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四川牧民定居行动第一村——江巴村救灾记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9日

    11月26日下午,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村活动中心院坝里正在分发棉帐篷,近的人背,远的车运,摩托车、三轮车进进出出,一派忙碌。
  12岁的泽巴坐在帐篷堆上,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人问她:“这是几家的帐篷?”
  她用大拇指和小手指比划了一个“6”,“都是我亲戚和邻居家的,我负责看着,他们帮忙运。”
  泽巴和母亲浪呷一起生活。地震把她家房子震垮了,是靠左邻右舍和“结对亲戚”帮扶挺过来的。
  22日地震发生后,江巴村党支部、村委会立即带领村民开展互助自救。
  村支书呷让江把在村的20名党员迅速组织起来,按照与他们支部“共建共创”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萍嘱咐,第一时间排查灾情,照顾好老人和小孩。
  村民次日多吉患病卧床多年,危急时刻被村干部背出了危房;索洛和妻子捡牛粪还没回来,家里两个小孩也被村干部安顿到了村活动中心……
  排查一圈下来,呷让江心里有底了。
  5年前,四川启动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江巴村是全省首批试点村。全村335户,除了20多户自建房屋有垮塌外,统规统建的牧民定居点房屋这次几乎没有受损。
  “多亏定居点建设时提高了房屋设防标准,房子才这么牢固。”村民次勒家的两层藏式民居,二楼设有旅游接待客房,墙壁有轻微裂缝,掉下来的墙渣散落在床上,部分家具倒在地上。“一直在村上帮忙,还没顾上收拾。”次勒说。
  救援速度之快让村民直呼“没想到”。地震后两个半小时,就有35名特警赶到村里救援。
  “当晚就有人帮我们搭起了自家帐篷;24日,民政部门发了救灾帐篷;25日,单帐篷陆续更换成了棉帐篷,现在夜里更暖和了。”村民色都说,“救灾部门还为我们提供了面包、方便面、火腿肠、衣服和铺盖。”
  “村民们都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关心受灾群众。”68岁的色都5年前从远牧点搬到江巴村定居,一家老小结束了跟着帐篷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色都的定居房建在公路沿线,因着交通方便,开起了“藏家乐”。震后,色都主动把5间客房腾出来,供村里堆放救灾物资,并担当起了守卫任务。
  “没定居以前,交通不便,买点东西都得靠人背。”说起定居4年来的生活变化,色都赞不绝口,“路、电、水、电视、广播通到每家每户,收入也有新来源,开小卖部,搞旅游接待,一年不少赚。”
  “家里还有二三十头牦牛,再把小卖部开起来,‘藏家乐’办起来,生活没啥愁的。”色都对重建家园很有信心。 (《人民日报 》)
  • 上一篇:全省检察系统首批救灾物资抵康
  • 下一篇:四川财政已向灾区下拨救灾资金1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