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红色名城 鱼水情深

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02日

——泸定县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纪实

    

邮政流动车上门服务部队官兵。

军民联欢庆“八一”。

   红色名城,盛世欢歌庆和谐;英雄泸定,军民共建双拥情。

   泸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彪炳史册的飞夺泸定桥战役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被传承至今、发扬光大。近年来,全县军地同力、军民同心,双拥共建、融合发展,2009年,被命名为“全省双拥先进县”,2015年成功创建为“全省双拥模范县”,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泸定县委中心报道组  /


   双拥工作根深基厚

   近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展新实际,紧扣军民共建时代新主题,坚持“四个强化”,巩固提升“省级双拥模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建设成果,全力开创双拥共建新局面。

   结合辉煌历史和时代主题,确立“传承红军精神,围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目标,抓好军地积极性和军民创造性、官兵满意与群众满意、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三个结合”,做到领导责任、双拥政策、支持国防建设具体措施、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行动和军地融合式发展格局“五个到位”,形成了新时期“135”双拥工作总思路。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机构、编制、人员,成立县双拥办,抽调军地工作人员合署办公,专职负责日常事务。同时,各乡镇、军地单位都健全了双拥机构,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学校、企事业单位共成立62个拥军优属组织和服务点,强化对双拥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服务,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组织领导体系,使双拥工作上下贯通、纵横成片,机构常设、工作常抓。坚持落实党委议军(警)会议、政府常务办公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党政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军地领导互访和军地合署办公、双拥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会商研究推进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和全县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作为“一把手”工程和“三项建设”、群众工作全覆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量化管理、专项督查、绩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县委、县政府与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实化措施,完善了党政军“定期衔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创建机制,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抓、层层促落实”的工作格局。

   双拥创建氛围浓厚

   始终坚持把国防教育、双拥宣传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组织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教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党政军民协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重点依托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传承,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印迹。2015年成功举办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系列活动;2016年继续借力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全面展现红色泸定风采;2017年依托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借力干部作风、基层组织和民风“三项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向结对亲戚宣讲双拥知识;每年定期开展“国防形势讲座”、军民联欢、宣传展览等活动,激发全县人民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军队的热情。坚持把课堂教育和军事训练紧密结合,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了国防教育课;成立泸定桥小学、田坝“八一”爱民小学2所少年军校;20176月,成武小学被授予“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荣誉称号;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原有红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上,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征地30余亩,建成岚安红军烈士纪念碑,建设岚安红军烈士陵园,有效保护613座红军烈士墓。整合资金4000万元,提档改造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建成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泸定县城市建设规划馆。充分发挥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泸定县城市建设规划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岚安红军烈士纪念碑,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桥四馆、两碑一地”作用,广泛开展瞻仰红军遗迹、传承红军精神、公祭革命英烈和“送红色书籍、讲红军故事”进军营、进学校等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有力推动双拥文化建设。向驻泸部队官兵赠送“红色书籍”1000余册,帮助部队建立图书室5个;为全县中小学校配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书籍5000余册。

   坚持每年春节、“八一”及征兵工作期间,均组织开展一次以《国防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和双拥知识宣传活动,制作一部双拥工作专题片,举办一次双拥创建成果展,摄制一组双拥共建图片集,编排一台军民联欢晚会,在电视台、泸定手机报开设一个双拥工作专栏。

   拥军优属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不遗余力支持部队正规化建设,倾情倾力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推进“军地共建”融合式发展。

   县政府累计补贴土地价款7970余万元、征用土地300余亩用于部队建设。同时,立足泸定县地处我州“东大门”、进藏出川咽喉要地及国道318线、省道211线纵贯全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实际,全力做好国防建设、交通战备及部队运输、演练保障等工作。2011年,县财政挤出资金200余万元,保障县乡两级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建成全州样板,形成“泸定经验”,得到省军区和州委高度评价、充分肯定。

   近年来,30余名县级领导干部、50多个双拥工作成员单位与9个驻泸部队单位结对联系、共建共创;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各单位、广大群众自发组织,以文艺联欢、走访送物等多种形式慰问部队官兵。2009年以来,解决6名驻泸部队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为驻泸部队赠送电脑、电视机顶盒等设备,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建立了军需供应生态蔬菜和肉食品基地,有效保障了部队生活用品供应;县内旅游景点、公交车实行“军人免费”制度,医疗卫生等行业服务窗口全部开设“军人优先”绿色通道。田坝八一爱民小学连代星同学,受邀到京参加“和风吹来万里春”全国双拥晚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泸桥镇大坝村村民史国秀,多年拥军情不改,真情爱兵始如一,被评为“四川省拥军先进个人”。

  该县认真落实转业军人、退役士兵优抚安置政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定泸定县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五年实施方案,积极解决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实际困难。

  拥政爱民情真意浓

  驻泸部队官兵真力支援地方发展、真情服务驻地群众,展现出人民子弟兵的时代风采,赢得全县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坚持从维护国防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大局出发,主动参与全县重要目标守护、重要节点任务,有效保障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县人武部积极开展民兵整组、集训工作,与驻县武警部队共同帮助地方组建10支乡镇民兵分队和124个村民兵应急、治安巡逻小分队,协助创新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

  一直以来,部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空军官兵捐资援建了田坝“八一”爱民小学,空军部队还为该校援建了“蓝天书屋”;成都军区援资200余万元,实施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环境整治工程”;武警部队支持县重点工程泸定电站建设,搬迁营房驻地,使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参与全县水电移民、灾后重建、高半山扶贫“三大攻坚”,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泸定电站移民搬迁和安置建设进入攻坚期后,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分忧解难,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优势,成建制组织民兵2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000余台次,参加移民搬迁“60天攻坚”、“移民安居”等行动,帮助500余户移民群众搬迁,确保了电站按期发电投产。

  驻泸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在急难险重任务和各种灾害面前,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400余名部队官兵和民兵紧急动员、快速响应、集结待命,震后半小时,17个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就已赶赴各受灾点,冒余震、躲飞石,爬山涉水、进村入户,抢险救灾、排危除险,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11·22”康定地震发生后,在保障县内救援的同时,派兵110人,出动机具2台,奔赴康定重灾区县,圆满完成抗争救灾工作。2009年以来,驻泸部队官兵累计参与应急救灾、突发事件处置60余次。

  驻泸部队官兵视驻地群众为父母,真情服务群众,深化了军民鱼水情。与驻地村组、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分片划区,定期开展“清洁泸定在行动”活动,主动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武部官兵与138户农户结对认亲;武警水电部队出资45万元,为驻地新桥村四湾组援建了500米长的“爱民路”;武警部队官兵广泛开展帮扶驻地困难群众、帮助发展生产等活动。近年来,驻泸部队先后30余次受到中央军委、四川省军区、成都军区及州委、州政府、甘孜军分区表彰。

  通过军地、党政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全县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双拥工作成果进一步壮大,共谋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泸定县将以创建双拥模范县为契机,再强思想认识,推进双拥工作机制化;再浓双拥氛围,推进宣传教育立体化;再新形式内容,推进拥军优属社会化;再密军民关系,推进拥政爱民常态化,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同心“率先脱贫、同步小康”,共建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

  • 上一篇:甘孜县助推双拥工作上新台阶
  • 下一篇:心手相连 心心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