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即将通电的背后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17日

——我州电力天路建设现场走笔

电力员工在波密乡境内海拔5100米施工地域安装铁塔。
    ■ 杨林 文/图
    巴塘县波密乡地理位置偏僻,1100多户藏族牧民,散居在海拔3700多米的大山深处。九月底,正在建设的甘孜电力天路工程,将要点亮波密乡的4个行政村,彻底结束该乡无电的历史。
    9月8日,笔者从巴塘县城出发,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便道,一路看到了电力员工艰苦的施工环境,感受到了藏区农牧民期盼光明早日到来的心情。
    路难行
    出县城不久,我们乘坐皮卡车沿巴楚河逆流上山。此时恰逢雨季,道路湿滑,车辆一直在凸凹不平和陡峭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因为稍有不慎,便会坠山翻入河流,后果不堪设想。
    陪同采访的四川甘孜供电公司现场负责人陈自彬,在车辆颠簸的行进中介绍说:“电力天路建设项目部专门抽出专项资金,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整治,让道路比以前好走,但受自然环境影响,这里还是常常会遇到滑坡塌方,阻塞道路等危险情况。”
   正说着,我们看到道路旁散落着一些瓷瓶等破损的电力器材。一问才得知今年8月份的一天,就因道路狭窄、坡陡、湿滑、地基松动等因素,一辆拉满电力器材的大车,恰好在此抛锚熄火,待司机下车准备找人施救时,回头却看到车辆在快速倾斜。大山里无人相助,司机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车辆倾倒,要不是路旁大树遮挡,车子定会翻入山脚的巴楚河里了。
    “无论是下山采购食品货物,还是运输电力器材,这种危险的情况我们遇到已有两三次了,还好未出人身事故。”陪同的另外几位施工负责人告知说。
    途中,我们也遇到泥土掺杂着树木躺在路旁和车辆爆胎的情况,还好人多及时进行了处理。
    线难架
   要架线立塔,首先必须先挖基坑,这也是在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中,施工中最艰难的一件事。由于甘孜藏区大多属自然保护区,不允许放炮惊吓野生动物,需要靠手工对开挖基坑展开作业,这无疑加大了劳动强度,更何况还是在高海拔严重缺氧的施工作业区。
    在海拔5100米的滑山垭口处,笔者已出现胸闷气喘、头痛心跳厉害等高寒缺氧的征兆。
   从巴塘县到90公里处的波密乡,输电线路全长65公里,沿途共有213基35千伏的铁塔,建设走向是从海拔2300米到5200米再到3700米,且塔基基坑有四分之三是开挖在石头坚硬的地段沿线。
  “从今年开春开工之日起,4个施工作业组近300多人的施工队伍,分散在施工沿线,吃住在自己搭建的工棚内。在高寒缺氧、呼吸困难、紫外线强烈的恶劣条件下,他们硬是靠钢钎、二锤和少许的风钻,一锤一眼地开凿出了852基安装铁塔的基坑。施工期间,有不少人员因强体力的作业,患病住院,到县城进行‘调养’。即便如此艰难,我们还是如期圆满完成了塔基开挖任务。”一位现场负责人激动地介绍着施工艰难的程度。
    放眼远望,一基基铁塔,沿着山脊,翻越植被茂密的森林,翻越光秃秃的悬崖峭壁,塔上悬挂的银线,在广袤的无人区延伸。
    藏乡盼
    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电力天路暨无电地区电网建设,让甘孜州边远藏区21万无电人口,正陆续告别点酥油灯的年代,尽情享受优质可靠稳定的国网电能。
    在海拔3700多米的波密乡境内,我们采访了一群放学回家的藏族儿童,“电快来了,再也不用点酥油灯做作业了,喜波热哦(好幸福)。”尽管不流利的汉语中掺杂着听不懂的藏语,但从孩子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对电的渴盼之情。
   在该乡的农牧民家中采访时,我们看到许多藏族同胞早已购置好电视机和电动炊具,尤其是家庭式电动搅拌机,他们解释说,电动搅拌出的酥油茶,直接倒出来就可饮用,不仅方便而且香甜。笔者打趣道:“你们咋知道好喝呢?”“在县城亲戚家里喝过。”一位名叫旺堆的年轻人回答道。
    波密乡的一位乡干部介绍说:“这里属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极多,植被茂盛,牦牛漫山遍野,还有蜿蜒的河流小溪,是旅游的好地方,县政府已决定,待电力天路架通后,这里将全面打造开发生态旅游。”

 
  • 上一篇:​州食药局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 下一篇:州直工委主办“践行群众路线 ,放飞我的梦想”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