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大道通康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18日

通村公路施工现场。

       ■本网记者 马建华

      上接417日第五版

      甘孜州采取充分发动群众,村民“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社会总承包”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同时,成立了通村公路工程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安全生产监督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倒排工程工期,确定工程建设方式,细化工程建设标准,对乡村公路的排水设施、挡防设施、会车道实施改造,确保建成合格工程、安全工程。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由于各项工作公开透明,群众参与度高,猜疑的人少了,干事的人多了。

     “交通畅通后,村民们瞄准大蒜种植,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作为刚摘帽的贫困村,扎西泽仁一脸幸福:“儿子跑运输,每年能挣得10余万元,我和老伴种大蒜、土豆,又能获得一笔收入,有了好的致富产业,县上提出的交通+产业正在成为现实。”

     “贫困群众长期以来被‘卡’在路上,盼望走上水泥路的愿望十分迫切,在通村公路硬化项目区内,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让我们十分感动。”次仁拥忠说,截止目前,全县已顺利完成了8个摘帽脱贫村通畅公路建设任务,现正有序推进另外8个摘帽脱贫村通畅公路建设。同时,将在2017年投资完成昌波河口至中心绒乡、中心绒乡至地巫乡通乡公路续建任务,完成部分行政村通村硬化路建设任务。

     “路修好了,机器能运进村里来了,我们种的东西运出去也方便多了。”

     “路修好了,村子看起来漂亮又整洁,家家户户筹集材料装修房子。”

     “路修好了,自驾游客就可以到我们村里来了。”……

     “随着公路的改扩建,在我们眼里,这条过去汽车根本跑不快的‘伤心路’变成一条‘高速路’了。”色达县下修塔村村民阿科谈到如今的交通变化不禁喜上眉梢。“以前,到我们村的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走,遇到下雨下雪,更是泥泞不堪。现在好了,路宽了,车多了,方便了,我们的农产品能拉出去了,也卖上了好价钱,日子也过得滋润了。”

走在泸定县的乡村路上,已不见当地人所说的“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景象,只有条条乡村公路在山水间纵横交错,犹如飘逸的彩带,从主干道延伸到乡村沃野,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

      泸定县是甘孜进藏出川的咽喉要地,虽有国道318和省道211纵贯全境,但该县60%的村组位于高山半高山地区,行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问题曾严重困扰当地居民,落后的农村交通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我看到村里以前拍的乡村路照片,多是羊肠小道,且又窄又泥泞,可谓“惨不忍睹”。

      认识到补足农村公路短板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后,泸定县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方针和“农旅结合、农旅互兴”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县124个行政村的不同优势资源,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但总结出“政府牵头,群众参与;拓展渠道,多方筹资;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的建设经验,还实现了“建设一条道路、带动一方经济、和谐一方社会、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

     村里不通公路时,村民养的猪卖不成钱,种的核桃、花椒也卖不出去,因为运输成本高。现在路修通了,老板就可以把车直接开到地里进行收购。“我们种的蔬菜、水果都不愁销路了,大家有了钱,家家户户买了摩托车,用摩托车来运输,老百姓也终于从肩挑背驮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了。”村民黄明贵说。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爱心企业资助九龙贫困生完成学业
  • 下一篇:援藏门巴“亚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