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蔬菜大棚里“种”出幸福生活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9日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

◎道孚县融媒体中心 张德禧/文 援藏办/图

当车辆行驶在国道350沿线时,鲜水河奔流而过,冬日暖阳下河对岸的道孚县城格外温暖,河流一侧的一大片土地上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排列有序。初冬的高原气温已达零下,还有新鲜蔬菜?带着疑问,笔者决定走进蔬菜大棚探个究竟。

来到其间,只见菜地间立着的单立柱上写着极地农业道孚基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尽头是基地的鸟瞰图,路两边波斯菊在阳光下娇艳盛开。随意走进一个大棚,门口悬挂着采摘人员的工作证,一面是姓名,一面是照片,棚内工人有的在浇水,有的在除草、采摘,一片繁忙景象。墙上挂着的温度与湿度计显示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刻度,一个个成熟的红色、黄色小番茄挂在枝丫上,与常见的搭架番茄不同,这里的番茄在绳子的牵引下吊着生长,差不多有两米左右。

正在棚内采摘的便巴翁姆是麻孜乡沟尔普村的村民,她的两个孩子在县城读小学,年初基地招募工作人员时成功应聘,是基地建设的亲历者更是见证者。沟尔普村有69户328人,在基地搭建之初,村民们以四户一组组成搭棚小组,每搭建完成一个大棚小组有2600元收入,51个大棚在一个月内迅速完成搭建。

2018年,道孚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850万元用于修复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极地农业作为甘孜州的明星企业,2018年10月在沟尔普村以每亩630元流转了30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平台让极地农业成功打入广东市场,企业倍感温暖,也坚定了扎根道孚、促农牧民增收的决心。

今年3月初,基地51个大棚开始平整土地、配肥,每间隔15天种下小番茄和西瓜等蔬果幼苗。经过近五个月的精心照料,8月初基地两个大棚的第一批成熟小番茄进入采摘阶段,便巴翁姆也就此忙碌了起来,每天从早上8点至下午7点在大棚采摘小番茄,中午休息两小时,每天有100元的务工收入,与在餐馆当服务员每月2000元的收入相比,基地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收入让她十分开心。

基地种植技术员盛学武在每个大棚里巡视,不时指导工作人员采摘番茄的方法,以确保番茄的口感与营养。他介绍说,目前每个大棚每天小番茄的产量在4000至5000斤不等,自10月份以后,22个大棚的小番茄需要采摘,每天出产的12万斤小番茄,这些产品将通过蔬果运输的方式分别销往成都各大商超及沿海城市,售价在每斤15元甚至更高,且保持全年365天不间断供应。

此刻,道孚室外的温度虽在18℃,但晚上会降低至零下几度,与传统冬天因为天气原因停止耕作的方式不同,如今的便巴翁姆一年四季都有田间管理、采摘等事情要做,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她大开眼界。“以前在家里种地时,辛苦忙碌一年才够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现在家里的10.2亩地流转给了基地,自己还可在基地务工,每个月都有钱赚,一家人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她有些腼腆地说,

在基地,与便巴翁姆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共有38人,基本来自周围的村寨,同时全县14个乡镇41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试点资金1470万元投入至基地,约定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进行分红,这样的信任让基地负责人盛珂倍感压力,他说,农牧民入股基地,不仅是信任极地农业这个金字招牌,更期待基地能够给他们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大改变。因此我们从简单的下苗开始手把手地教授演示,现在基地务工人员基本都掌握了授粉、修剪、移栽和简单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我们实行5至8人三个大棚负责小组制,按照大棚的产量每月进行评比,产量最高的小组人均当月的工资将达到3500元左右,全年产量最高的小组年终人均将获得2000元左右的奖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经冬季的高原草黄树枯,荒凉无比,此刻基地大棚内瓜果飘香,绿意盎然,当地的干部群众正以坚定的信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制属于自己的脱贫奔康美好画卷。





  • 上一篇:道孚县不断提升巡察干部综合素质
  • 下一篇:炉霍县开展节前食品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