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足不出村也能致富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08日

    5月2日中午时分,记者在泸定县冷碛镇和平村采访时,接连敲了几家门都无人应答。陪同的县委农办主任万俊蓉告诉记者:“除了农忙季节,村民们要么到砖瓦厂和养猪场上班去了,要么就到牛背上搞旅游接待去了,很少有人闲在村里,村民们足不出村也能就地致富!”
   说话间,行驶在村道上的一辆中型翻斗自卸车突然在一家农户的房前停了下来。只见驾驶员径直走进了房后的一块地里,一番转悠之后,他满心喜悦地回到了家中。
   “地里的核桃苗成活如何?需不需要浇水?你赶紧去看一下!”正忙着在厨房做饭的妻子一见丈夫拢屋便连忙说道。“我已经看过了,还没有发现有死的,基本上都发芽了,不少嫩芽已经长到了两三寸;我用手指头轻轻地掏了树苗的窝子,还比较湿润,至少这两天还用不着浇。不然水浇多了,怕树根腐烂。”记者走进一幢别致的农家三合小院,清晰地听到了他夫妻俩的这段对话。
     采访中,记者得知,刚才停车在地里转悠的这名男子叫周先强,是地道的和平村民,今年41岁。面对记者的采访,心直口快的他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和老婆都在砖瓦厂打工,每年收入将近10万元,加上种地和养猪的收入,恐怕离12万不远。从表面上看,虽然收入不少,但我家的开支特别大,大儿子在上大学,老二在县城上高中,老三上初中,除开所有的开支,每年能存的钱也就那么五六万。要是光靠种地、养猪,不说修房子和送娃儿上学,恐怕就连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都成问题。幸好这些年村上的民营企业家朱国福办起了砖瓦厂和养猪场!我在三年前买了这辆翻斗自卸车,每天到砖瓦厂拖运两趟泥土,每趟往返12公里,一天能挣340元,除了油钱和修车费,每天纯收入都在200元以上;我爱人的工作就是负责把泥土中夹杂的石块捡出来,工作比较轻松,每天上班时间也就三四个小时,每月工资一千三四。在我们村上,光是拖运泥土的车辆就有30多辆,参与砖瓦生产的村民总共有60人,每天生产砖坯4万多块。尽管每年只生产10个月,但由于砖瓦质量高、销路好,大家都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养猪场虽然只有5位村民在那里上班,但每年出栏的肥猪都在2000头以上,他们的人均月工资也有两三千元。说实话,在村上打工,不但可以就近挣钱,而且还可以兼顾生产和家庭,这确实比外出打工强多啦!”
    正当周先强谈兴正浓时,万俊蓉紧急补充道:“刚才周先强所说的民营企业家朱国福,其实就是和平的村支书,这个人确实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一把好手,他的企业不仅解决了村上65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他还抓住了牛背山旅游一年比一年火爆的大好机遇,积极引导村民‘吃旅游饭、发旅游财’。目前,村民在牛背山旅游点搭建的简易游客接待点就有5家,参与的村民多达45人,年收入多则二三十万,少则十好几万。尽管去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因地制宜地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最近,村上不但在成片的耕地上栽植了2.7万株540亩优质矮化早实核桃苗,而且还引进栽植了约200亩优质樱桃、枇杷、李子、苹果等经济林木,如果加上原有的经济林木,全村光是经济林木的栽植面积就突破了1000亩,户均面积近8亩,人均则超过了2亩。一旦果树进入盛产期,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肯定还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如今,和平村村民们正激情飞扬地追逐着更加幸福美好的‘小康梦’。”周先强和他的妻子频频点头,陪同的镇干部连连称是。(记者 田杰)
  • 上一篇:“看到老乡盼电的眼神就走不动了”
  • 下一篇:九龙县安全用电知识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