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雅砻江畔浩歌起——石渠县雅砻江上游深度贫困乡镇合力攻坚侧记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30日

种植大黄。

为人参果浇水。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康巴大地,川之西北。川青藏交界处的群山和江河,怀抱着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这就是石渠,滚滚雅砻江犹如一条巨龙在这里蜿蜒奔腾。

绵延的山脉和喧腾的大江,塑造了壮丽的风景,也交织着深度的贫困,分布在雅砻江畔的石渠县的4乡1镇,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贫困,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石渠人喘不过气。

针对4乡1镇的具体情况,石渠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金沙江畔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脱贫奔康描绘出绚丽前景。

种好试验田

“移植”致富果

“野生人参果漫山遍野都是,没见过还有‘家养的’,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干。”这是2018年石渠县长沙干玛乡种植人参果时,三村村民西恩说的“二话”。

可现在,西恩却说着实话盛赞起“家养的”人参果来:“这‘家养的’就是不一样,你看这才栽一年,就比野生的几年的都好。”

长沙干玛乡是石渠人参果的 “主产地”,有着2万亩野生人参果。经过调研,该乡发现野生人参果由于缺乏管理,杂草与人参果同生共长,严重地影响人生果的生长;同时,由于无人管理,鼠害严重,这样造成了人参果产量低质量差。如何让人参果成致富果,石渠县提出了规范栽种人参果的产业发展思路。

把野生的变“家养”,83亩“试验田”开始“移植手术”:锄草、灭鼠、肥地、播种,每亩125斤种子,按照0.5米间距一行行栽种,有着专门的灌溉系统,有着县科协的专业指导,人参果发芽、长叶、结果,以良好的长势回应着诸多质疑。

“你看,这一年的人参果虽然这么大了但不能采挖,如果一年就采挖,就伤了‘元气’,三年后采挖可每年都有收获。”长沙干玛乡乡长玖多泽仁拔起一株人参果,只见根部已经结出豌豆大的果实,他满脸喜悦。

“我算是服了,照这长势,三年后能卖大钱。”西恩与身边的几名村民算着账。

“你们别算了,我们已经把账给你们算好了。这83亩人参果3年后保守估计亩产300斤,一斤45元,能卖112万元,除去种子钱20万元和人工费10万元,能收益82万元。这82万元中10%作为土地流转费用,20%作为村集体经济,7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56户745人的分红资金,一人能分红700元。”驻村第一书记巴桑多吉早已为村民算好“明白账”。

“不对,多吉书记,我的收入不了这点,你还没算我们打工挣的钱呢。”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呷日说。

“算起假期务工的钱,那就多了。” 巴桑多吉告诉记者,人参果种植基地让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并发放了86000元误工费用,惠及7村132人。

“人参果一年播种,以后不再投入种子,只有管理费用,三年后每年收益还会增加。” 玖多泽仁告诉记者,将总结示范基地的经验,对2万亩野生人参果逐步进行优化改良,力争全乡人参果收入在现有收入基础上实现翻番。

生态有良药

脱贫开良方

新建的温瓦路(石渠县温波镇到瓦须乡)延伸到天边,道路两旁,中药材长势喜人。

这里是石渠县青藏药谷产业园区,位于瓦须镇哈达村和香钦村,已栽种面积10000亩,分为大黄种植区、独一味种植区、人参果种植区。

“10000亩种植地原为26块沙化地、滩涂地,一分产出都没有,没想到这中药材一种,就种出钱钱来了。”村民尼玛边管理着中药材,边感叹道。

青藏药谷结合瓦须乡气候特点和生态状况,通过大黄为主,独一味和人参果为辅,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农牧民”的模式,推行多样化种植,游牧谋生的牧民变为药材种植户,牧民学会新的技能,拓宽了种植业发展致富之路。作为投资方的甘孜天珍传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显平介绍,原来没收入的26块沙化地、滩涂地土地转让金就是10万元;2017年、2018年,公司种植大黄1万亩,解决了两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务就业的问题,去年仅劳务收入一项村民便实现增收12.45万元。

郑显平看到的是“钱景”,而县科协的工作人员所亚呷看到的是另一种前景。“这中药材一栽种,让退化沙化的牧场进入土地治理期,土地焕发新的生命,是沙化治理和鼠害防治的最佳途径。”

瓦须乡党委书记拉吉泽仁则看到了多重效应,他说:“青藏药谷的建设,有4重效应,一是产业发展探索出变牧为种走技术化生产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实现了贫困户务工增收,三是有效治理沙化进行了生态修复,四是维护了社会稳定。”

哈达村村支部书记阿十告诉记者,在具体实施中,村支部先行给集体“定心丸”、村干先试给村民“强心针”、党员先学给农牧民指方向、合作社先干给产业“压舱石”,产业园区建成两年来,土地变了样、群众增了收,村民都希望继续开发下一期建设。

“青藏药谷下一步将把中药材培育加工、物流运输和中藏药文化展示纳入发展规划,形成种植、栽培、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和以中药材文化为主体的体验区、观光区,积极探索高质量的生态发展路子。”郑显平展示着“升级版”愿景,表示有信心与广大农牧民一道将青藏药谷打造成甘孜最大的中藏药基地。

开出生态良药,沙化土地得治理;开脱贫良方,产业勃兴助增收,石渠县中药材种植种出多种效应。

勇啃“硬骨头”

织就锦绣图

石渠县雅砻江畔的四乡一镇,地处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处,不在交通干道上,受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制约,加上长期以来以游牧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及包虫病、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属于深度贫困乡镇。

只有发展致富产业,才能挖“穷根”、生“血液”。针对各乡镇实际,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缺啥补啥”的原则,通过“五个一批”方式,量身研究制定精准扶贫脱贫规划,因势利导建立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展机制,坚决做到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通过这种发展模式,该县深度贫困区域四乡一镇探索出了“特色农业型、生态牧业型、旅游开发型、新村建设型”等系列具有当地发展特色的发展模式。

“村上要想发展什么项目、能发展什么项目、怎样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乡党委、政府同全体村民一起调研、商讨决定。”拉吉泽仁告诉记者,瓦须乡干布村、热亚村牧草丰茂,就以生态牧业为主,大力发展牦牛养殖;香钦村、哈达村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发展万亩中藏药基地,舍龙村、夺树村发展6000亩蓄草基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雅砻江上游水土保护,产业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都得到了彰显。

现在,长沙干玛乡、温波镇打造万亩人参果基地,长须贡玛乡发展万亩蓄草,长须干玛乡办起加油站便民超市,瓦须乡打造青藏药谷产业园万亩大黄基地,四乡一镇凭借优势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创新经营的一批具有当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这些产业连成致富产业带,在雅砻江畔铺展出产业锦绣图。

产业发展了,贫困群众的思想也在“脱贫”,以往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没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在扶贫攻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越来越强,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生产发展的积极性,逐步树立立足自身、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观念。

时光流淌在雅砻江里,奋战的岁月总是走得特别匆忙。距离2019年石渠县脱贫摘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雅砻江畔的石渠人民努力着、奋斗着,憧憬着、期盼着,正和着波澜壮阔的雅砻江涛声激情唱响脱贫奔康的时代壮歌。





  • 上一篇:色达县着力破解农牧民群众出行难
  • 下一篇:九龙县便民服务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