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命运在这里重新起航

《甘孜日报》    2015年05月13日


老师在教自闭症学生数数。

学生们在操场上跳锅庄。
    有阳光就会有阴霾,有大树就会有枯叶。不经意间,这个世上多了些特殊的孩子。听障、视障、智障、残障……听到这些词,你可能会很心痛,然而,在他们的世界里,由于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和良好的康复,特殊孩子的现状并没有那么悲惨。他们阳光、快乐、勇于接受自己的不足,他们自强、自立、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因为在这条路上,他们并不孤单。在风景如画的龙头沟畔,有一群被人们称为“折翼天使”的孩子,他们在州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技能、快乐生活。在他们身边,有全身心扑在特教事业上的老师,也有无数通过自身努力有所成就的同伴。
    ■ 记者 杨珂 文/图
    迎着清晨照射在龙头沟的第一抹阳光,记者来到了州特殊教育学校,见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的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记法永远无法感觉缤纷的色彩,有的因大脑损伤而造成永久性的肢体姿势及运动异常。
    听不见、看不见、肢体不协调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快乐,此刻这群“折翼天使”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围成圆圈跳锅庄舞步,唯一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除了音乐声和跳舞的脚步声,这个学校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一个戴着助听器的孩子闯入了记者的眼帘,他的舞步一点也不协调,但他却在人群中努力地跟着节奏舞动。带领他们跳舞的老师告诉记者,他叫张琪,今年9岁,来自泸定县,是一名先天聋哑儿童,且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到特殊学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张琪从一名只愿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开始主动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小学生了。患自闭症的孩子很难和陌生人沟通,但是,当记者微笑着向他伸出一只手时,他也露出了微笑,并牵住了记者的手。记者试着用一些简单的手语和他沟通时,他也会做出相应的手语回答。听老师说,张琪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他来自道孚县八美镇,叫牛麦,患听力障碍,是这所学校年纪最大的学生。在学校里,牛麦是张琪最信任和依赖的朋友。牛麦每天都会悉心地照顾张琪的学习和生活,俨然扮演起了张琪家长的角色,被老师们戏称为“小爸爸”。老师说,在这所学校,同学们都会像亲兄妹一样互助互爱。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着轻松的样子……”一位盲生抱着吉他坐在操场中央深情演绎着筷子兄弟的《父亲》,一群学生围在他的周围静静倾听,记者也走到了他们身边一起倾听这天籁之声。一曲唱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的演绎。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叫洛绒次仁,来自巴塘县,现在是视障班四年级的学生。洛绒次仁说:“我天生看不见,但是我可以唱歌。我最大的愿望是学好吉他,组建属于自己的摇滚乐队,希望有一天可以像明星一样站在大的舞台上,把我的歌声传遍这个明亮的世界。”说完,洛绒次仁又为记者演唱了一首黄家驹的《真的爱你》,由于盲人天生对声音的模仿能力很强,洛绒次仁的粤语歌曲也是唱得有模有样,歌星范儿十足。
    中午时间,一对老夫妇来到学校探望孙女。他们来自雅江县,爷爷叫白玛旺吉,奶奶叫仁增措姆。面对有视觉障碍的孙女仁珍卓嘎,爷爷白玛旺吉更多的是心痛。白玛旺吉说:“我这个孙女一生下来的时候还是健健康康的,可是,3个月的时候,得了一场痢疾,当时只知道给孩子医治,没有想到用药过多会产生副作用,连续11天的点滴,孩子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仁珍卓嘎的视力障碍现在越来越严重,现在只能感觉到一点点的微光,她特别喜欢仰望天空,她要感受太阳带给她的一点点光明。仁珍卓嘎用手摸着奶奶的脸,打听着家里的情况,妈妈、爸爸在干什么?家里一切还好吗?奶奶告诉记者,家人一直对孙女怀有愧疚,在她还没到特殊学校之前,全家人都特别溺爱她,养成了她倔强、脾气暴躁的坏习惯。到学校以后她变得对人也有礼貌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在老师们眼里这些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关心、呵护和付出。学校除了平时的文化教育课以外,还根据聋哑生和盲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性发展,积极开展潜能,增设了唐卡、手工、舞蹈、按摩、烹饪、十字绣等特色课程。记者走进唐卡绘画制作班时,十几位听障班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唐卡上色技艺,下课铃响起时他们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画笔,仍然继续在画板上描画着。在盲人按摩班,学校为学生请来了州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兼盲人协会主席杨定明,他手把手地教授着学生们,学生们也学得认真仔细。杨定明说:“我每个星期会到特校来上九堂课,这些学生都很用功,也很聪明,老天不公平让他们失去了看见世界的窗口,但特教学校给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学习特色课程,学生能够拥有一技之长,长大后不仅可以靠它生活也能服务社会。”
    州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州招生,实行全寄宿、全免学杂费、书本费、享受生活补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目前,该学校有35名教职工,共开办了6个教学班,其中听力障碍班5个,视力障碍班1个,共有学生93名。学校配备有先进的听力测试评估设备、视力康复设备、助听器、精细康复等各项有助于特殊需要儿童学习、康复的设施设备,该学校的开班,填补了我州无特殊教育的空白。校长泽仁朗吉说:“为了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今年我校就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组织学生亲近温泉山庄,参观‘非遗文化’展览,开阔残障学生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以‘爱心爸妈’、‘心愿快车’、‘爱心衣物’、‘慈善日’等活动为契机,先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30场次,着力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
    据泽仁朗吉介绍,学校下一步将对办学、目的、校训、教风、学风、终极目标等方面重新审视,提出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理念和思路。组织教职工深入全州18个县进行专题调研,摸排全州残障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入学现状,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对聋、哑、智障等残疾类别进行梳理归类,不能让残疾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还将聘请州内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或民间艺人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技艺传授,让唐卡、土陶制作、金属手工、二胡等传统技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完善盲人按摩等教学,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近期,将策划一场“感恩回馈社会活动”,组织学生“晒”作品,免费为老年人按摩服务,让群众直观感受特殊学生的“不特殊”,编排高水平、上档次的特别节目,让观众目睹特教学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采。
    “‘感恩’是一种回报,回报母亲,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回报老师,因为他给了我们知识;回报自然,因为它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生活的每一天,我充满着感恩情怀,从而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受,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所以每一天我都有一个好的心情,幸福地过着每一天。”这是学生们用手语传达给记者的心灵之声,他们自强不息,却也渴望有更多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
     
    
 
  • 上一篇:用劳动续写辉煌
  • 下一篇:亚丁景区全面提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