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实施六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篇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28日

    【成就回顾】
    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面落实集体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和项目环评率达100%,鼠虫害防治、沙化治理全面加强,全州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较2010年分别提高6个和2.5个百分点,牲畜超载率从2010年的54.1%下降到2015年的13.1%。
    【目标展望】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合理划分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形成统领全州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实施沙化治理、鼠虫害草地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落实退耕还林、集体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推进“ 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 工程,着力构建“ 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 ” 的立体生态格局。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的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今年任务】
启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生态县、生态乡和生态村创建工作。严格落实集体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坚守环保底线,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净土工程,开展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和饮水源地保护调查,严控化肥、农药使用。依法管理国有林 7127.3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完成国省干线绿化150公里。加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启动海子山国家级湿地保护工程。抓实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化治理工作。
 
    记者感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本报评论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甘孜未来。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构筑绿色屏障,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的方向,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控制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这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生态甘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和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跟上发展升级的大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奋发有为,我们才能乘势而上,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建设美丽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毋庸讳言,我州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行动,成在坚持,难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意志、政府的责任和全民的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责任能不能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必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各县(市)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持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泸定:百姓乐念“三子”经
    泸定绿色生态新农村。
 
     ■姜涛 尼胡克布 袁帅 罗楚凯
    近年来,泸定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进行布局,在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领域寻求突破,立体生态格局正逐步形成,不仅绿了山川,更富了百姓。
    山顶“戴帽子”
    “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但若不好好保护,再优质的环境资源也会很快枯竭。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对我们来说一直是场‘持久战’。”泸定县环保局局长杜艳向笔者娓娓道来。
    近年来,泸定县大力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及生态项目,竭力为县域内山顶戴上“生态帽子”。全县共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及人工造林1.43万亩,封山育林1.29亩,实现森林管护19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90.9万株,完成新建核桃基地3200亩,核桃品种改良4384.6亩。2013年实施大渡河绿色长廊建设绿化造林3300亩,并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退耕还林阶段验收通过了省级复查和国家核查,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构筑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
    山腰“挣票子”
    “前段时间,我们在康定卖核桃,每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400公斤,销售额至少在4000元以上。”泸定县德威乡奎武村村民伍玉香无不高兴地告诉笔者,由于她家的核桃品质好,因此价格也好,每次一车核桃运拉到康定,就被买家抢购一空。
    17年前,因为山高路陡,伍玉香家中经济十分困难。为解决高半山农民致富难,泸定县编制了《泸定县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拟用3到5年的时间,在高半山地区建成5万亩特色水果、5万亩高产核桃、5万亩优质魔芋“三大产业基地”。如今,伍玉香家的核桃已发展到200多亩,种植核桃近2万株,每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元,离小康之路的目标越走越近。
    据了解,目前泸定县已发展核桃6.23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花椒2.5万亩;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建成中药材基地0.7万亩,羊肚菌等食用菌基地1500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创建了泸定“红樱桃”、“雪域野农”苹果、“幸福仙桃”、无公害蔬菜等本土农产品品牌,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山下“饱肚子”
    杵坭乡位于大渡河畔,这里阳光充足,盛产红樱桃,素有“中国红樱桃之乡”的美誉。但这里曾因交通不便,使得老百姓抱着“金娃娃”却过着苦日子。
    2010年5月,“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在杵坭乡的成功举办,使得“中国红樱桃之乡”品牌在游客和媒体的追捧之中带来了“涟漪效应”:大红樱桃畅销,其它农副产品也有了市场,杵坭乡六家农家乐正式开门迎客。
“如今,我们杵坭乡的休闲农庄不仅发展到了28家,而且还成立了协会。”乡党委书记高健说,杵坭已基本形成了产业良性发展的局面,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保护了生态、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带动了广大群众的增收致富。
 
     康定:绿水青山带笑颜
    康定木格措景区游人如织。
 
     ■ 周燕 文/图
    时而凭窗远眺,时而举起相机,窗外的皑皑雪山、雾凇雪凝跃然跳进了相机里,北京摄影爱好者李先生被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的美景深深吸引:“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滚烫温泉,能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中住上几天,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中谷村位于“康定—塔公—新都桥”旅游环线的起点,全域为山地峡谷,有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尽管已是寒冬腊月,在木格措景区,多个高山湖泊和温泉,原始森林、草原和雪山景观互相交融,让不少游客兴致依然不减。这里美丽的风景也吸引了木格措景区的游人们。这个冬季,小村庄分外热闹。
    “我们村里离木格措景区和机场都很近,每到节假日都会有很多游客路过,村里四十几户村民都在做民居接待。”中谷村村支部书记范康友告诉笔者,木格措景区一年有二十几万的游客量,看到商机的村民们开始张罗着办农家乐、卖土特产、进山穿越等,村民龚显康就是其中之一。
    “我家这栋三层楼的客栈,有15间房间,一次性可以接待30多人。”笔者在龚显康家楼上楼下看到,每个房间的床单被褥洁白崭新,窗台地板干净整洁,有特色的藏式床,也有一般的标间,住店的游客可以泡温泉,还可以骑马进山穿越。
    “现在是旅游淡季,又逢寒潮来袭,这么冷的日子我这客栈都陆续接待了10余人。今年夏天的生意肯定会更火爆。”龚显康信心满满地说,“康定地震后,政府决定在我们这开建温泉度假为主题的温泉营地,我还可以请几个人帮忙卖地道的藏香猪、酸奶、牦牛肉、山野蔬菜等特色美食。我做梦也没有料到,这绿水青山居然能变成我们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民居接待,利用毗邻318川藏线新都桥的独特优势,结合实际,修建独具一格的民居接待点,以藏民族独特的接待方式吸引游客,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整体提升进藏第一村的旅游品牌形象。
    “眼下来营官村的游客不是太多,可一到春夏季节,几乎家家户户的住宿都会‘爆满’。”曾经以种青稞、养牦牛维生的村民甲玛津津有味地向笔者介绍说。目前,全村发展民居接待户40余户,星级乡村酒店2家。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民居接待户年均收入大多在16万元以上,乡村酒店最高收入则在60万元以上。
依靠这绿水青山,康定旅游业发展已风生水起。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47万人次,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总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8.7%。“十三五”启幕,康定依旧要在这绿水青山上做文章。坚持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发展,打破传统旅游发展定式,按照“全资源整合、全景化打造、全区域覆盖、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思路,积极构建“一市多品牌、多村一产业、一村一产品”旅游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康定情歌故乡,茶马古道重镇”和“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
 
    理塘:草原盛开幸福花

    理塘苗圃工人为村民移栽沙棘种苗。
 
    ■ 叶强平 文/图
    毛垭大草原、格聂神山依旧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沙化地治理、海子山保护取得成效,生态旅游、生态产业正在兴起。理塘县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十多年前,我望着逐步退化的草场忧心忡忡,因为我们生计的家当是牛羊,而牛羊是离不开草场的,现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后,看着退化的草场又充满了生机,我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理塘县禾尼乡禾然色巴村牧民昂旺洛绒充满信心地说。作为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试点县之一,该县先后承担了八期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600余万亩退牧还草效益已开始凸显。
    该县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总建设规模为665万亩,草场补播144万亩。草原围栏工程区内植被盖度平均达到81.8%,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草地植被高度平均由建设前的5cm,提高到18.8cm,生物产草量平均由建设前的亩产鲜草56公斤提高到236公斤/亩,平均亩产提高了180公斤。项目区每亩每年草地泥沙流失量减少了0.265吨;每亩草地涵蓄水力提高了2吨,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理塘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开始实施,当年11692户牧户得到补奖资金4340.35万元。完成20万个羊单位的减畜任务。
    近年来,理塘县共投入7624.37万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5368亩,巩固2007-2012年度治沙成果91443.55亩,通过土地沙化治理,实施封沙育林育草,人工改良草场,植被得到了恢复,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投资1923万元,恢复湿地6480亩,填补了该县湿地恢复和保护的空白。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投资900万元,在哈依乡建成防洪堤2000米,实施人工造林3000亩。完成德格沟植被恢复项目、高城镇(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更登亚批牧民新村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喇嘛沟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对4家无证非法开采砂石料场责令停止整顿。
    理塘县以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濯桑圣地农庄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子。建立蔬菜基地200亩、油菜基地3000亩、青稞基地3.5万亩。去年全县兑现428万亩草原禁牧补助、632万亩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和11107户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共计直补资金4071.35万元。
    2013年,理塘县拉波乡中扎村的田边地角,村民们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碌地种植从濯桑川西高寒植物暨中藏药材种源培育基地运来的沙棘苗。眼下,全县已种植沙棘3500亩、俄色茶3000亩。
    ……
如今,绿色已成世界高城的主色调,绿色发展已成理塘的行动宣言:不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勤劳智慧的理塘人在锲而不舍的绿色行动中,正在用心用情地描绘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
 
    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
    ■ 州环境保护局局长 袁亮

    州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标志着我州正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作为担负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任务的环保部门,应立足职能、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勇于实践,力争在建设大美甘孜中有更大作为。
    一是做严守环保底线的排头兵。要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树立在环境保护各环节和全过程严守环保底线的标杆。推进生态环保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融合”,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控制作用,确保生态红线落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坚决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二是做贯彻实施新《环保法》的先行者。积极会同司法和公安等部门打好执法、司法和普法组合拳,确保新《环保法》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加快地方环保法规“立改废”进程,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设,完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绝打击违法排污、生态破坏行为。
    三是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桥头堡。统筹推进全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重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排放许可、生态补偿、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保考核和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加快实现用制度保护环境。
    四是做转方式调结构的助推器。要进一步树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保新思维,全面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强化总量控制和削减,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为重大项目上马提供环境容量。严格落实环境准入政策,把好环境准入关,促进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发展。
    五是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能,完善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机制,加大流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成为常态化。坚持以解决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等噪声扰民问题为重点,加强噪声污染综合防治,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宁环境。坚持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六是做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先遣队 。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畅通24小时“12369”环保投诉热线,完善群众环保投诉查处机制,及时高效回应群众期盼。深化环保大检查活动成果,在找准全州环境问题病灶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各县(市)逐一进行整治直至销号,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环境安全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 ,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 上一篇:州地税创新绩效管理机制取得全省考评好成绩
  • 下一篇:康定中学慰问老党员及困难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