,就要把根扎在这里。”杨武东,一位黑瘦的白族小伙,却用信念书写着平凡与伟大。
   
    

     
    
  • 上一篇:提升服务能力 惠及百姓健康
  • 下一篇:我州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