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山歌嘹亮 爱国情深——泸定“山歌王”吴全清用非遗文化记录美好生活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18日

激情满怀创作山歌。

 ◎本网记者 刘小兵 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强 文/图

“红樱桃儿啊人人爱,香喷喷儿香呀香得儿甜”“想起往年杵坭坝,真是穷旮旮,家家户户泥巴巴,屋前屋后石卡卡”……近来,在泸定县杵坭乡休闲度假的游客除了享受诗意的田园生活,还听到一首首清新舒缓、满怀深情的山歌。这些山歌都是由该乡金鸡坝村群众、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定山歌”传承人吴全清创作并演唱的。作为当地的“山歌王”,吴全清已经收集整理了1000余首泸定传统山歌,创造演唱了50多首新时代泸定山歌。他说,“我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泸定山歌,一是因为我从小热爱山歌,二是因为我不愿家乡的传统文化失传,三是因为山歌是一种群众歌颂美好生活,感恩伟大共产党,表达爱国之情的载体。”

纵观吴全清的人生经历和所作所为,他的确是因为对泸定山歌情有独钟,才让他这个“山歌王”有了多个角色特征。

角色一 山歌爱好者

吴全清与新中国同岁。1949年他出生在泸定县杵坭乡金鸡坝村的“山歌世家”。从他祖上五代算起,一直都是泸定山歌的热爱者和传习者,所以他的祖辈都被当地人称为“山歌王”;当年,他那住在大渡河东边的阿爸,就是凭着动听的山歌《情郎哥哥笑呵呵》,把住在大渡河西边的阿妈唱进了家门,“山歌联姻”的故事,至今仍让乡亲们津津乐道。

作为泸定山歌的第六代传承人,吴全清自幼受到山歌文化的熏陶,对山歌有着天然的敏感和由衷的热爱。

吴全清回忆,童年时期最爱听爷爷和父亲传唱山歌,因为从山歌里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了解泸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小时候,我还喜欢给小伙伴摆从山歌里听来的故事,因此大家都很喜欢我”。看山歌歌词本是吴全清的童年乐趣:“那时候书很少见。我经常借父亲的歌本看,很多字都不认识,就喜欢拿着装样子;看歌本对我识字、写字是有帮助的,因为经常看歌词,我从小读书就名列前茅。”除了被山歌本身所吸引,长辈的教导也让吴全清自幼对山歌兴趣浓厚:“我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到不同场合去唱山歌,每次回家的路上他都会说,山歌是我们吴家的传家宝,把泸定山歌传承下去是我们吴家的责任。当时听不太懂,但知道自己一辈子都要热爱山歌。”

吴全清告诉记者,他真正开始学习、演唱泸定山歌是在12岁;从那年起,学习泸定山歌文化、背诵歌词、了解曲谱就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在16岁时,他已基本学会了父亲传唱的泸定山歌,再后来就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山歌了。

吴全清手中有一本叫做《小姑娘》的山歌词本是他的高祖毕蒲秀遗传下来的,也是他最早学习的山歌本。“小姑娘身长大,行坐端方少笑话,有尊卑有上下,知轻识重玉无价……”交谈中,吴全清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本歌词是一个家风家规的传扬和训导,就是教育子女怎样做人,在家要心疼爹妈,要懂得规规矩矩,大人有责任教养子女子;第二点就是教育子女在社会上要怎样为人处事,不要搬弄是非,要搞好团结,要懂得谦让和理解。其实山歌是民间智慧的载体,这其中包含的优秀文化就是山歌的生命力所在。”唱罢一段,吴全清又向记者解读歌词。

如今,年过70岁的吴全清身体健朗、精神抖擞,一谈到和山歌相关的事就停不下来。他说“泸定山歌已融入我的血液,让我离开山歌就是抽我的血。”

角色二 非遗传承人

经过近60年的坚持,吴全清已搜集整理了1000多首泸定山歌,新创作了五十多首山歌,多次在不同场合演唱,也在不少媒体平台展示、宣传过泸定山歌以及红色泸定的魅力。2016年,泸定山歌正式批准为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全清也相继被认定为州级非遗传承人。

吴全青介绍,泸定生活着汉、藏、蒙、回、彝等16个民族,当地的山歌文化与藏汉走廊、茶马古道和大渡河文化息息相关。当年,茶马古道的背伕为消除疲劳和寂寞,常常唱起从各自家乡的山歌;这些山歌和当地民风民情融合后,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泸定山歌。泸定山歌和民歌约有四十余种唱法和唱腔,可用任意一种曲调来套多首歌词,也可用任意一首歌词去套多种曲调,可现编现唱,见啥唱啥,可在高山平坝、田间地角、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唱,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群唱、说唱等。

坚持唱山歌、写山歌,无偿到各类文体活动中演出山歌,义务教身边的人唱山歌,要求家人传习山歌、自愿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山歌数据库……吴全清传承、推广泸定山歌的方式有很多,每一种他都用心去做、乐此不疲。他现在是杵坭乡中心小学“室外音乐课堂”的老师、“三舍民宿”山歌文化讲解员;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子孙辈中出了不少山歌能手,唱山歌也成了泸定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

几年前,吴全清在家里创办了“山歌之家”农家乐。在他的农家乐里,到处都是泸定山歌的歌词、曲谱、小调以及民间谚语的字画,他经常会为客人唱上两段。他说:“挣钱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人感受泸定山歌的韵味和魅力,在这里不仅得到康养休闲的享受,更要融入这里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

吴全清积极传承非遗文化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在州县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泸定山歌民歌集》《吴全清山歌集》等作品已结集出版。吴全清表示,他还要到校园和各个乡村去教人唱泸定山歌,培养接班人;他还建议在全县举办一次山歌大赛,从村乡县一级一级进行,从中发现人才和好的素材。

吴全清有一个厚实的木箱,轻易不会打开给人看,因为木箱里放着众多歌谱和不少发黄的老照片、厚厚的奖状证书,这都是他的心血和挚爱。他说:“我要把这个箱子一代一代传下去,我希望后代能把泸定山歌改编成更流行、更大众的音乐模式。”

角色三 爱国宣讲员

记者在杵坭采访时,不止一人告诉记者:“吴老最让人敬佩的就是身上有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而且他能用山歌把这种爱国之情传递给他人。”的确,吴全清不论开口唱歌还是与人交流,都始终洋溢着对生活、对家乡、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对国家的热爱与赞美。

吴清新创作的50多首山歌中,有30多首是反应泸定发展变化、宣传国家政策、表达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奋斗之志的。他说:“我最得意就是这类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有时代气息也得到群众的认同,今后我还要创作更多的此类作品。”

吴全清把赞美生活、记录发展和爱党爱国作为山歌创作主题,与他本人的文化观有很大关系。他认为,民间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伟大祖国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就要把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记录下来,把生活的对比变化讲述给年轻人并告诉他们惠从何来、恩向谁报;而且现在国家政策好、群众生活好,热爱生活、感恩国家也广大群众的真实想法。创作山歌正好能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现实生活、反应群众心声,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乡村振兴奔小康,道路越走越宽广,幸福生活万年长,心中的歌儿献给党,献给党啊……”交谈之中,吴全清顺口唱起了自己写的山歌《心中的歌儿献给党》,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见此情景,记者随口说了一句“看来你真的是在以歌明志,而且明的是泸定群众的志。”没想到吴全清一脸严肃地说:“现今生活在这个大好时代,叫我怎能不自豪、叫我怎能不歌唱!我想把泸定山歌唱响全中国,让全国人民都能听我们泸定人歌颂美好生活、抒发爱国热情。”

多年来,吴全清以山歌为媒,在泸定弘扬山歌文化,厚植爱国思想。2018年,泸定县冷碛镇成立了一个山歌合唱团,有60多名成员,最大的82岁,最小的44岁,吴全清就是这个团的“指导员”。合唱团团长告诉记者:“我们组建这个团队就是受了吴全清的影响。我们合唱团的宗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扬红军革命传统,丰富民间文化生活,传承泸定山歌文化。”另一名合唱团成员也表示:“我们和老吴一样,唱山歌主要是为了歌唱生活,歌唱国家,歌唱我们共产党好。这是我们真实的感受。”

泸定文化馆长冯菊梅表示,随着国家发展,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充裕了,精神生活要跟上,吴全清传承山歌不仅弥补了这个缺陷,而且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了正能量,值得赞扬和推广。

手提一个红布包,包里装着一摞歌谱本,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唱上一曲,不管面对何人都愿讲述和传授泸定山歌……吴全清用非遗文化生动地表达着泸定人爱国、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倾情倾智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引导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爱国之举和奋斗之举。



  • 上一篇:白玉县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览
  • 下一篇:白玉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