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30米深井开启石渠“生命之水”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石渠县安全供水工程实施现场。

正在实施打井工程。

农牧民在打井示范工程取水点排队取水。

农牧民在建好的取水点取水。

石渠百姓在河里取水。

冬季只能取雪融水。

正在实施的安全供水工程。

拥有大江大河,当地百姓却没能用上洁净的水;拥有辽阔的草原,当地百姓却饱受包虫病的困扰……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副县长尕玫拉姆在讲到石渠百姓的用水现状时,眼里不禁泛起了泪光:“当地百姓都知道河水不干净,但是不喝河水就没有水喝。患有包虫病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眼神里除了绝望就什么都没有了。”

以“太阳部落”著称的石渠县,是四川甘孜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偏远的县。该县也是四川省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全县受包虫病困扰的家庭高达1.2万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0%。

为防治包虫病,解决当地安全饮用水问题,2012年7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启动实施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区地下水资源应急调查与安全供水示范项目;2013年,石渠县11个乡(镇、场)50口示范井的顺利建设,成功解决了近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014年至2016年计划实施建设的450口规划井,将覆盖石渠县23个乡镇,解决103个村7860户43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5万多人无安全饮水

石渠县虾扎乡冻日村89岁的伍洛已患包虫病30多年,62岁的女儿也患有包虫病,她们家到目前还没能用上安全水源。伍洛的侄女每天早、晚仍要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一公里外的拿日河畔取水。

阿色一村村民达地喝了50多年的河水,让他最伤心的是20岁的女儿在2010年患上了包虫病。“以前不清楚用河水会得包虫病,看着女儿得病了心里很伤心,我也担心自己得上这个病。”达地说,“我们都没有办法,如果不去喝河水就没有水可以喝。”

我曾经在下乡的途中,看到因为下雪后形成了一滩死水,当地老百姓就去喝那里的水。”尕玫拉姆回忆说,那滩水特别浑浊,但他们也没有办法,离他们最近的水也就是那里了,看到那一幕时非常心酸。

另外还有一个家庭,家里8个人中有5个都患有包虫病,家中的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孩子都患有包虫病,“我看到他们家每个人的眼神里除了绝望就什么都没有了。”尕玫拉姆泛着泪光说,石渠的空气中都是弥漫着包虫病的危险,“有研究人员说,石渠县是包虫病最易生长的温床,石渠的人是最易感染包虫病的人群。”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为泡型和囊性两种。其中泡型又称为“虫癌”,包虫卵及幼虫生存在土壤、地表水体及动植物之中,主要通过食物、水源、飞沙及与动物接触进入人体。成虫后对人体组织破坏极大,由于病死率较高,专家称为“第二癌症”,其死亡率超过肝癌。

石渠县是四川省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全县受包虫病困扰的家庭高达1.2万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0%。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该县因包虫病死亡401人。目前,石渠县除开展卫生防疫医治包虫病患者外,饮水安全也逐渐成为防控包虫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逐水草而居,沿水草而牧;人畜共居,共用水源……由于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源仍以地表水为主,无任何净化、消毒、杀菌措施。加之牧区草原地形平缓、水流较慢,牲畜携带的虫卵进入水体以后容易聚积,使地表水受到污染的影响。因此,不洁净的水源为包虫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了途径,是包虫病重要传播链之一。

不取河水就没有水喝。”这是记者在石渠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目前,全县人口97220万,有5万多人的安全饮水仍未得到解决。尕玫拉姆认为,“当地人太需要安全用水了,包虫病把所有的家庭都折磨得支离破碎,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靠运气来避免包虫病,自己是无法掌控的。”

30米以下深井取水安全

包虫病给当地牧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严重。

为解决当地百姓安全用水问题,2012年7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启动实施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区地下水资源应急调查与安全供水示范项目;2013年,石渠县11个乡(镇、场)50口示范井的顺利建设,成功解决了近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4年至2016年计划实施建设的450口规划井,将覆盖石渠县23个乡镇,解决103个村7860户43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石渠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尼郎告诉记者,在石渠进行打井工程首先是解决用水困难户以及包虫病区的群众用水问题,而且水井会分布在居住较集中区。

面对平均海拔4250米,年平均气温-7℃,最冷时达-45℃的石渠,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是如何开展防治包虫病示范打井工程?如何打出安全水源?如何克服冬季防冻?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谷云勇介绍说,在石渠开展打井工程会面临浅表水受污染、冰冻期长等诸多难题,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施工建设。建成的50口示范井已成功解决了石渠县近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安全供水、长期供水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石渠县包虫病区分布广泛,病虫卵多分布于地下8米—16米以内,浅表水均受污染。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技术人员李强介绍说,根据探测研究,石渠30米以下的地下水才能安全供水,同时打30米以下的井是可避开冻土层。因此,为确保取得深层地下水,50口示范井井深35米—55米,打井需采用回旋钻井和冲击钻成井相结合组成探采结合系统,并根据不同含水单元采用4种隔水方式成井,也就是所谓的“高原止水”。目前,已实施的50口示范井通过水质检测,绝大部分区域的水井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749-2006),安全卫生。

针对石渠县高海拔的冰冻期长的特殊情况,示范项目专门设计了3种保暖供水泵房建设方案。经过现场实施检验,最终采用了“泵房、水池双重保温、定时供水及时排水”的方案,其中非冰冻期24小时按需求供水,冰冻期则及时排水已确保水箱中的余水不被冻。

李强兴奋地说,通过一个水文年尤其是零下45℃的寒冬考验,我们采取的防冻取水安全供水模式已成功运行,50口示范井为石渠县包虫病区的居民提供了清洁水源,解决了寒冬供水的难题。

看到当地百姓用上了安全的饮用水,尕玫拉姆激动不已:“党的群众路线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省国土资源厅带来的打井示范工程,他们为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生命之水”,没有比这些更好的。”

患包虫病30多年的伍洛也将在今年用上安全的饮用水,伍洛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党和政府,以后能喝上深井里的干净水,非常高兴。”

村民达地怀揣着期望:“我现在只希望可以打更多的深井,让我们石渠所有的老百姓都喝上安全的水,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后代彻底解除包虫病的困扰。”

石渠全县9万多人口,目前规划三年完成450口井,还不能把所有老百姓的安全用水覆盖到,在尕玫拉姆心中也期望着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对石渠安全饮用水的关注和投入。

井深不足10米,寿命仅有1年

石渠拥有雅砻江、金沙江、高原雪水等丰富的水源,为什么解决不了安全饮水问题?尕玫拉姆说,由于石渠气候条件恶劣,一年只有冬季和两个月的秋季,长达9、10个月一直面临冻土层的问题。县城唯一试点的自来水厂,在冬天河水被冻之后也无法供应自来水。“我们当地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达不到要求,难以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

石渠县先后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人口安全饮水工程,但因石渠幅员面积辽阔,人口居住分散,投入不足等原因,一直没能改变饮用水现状。”石渠县水务局副局长刘忠介绍说,石渠县在解决饮水难问题上,已经打了191口井。“但是我们仅能打出受到包虫病污染的7、8米深的浅表水,只能解决用水难题,不能解决安全用水问题。”

而且,石渠水位在逐年下降,今年刚打好的井,明年就用不了,基本上每口井的寿命仅1年,第二年又要再打深一米。”刘忠无奈地说。

尕玫拉姆也表示,当地有限的资金根本解决不了安全用水问题,连县城的供水都没有100%普及,离县城最近的一口井也仅10米深,已建的供水工程仅解决供水200户,今年正在进行入户安装,预计可解决县城8000人的饮水问题,这就是石渠县饮用水的现状。

链接

石渠县包虫病现状

石渠县是我州包虫病的高发地区,包虫病十分难治,轻则使人失去劳动能力,重则造成死亡,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极大。近年来,石渠县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加大了对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包虫病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條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是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牛羊是中间宿主。人是因为误食虫卵而成为中间宿主。包虫病的传播是虫卵随犬粪排出体外,污染牧场、蔬菜、土壤。被人或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被传染。通过风沙也可以进行传染。

针对包虫病日益严峻的情况,石渠县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藏汉文宣传册,设立健康教育宣传牌等教育方式,使80%的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在全县范围内为群众进行包虫病的免费检查。采取定居的措施,提倡烧煤,不接触粪便,提倡不养狗。国家还对查出患有包虫病的患者免费发放药物进行治疗。     (本报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报道)

 

  • 上一篇:农行康定县支行启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宣传
  • 下一篇:稻城县强化公务车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