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喜看乡城移民搬迁样板村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16日

     草长莺飞时节,顺着蜿蜒的硕曲河旁公路走进昔日荆棘丛生,现在已是乡城县移民搬迁样板村的洞松乡松通移民搬迁点。踏进村内,只见村级活动室里的“农家书屋”和村务公开栏规范有序,三纵两横宽敞的整洁村道旁新栽种的垂柳、雪松、桂花等树迎风招展;20户特色彰显式样统一的房屋方格划分,房屋上24管太阳能散发着银光;村旁规范种植的117亩赤霞珠酿酒葡萄正吐露新绿,村民庭院里李子、梨子花开正艳……
    不毛之地的“别墅群”
    干净的硬化路面,完备的水电设施,整齐的连排“别墅”,整洁的生活环境,创新的管理理念,便捷的条件,蓄势待发的富民产业,这就是移民搬迁村景美民富和乐的场景。
   “是国家的扶持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曾在3500米土地贫瘠的高山上靠天吃饭,交通不便,日子苦不堪言的145位村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搬下高山,住上如此漂亮的房屋。
    为改变居住条件落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点燃贫困农民的致富梦想,三年前,乡城县以每户投入三万元和少量砂石建材,其余资金由政府配套解决并实行“统规统建”方式,启动了松通村移民搬迁点建设。按新农村标准打造的搬迁点,群众没有债务包袱。
   “村民现在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政府从27公里外的高山上引来水源的那一天起,50出头的村支书占珠就带领村民背砖、扛石开垦土地,见证了不毛之地到别墅群落成的变迁,看到了村民由艰难度日到享受现代新生活的嬗变。
    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
    在仁呷扒比的家里,现代家用设施一件也不少,470平方米的房屋打理得井井有条,几张伟人像挂在客厅中央,三百多平米的院里有花台,有果树,还有栽种小菜的地方。“今后买了小车,可以直接开到院里。”扒比对漂亮的庭院感到很满意。
    曾经的松通村民,走的是泥泞路,住的是破旧屋,运输全靠人背马驮,种的小麦和洋芋填不饱肚子,孩子上小学要走好几里的危险山路,通往外界的路段,遇到雨雪天时,山上的人下不来,山下的人上不去,日子实在太苦。
    如今,一到傍晚,就是松通村特别温馨的时刻:白天补足能量的太阳能路灯如期发出光芒,照亮串门拉家常或逛马路的村民;从小卖部买回零食的小孩围坐在院里,听老人们讲故事;年轻人则在村级活动室的院里围成圆圈跳起锅庄舞。
   村里没有专业保洁员,十多名非职党员义务主动承担起环村1.2公里村道的义务保洁工作,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村民则负责房屋四周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责任制加上党员服务队使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比城里还干净整洁。
    产业助推村民致富
    仁呷尼玛和其他村民一样,沿着葡萄地里的硬化水渠为葡萄灌水是每天的必修课,在县上技术员的指导下,如今他学会了为葡萄修枝剪叶、打农药和除草的整套管理技术。每天照顾完自己的一亩多葡萄地后,仁呷尼玛还帮其他村民进行葡萄管理。
   为加大产业发展培育,根据松通村气候特征,村里探索将每人仅有的0.6亩土地用于栽植三年便能见成效且发展前景较好的酿酒葡萄,在没有经济收益前,政府按每亩1500元标准对农户进行补贴。经估算三年后每亩葡萄收入可达到六千至八千元,为发展多种产业,在政府引导下今年个别农户开展试种树椒、樱桃等。
   村民搬到新的居住点后,政府没有收回村民原承包地,而是种上优质品种的干果,在县林业局派的片区技术员指导下,由乡驻点干部和村民共同进行管理。“有了经济收入,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望着快两米的核桃树,村民眼里是满满的期待。(何才华)
 
  • 上一篇:得荣县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团成员培训
  • 下一篇: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