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柏秧坪村打赢脱贫“翻身仗”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从“三无”贫困村到百姓富、产业旺、环境美

建强基层堡垒

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对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建强活动阵地方面,政府投资78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538平方米,开设农家书屋、农民夜校、便民服务代办点,配置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备和书籍、药品等物资物品,群众遇事需要咨询或办理可通过便民服务窗口、电话、微信等形式交流沟通、及时办理,为政策咨询、群众办事提供了最大方便。

柏秧坪村坚持管好用好村级活动阵地,利用农民夜校、群众大会、脱贫攻坚群众微信群等方式和平台,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贫困户宣传教育大会,浅显易懂地宣讲精准扶贫、惠民政策等,引导群众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增强群众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脱贫致富的原生动力。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全村群众谋发展、找出路的积极思想逐步形成。

从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贫困村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开始逐步增多。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要求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思路,柏秧坪村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筹集1769.72万元资金,完成柏秧坪村三个村民小组分组人饮主分管道的安装建设,实现了光纤网络全覆盖,各项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完善。

壮大优势产业

加力发展集体经济

柏秧坪村两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旅游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用村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成立乡村旅游、富康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惠及到广大村民。

依托柏秧坪村地处海螺沟景区入口的区位优势条件和360度观景平台宝灵仙山、若丁山景区、红军长征战斗遗址桂花坪等旅游资源,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民”发展模式,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柏秧坪村以集体林地入股,按占股22%比例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民变股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按占股比例分红。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4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以红利的形式分给了群众。

柏秧坪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了富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出资入股占主要股份,123户农户以流转土地的方式入股到合作社,村民一方面到种植基地务工,另一方面年底收股金,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增收问题。该合作社流转土地370余亩,发展了种植了魔芋、红富士苹果、核桃、羊肚菌、中药材、木耳等产业,合作社年总产值达150万元,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2100元。

2017年以来,村集体每年从旅游和木耳种植产业上获利达到10万元以上,除去集体提留部分,贫困户每人每年分得红利700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500元增至6100元, 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越发壮大,村级固定资产达1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成效明显。

此外,该村还搭建起藏鸡、山羊、蔬菜等农畜产品销售平台,企业每年采购村民农畜产品产值近70万元,不仅拓宽了村民农畜产品销售渠道,还带动了村民种养产业发展,群众收入有了更好地保障。

革旧俗除陋习

团结文明新风吹拂

通过近几年艰辛努力,柏秧坪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整体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祛除生活陋习迫在眉睫。

以前该村村民养殖牛羊大都沿袭散养的传统方式,导致粪便沿路撒,苍蝇满屋飞,环境脏乱差,甚至还有人畜住一屋的现象。为彻底改变该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政府投入71万元,村民投工投劳,修建集中羊圈30间,改变传统散养、放养牲畜的方式,规范牲畜养殖,做到人畜分离。

柏秧坪村把崇尚传统美德作为道德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村民言行公约,召开村民大会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村规民约》,将婚丧嫁娶、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破除天价彩礼陋习,每月定期开展爱护环境公益活动和家庭院落环境卫生评比活动,评选表彰环境卫生先进示范户,以农资奖励替代现金奖励方式,积极引导村民讲文明、讲卫生、爱干净,逐步形成彝族汉族团结友爱、携手奋进的良好发展氛围和爱干净、讲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如今的柏秧坪村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通村路、产业路、连户路牵连万家,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人和”的美丽和谐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 上一篇:藏汉一家亲 致富带乡亲
  • 下一篇:理塘县70余农牧民学氆氇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