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阳光得荣展新颜

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得荣县脱贫攻坚纪实

得荣县白松镇秋色灿烂。

藏桔丰收了。


   ◎得荣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图

   曾几何时,“偏远落后”“县小民穷”是得荣的代名词,“行路难、用水难、没产业”曾是得荣人民不愿面对的窘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目标宏伟远大,消除贫困责无旁贷,得荣县委、县政府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奏响了决战贫困的奋斗乐章。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得荣坚持“高位推动”“尽锐出战”,全力以赴补齐基础短板、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用攻坚的担当作为、克难的务实行动和奔康的优异成绩,决战贫困、决胜小康,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时代答卷。

   2020年,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66户5316名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贫困发生率、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得荣县圆满完成县“摘帽”任务,创造了得荣扶贫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数据的背后,是得荣县委、县政府“绝不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的坚定信念,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怀使命、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让阳光得荣面貌焕然一新。

   新村新貌:告别“三大难题”,迎来三大变化

   2021年1月5日,得荣县斯闸乡卡龚村,一座钢架桥横跨定曲河,一条水泥路沿桥延伸,路的尽头,8座移民新居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美丽。

   走进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扎空家,让人眼前一亮:精心装修的客厅,崭新的藏式家具,55英寸的大电视;卧室却又是现代的陈设,舒适而温馨;厨房里,做饭用电,水到灶台……

   “以往是没水吃、路不通、房子烂、收入少;现在路通了、水来了、住上了新房子、产业发展收入多了,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日子过得好安逸!”说起生活变化,扎空感慨万千。

   一个“安逸”映射出甜蜜的生活、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扎空家的变化正是脱贫攻坚成效惠民的真实写照。

   “山下水白流,山上土冒烟。”得荣曾经是四川最干旱的县,年均降雨量仅308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8倍,被称为“西南干旱中心”。生产困于水、百姓穷于水,缺水问题成为影响得荣群众生活和制约得荣经济发展的瓶颈。

   曾经望水兴叹,如今引水兴产。“以水破贫、水产相融”的水利扶贫举措在贫瘠的土地上泛起阵阵浪花,2014年以来,解决基层缺水难题的太阳能光伏提灌+节水灌溉工程应运而生,提引而来的汩汩河水使土地上青葱的庄稼如饮甘露。

   得荣县太阳谷镇扎顶村村委会主任阿青说:“以往,吃水用水一直是我们的闹心事,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建起了太阳能光伏提灌站,水‘爬’上了山,彻底解决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用水难问题。”

   山高谷深处处陡,临江临崖步步险。作为全省最后一个、全国倒数第二通公路的县,出行靠腿、购物靠背,交通不便一直是全县人民的“心头痛”。

   古道难行成过往,天路穿云入藏乡。如今的得荣,国道、省道四通八达,油路、硬化路覆盖全县所有乡村。

   “通公路后,我回家由原来的走路走一天,变成如今的乘车只需要40分钟。”正在建新房的贡波乡木拥村村民彭措说:“以往交通不便,运东西全靠人背马驮,成本很高,萝卜都搬成了肉价钱。现在运费低了,建一座房子光运费就要节省四五万,真是又省钱又省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着眼民生,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入手,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住房安全保障,把住房安全有保障摆在贫困群众脱贫的优先位置,统筹抓好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2户、藏家新居304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12户。

   聚焦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20公里国、省干道建设,建成贫困村通村硬化路294.85公里、村内硬化路125.0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115盏;新建太阳能光伏提灌站25座,修建水池145口,埋设各类引水管道1126.8公里;全面完成64个贫困村农网改造升级、通讯光纤工程建设,基层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聚焦社会兜底保障,新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1个,落实资金1117.97万元,扶持生产和就业1306人,将16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严格落实残疾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为2286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203.1万元,为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11954人次。

   聚焦基本医疗保障,有了健康奔小康。得荣县大力实施“健康甘孜2030”行动,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落实每个卫生院1名以上合格执业(助理)医师。64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落实每村1名合格村医和1名医务人员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8个100%”等政策。卫生扶贫基金救助贫困人口4328人,发放救助金505.12万元,贫困户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县人民医院、中藏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

   “吃水难、行路难、住房破”曾是得荣人民不愿面对的窘况,如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曾经渴于水,水比油贵;如今甜在水,水润心田。曾经困于路,行路艰难;如今达于路,大道通天。曾经破于屋,村庄凋敝;如今美于村,风光无限。

   曾经“三大难”,如今“三大欢”。新农村新面貌,新生活新心情,在得荣,一幅幸福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新产新业:告别地里“刨食”,实现土里“生金”

   “去年我家葡萄卖了3万元,今年应该能收入4万元。”2021年1月5日,得荣县瓦卡镇瓦卡村村民朱一向正在堆积有机肥,为开年农业生产的管理做着准备。虽是寒冬之际,他已经对春天的来临充满憧憬。

   近年来,得荣立足县情实际和发展优势,坚持“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工作主题,充分挖掘“金沙江干热河谷葡萄酒产区”潜能,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各类产业资金、帮扶资金和涉农资金3620万元,在10个乡(镇)推广种植高原优质酿酒葡萄5000余亩,总产量906吨,打造的极具得荣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扎西尼玛龙”远销全国各地,订单源源不断而来,“醉美得荣”声名远播,葡萄酒酿出“致富味”,小葡萄变成“大产业”。

   2018年藜麦在得荣进行试种,亩产达到320公斤,现在已经在得荣9个乡镇推广落地,种植面积1260亩。得荣县白松镇夺松村村民格绒冲说:“以往地里‘刨食’,只种点青稞、刨点土豆,一年四季没几个收入,更没机会打工挣钱,肚子都整不圆。现在村里种植藜麦,我们学到了科学种植的致富技术,实现了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梦想,藜麦卖了还分红,去年,我们一家分红加打工收入总共15000元,真是土里‘生金’,收入比以前传统种植多了好几倍。”

   从传统低产产业向优势高产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到统筹发展,得荣产业走上高速发展、高质发展的“快车道”——

   突出体系建设,实现统筹发展。确立“1256+N+X”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兼顾“输血”与“造血”,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布局,在保有传统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新引进农特产业企业12家,新改建百公里产业示范基地2.6万亩,贫困村农业产业基地1.8万亩,建成酿酒葡萄基地5480亩、中藏药材基地14077亩、藜麦10500亩、汉麻10549亩,养殖基地9个,培育专业合作社121个、科技示范户345户,农业产业带动人均增收4200元。

   突出生态建设,开发公益岗位。实施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83.06万亩,兑现资金1225万元,组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3个;实施草原禁牧补助234万亩、草畜平衡奖励882万亩,每年兑现奖补660万元;实施退耕还林2.6万亩,每年兑现奖补697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495名、生态草管员108名,每年兑现奖补54万元。通过多途径发展致富产业,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穷在钱上”的问题,坚决防止返贫。抓实岗位兜底,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和护林员、草管员、公路养护员、地质监测员等公益类岗位共计1802个……

   如今的得荣不再是“低头种地”,更是在“抬头看路”,通过点面结合,建设产业“长廊”,成“珠链”、作示范、生辐射,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有势头,群众从业有奔头,得荣产业正逐步实现立体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效益化,成为产业发展 “大蓝筹”,走上良性发展的上升通道。

   新生新梦:告别“代际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红砖墙、燕尾脊,一幢幢富有特色的建筑楼拔地而起。总投资2.66亿、占地约366亩、建筑面积为58400余平方米的得荣县白松教育园区,涵盖得荣县第二中学、白松镇小学和白松镇第二幼儿园,可容纳学生2000余人,教学设施上功能齐全,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白松镇小学五年学生次仁曲措告诉笔者:“学校很漂亮,设备很先进,老师们尽心尽职,我们学得很开心,成绩也进步了。”

   最美的建筑是校园,最好的“虫草”在课堂。优质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我现在每月有6000元收入,技术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2021年1月6日,在中建四局三公司工作的的建筑工人扎西曲格满面笑容。2019年,四川第一个援助高原地区就业扶贫公共实训基地在得荣建成,基地充分利用对口援建资源,年培训能力达到2000人次,通过14家央企集中推进得荣县建筑劳务培训输出,扎西曲格就是技术培训的受惠者。

   得荣县紧扣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同奔康”,让“奋斗”二字有了更新的诠释和内涵,激发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得自己加油干”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强大动力——

   突出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以教育扶贫“三少三不少”为原则,先后投入2.61亿元,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共20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均达100%,乡镇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5%;教育扶贫基金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411名,发放补助资金475.84万元,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突出就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精准”的要求,得荣建立“一库一册六名单”,对3338名就业贫困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开展果蔬种植、电工维修、餐饮服务、建筑劳务等技能培训878人次;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成功举办“三省五地”金秋就业扶贫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14人,其中贫困群众129人,有力助推“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突出抓好教育引导,实现扶智扶志。扎实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纪、奔小康”主题教育和“讲文明爱卫生树新风”及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法律“七进”,扎实开展文明细胞创建,累计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30个;“农民夜校”、政策宣讲覆盖贫困群众2.6万余人次,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的内生动力……

   2020年,得荣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摘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得荣县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产业富民成果更加殷实、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群众致富信心更加坚定。

    时刻不忘肩头责,砥砺奋进思笃行。得荣县委书记雷建新誓言铿锵:“再回首是为了再出发、再奋斗、再辉煌。得荣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脱贫攻坚发展经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以更加顽强的斗志、更加坚韧的毅力、更加精准的措施,全面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得荣。”

   过去的得荣,走过荒凉、走过贫穷、走过落后,最终战胜了一切困难,迎来辉煌;如今的得荣,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和时代魅力;而未来的得荣,将更加值得期待,更加激励我们拼搏奋进。

  • 上一篇:甘孜县青稞卖出好价钱
  • 下一篇:丹巴县第一小学发放励志奖学金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