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下辈子我们还做‘亲戚’!”

《甘孜日报》    2015年02月05日


唐时胶生前看望亲戚。
     ■ 谢臣仁 本网记者 袁飞文/图
    纸钱在火中燃烧,映照着三张朴实的脸庞。
    泪水在眼中闪烁,他们一边烧着纸钱,一边默默地祈祷。
    2月2日晚10时,在因公殉职的雅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时胶灵柩前,他结对认亲的“亲戚”扎西勒布、尺多和志玛泽仁用藏民族古老的习俗表达着哀思。
    听说唐部长明天就要送回家乡了,扎西勒布、尺多和志玛泽仁三人一商量,便骑摩托车夜行两个多小时从三十多公里外的家中赶到县城,为他们的“亲戚”唐时胶守灵、最后送一程。
    “没想到啊,上个月唐部长还搭着摩托来我家给我打气鼓劲,叫我搞好大棚蔬菜,没有想到,眼看春节就要到了,他却抛下亲人就这么走了。”扎西勒布悲痛溢于言表。
    “唐部长,我们的好兄弟,去天堂的路太冷、太凄凉,希望你一路走好,这辈子我们是亲戚,下辈子我们还做亲戚!”
    今年50岁的扎西勒布告诉记者,他和尺多、志玛泽仁都是雅江县米龙乡米龙村村民,家在山区,至今那里还没有通公路,自2012年全州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以来,每年唐时胶都要来看望他们,可每次他来都是搭群众的摩托车颠簸10多公里的山路来看望他们。
    “再忙再紧,唐部长每年都要来三四次。”扎西勒布一家7口,家庭经济困难,每年就靠种点粮食和采挖松茸虫草挣钱。唐时胶与他认亲戚后,经常帮他出点子拿主意,协调资金支持,邀请技术人员指导,搞起了养殖业,种上了大棚蔬菜,收入越来越高。
    “眼看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还没有来得及请他来家里做客,好好感谢他,他却走了。” 扎西勒布说到动情处,泪水早已在他的眼中闪烁着。
    “他没有架子,一点也不嫌我们这些穷‘亲戚’,端上一碗酥油茶,就与我们摆上大半天。”47岁的志玛泽仁一家有3口人,除了他,就是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哑巴舅舅,是远近闻名的“赤贫户”。 唐时胶鼓励他养猪、养鸡、养羊,还帮他拓展销路,让他的家庭收入有了较大改观。
    唐时胶专拣“穷亲戚”认,他的8户“亲戚”都是米龙乡最贫困的人家。亲戚越走越亲,他与“穷亲戚”打成一片,蹲下身子,拉家常,开玩笑,谈笑间引导亲戚转变观念、共商“出路”。“亲戚”们意想不到唐时胶这个知识分子竟与自己这些“大老粗”还有这么多共同话题。
尺多家的厨房里,至今还存放着唐时胶送来的清油和大米。说起“亲戚”对自己的帮助,尺多说:“要不是唐部长,我早就破罐子破摔了,是唐部长让我变了个样。”
     32岁的尺多一家5口,两个孩子尚小,母亲患有眼疾,一家重担落在自己和妻子身上。家庭的贫困让尺多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唐时胶与他认亲后,鼓励他发展产业、打工挣钱,让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唐时胶喜欢“穷亲戚”,不愿看到亲戚永远穷下去,让“穷亲戚”变“富亲戚”是他一直的心愿。
     鼓励大家学技术、搞产业,更注重挖“穷根”——唐时胶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做“教材”,要求“亲戚”都要把学龄子女送去读书学文化,不要让孩子当“睁眼瞎”,并尽量为这些孩子就学创造条件。
    “唐叔叔来看我的时候还答应开学给我买新书包。”扎西勒布6岁的孙女还惦记着唐时胶给她的承诺,可她还不知道和蔼可亲的唐叔叔已经离她而去。
    唐时胶走了,走在冰天雪地里,走得如此匆忙,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唐时胶走了,走得太突然,让“亲戚”们猝不及防,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骑摩托夜行两小时三十公里,为的就是送唐时胶最后一程。“唐部长,一路走好,我们下辈子还做‘亲戚’!”三个藏族汉子与汉族亲人道别。这悲怆的道别让雪山呜咽,草木含悲。
 
  • 上一篇:我州重督促强检查保安全
  • 下一篇:州政府法制办谋划今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