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三定生”:甘孜藏区的护电使者

《甘孜日报》    2014年11月17日

 

       ■ 耿冉 孙雪花 陈建兵 胡庆和 文/图
  随着“新甘石工程”、“电力天路”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的建设,甘孜州作为四川最缺电市州的历史将被改写,这也要求有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的电力工作者们能投身其中,成为甘孜州的护电使者。
  而在甘孜州各县供电公司,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虽然年纪很轻,但他们已经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和护电工作骨干,他们就是根据藏区电力发展规划、“521”人才援藏计划而招收的“三定生(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他们回到藏区工作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怎么样?笔者日前分别到甘孜州南北两路进行走访。
  一次偶然“篮球王子”成为电力人
  一份来得及时的通知书改变了彭措斯郎的命运,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星期六、阴转晴,最近一段时间心情特差,因中考成绩不尽理想,我与一直梦想的重庆师范大学擦肩而过。而今天是我最兴奋的一天,因为得到了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我和家人都沉浸在欢喜当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其实对于彭错斯郎来说,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有机会读书,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到学校后居然就已经寻找到了毕业后的工作。
  彭错斯郎是得荣县龙绒村人,这个从小就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说,自己一直希望当一名体育教师,在中学时,他的体育成绩非常突出,同学们都叫他“篮球王子”。
  毕业考试结束,一直期待着录取通知书的他,隔三差五的到县招生办询问,当得知自己的毕业考试成绩和重庆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差3分时,他非常伤心。正当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2010年9月,一个好消息传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而且学费全免,毕业后安排工作,他跑去教育局报了名。现在他已在国网得荣县供电公司工作,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勤学好问”成就业务骨干
  像彭措斯郎这样的孩子在甘孜州许多县都有。
  在雅江县核桃坪变电站,两个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国网雅江县供电公司职工正认真地在机房进行巡查、记录。该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朝立正带着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扎西斯郎,在电站内检查机器运行情况。而扎西斯郎就是2012年7月从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三定生”。
  自2010年四川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藏区招收“免费生”以来,该学院已先后四次在藏区招收“免费生”,共计414人。2010年首次招收的50名藏区中专学生现已毕业,回到藏区各供电公司工作,并逐渐成为企业骨干。目前还有364名藏区大专学生在校就读,将在深造之后陆续走上藏区供电企业生产岗位。高原的孩子们的理想之梦,终于实现了。
  由于雅江县城到电站工作还有几公里路程,每次扎西斯郎都和自己的“师傅”坐摩托车上下班,而这点时间也为他提供学习条件。
  “超负荷电压及时处理怎么办?跳闸后第一时间处理的是什么?”扎西斯郎坐在摩托上不时往前倾,跟前面的“师傅”交流着发电技术技巧问题。
  经过两年的工作,扎西斯郎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烂熟于胸,他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电力专业人员。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是,知识养育了我,电力学校造就了我。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家乡从事电力工作,这是我一直的梦想,如今实现了这个愿望,我会努力工作的。”扎西斯郎说。
  “临危不惧” 做一名合格电力人
  除了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危险面前他们也从不退缩。
  2013年的两次地震让得荣县供电系统严重受损。地震时,彭错斯郎正在岗学发电站值班,他回忆道:“当时听到有石头滚落的声音,我们拼命往外跑,刚跑到机房外,就看见一块巨石直接砸进岗学电站机房,机房的设施设备被当场砸毁,当时我和几个同事都惊呆了,全身战栗,站都站不稳。”
  侥幸脱险之后,等待他们的是迅速恢复全县的电力供应。大家奔走在全县的各个变电站,抬电杆、拉电线、爬电杆,一忙就是十几个昼夜。
彭错斯郎的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他是我们公司最年轻的职员,工作适应能力强 ,好学,身子骨轻巧,每次爬电杆这些事情,他都是争着干。其他人花好几分钟爬电杆,他只需一半的时间。特别是在去年地震期间,他表现非常突出,大家都叫他‘电线杆上的小燕子’”。
  无独有偶,在乡城县工作的降巴格登创造了电线杆上强训三个小时的“特种兵”奇迹。
  从四川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降巴格登最初上班,进行适应期特训,在训练爬电杆科目时,一呆就是三个小时,被同事称为“电杆特种兵”。
  初到供电公司工作,降巴格登有种感觉,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这位从小就有不服输精神的小降巴,与单位一名叫谢亚军的老员工结对学习,刚开始时,从爬电杆训练科目抓起,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现在他完全可以独挡一面。
  他感言工作中的苦中乐,“取得今天的一些成绩,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帮带老师谢老师,虽然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在我们民族地区要把知识运用自如,还需要老师的指导,他对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就是爬电杆训练,一爬上去就在电线杆上呆了三个小时,谢老师在下面不停的让我做规范动作,当时心里很难受,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基本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年他就当上了供电公司线路安全监管负责人,降巴格登对以后的事业很有信心,“还要不断深造,多学本领,真正为家乡的电力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放射光芒 照亮藏家心房
  炉霍县仁达供电所所长曲登,是“三定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曲登是炉霍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饱尝缺电之苦,小时候常步行几公里到公路旁检废铁卖,卖了买煤油,到森林剥松脂用来照明。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2010年成为省公司招收的第一批“三定生”,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成为班长,入了党,学业期满回到炉霍工作。
  仁达供电所是个变电容量只有1250千伏安的小变电所,担负着仁达片区3000多藏族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的任务。供电、巡线、维护、收缴电费等工作全部由变电所的4名职工承担。自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不辜负公司的培养,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在工作岗位上像“夜明珠”那样放出光芒。
  2013年春节前,他准备回家过年,突然供电区内发生用电故障。一边是父母期盼的面孔,一边是老百姓忧愁的目光,怎么办?如果没有电,当地老百姓看不上电视,如果没有电照明,老百姓怎么过这个年?感情与责任使他作出正确选择:和另一个职工一起,共骑一辆摩托车赶往现场,由于冰封雪冻,他们的摩托车翻了,他们俩人都负了伤,他们不顾安危,忍着伤痛,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坡,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头,攀上电杆,检查电杆、铝线。数九寒天,寒风如蛇钻心,冻得浑身发抖。他们咬紧牙关,干了一个多小时,在山上排除了故障。下到山来,当地百姓见到他们非常感动,有的给他们倒酥油茶,有的请他们喝青稞酒。看到老百姓家的电灯亮了,看到电视机屏幕有了图像,他们忘却了辛苦,感到很开心,因为通过他们的劳动,不仅让“夜明珠”照亮了藏家的“崩柯”房,也照亮了藏家百姓的心房!
  干好平凡事 做文明的传播者
  她叫丹增拉姆,是个漂亮的的藏族姑娘。她穿着蓝色国网工作服,坐在远离康定城60公里的新都桥供电所的收费大厅的工作台前,专心致至地接待着每一个用电户,用微笑与和蔼传播知识与文明。
  丹增拉姆出生在九龙县偏远的三岩龙乡,离县城60多公里,从小生活在大山里,饱尝交通不便和缺电之苦。高中毕业后,她本已考上内地一所师范学校,车票已经买了,正要上车离开家乡时,传来招收“三定生”的消息,她向往自己成为能“照亮家乡”的人,于是就报考了“三定生”。两年学习生活不仅让她学到了知识,更提高了思想境界,使她成为康定供电公司新都桥供电所的一名员工。虽然工作是收缴电费的平凡小事,可她珍惜这份工作,在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
  她所在的供电所用电户涉及21个村,主要是藏族农牧民,每月去村寨抄表需要半个月以上时间,最远的用电户康定县江巴村,有50多公里,今年3月,她和同事走进这个村寨,看表、抄表,她不仅不厌其烦,还把这个机会当成宣传“电亮藏区”和用电知识的场合和机会,把文明播撒藏家,村里的藏族农牧民称赞说,她的服务态度好,用真情感动我们,她就像草原的格桑花!
  从“三定生”在甘孜州各县工作的情况来看,他们在单位扮演的都是重要角色,是电力职工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放射耀眼的光芒。


 
 

 
 

  • 上一篇:全州交通建设已完成投资281亿
  • 下一篇:百人百梦·中国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