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第一书记”为民建房记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13日

达瓦拉姆家的新房。

洛绒益西了解达瓦拉姆家的困难情况。

   ■陈丽 /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真正的位置。在高原,在炉霍,有一群不自卑,不自负,决心要走出一条除贫根,摘穷帽的脱贫攻坚道路的人,他们无畏付出,无私奉献,为消除绝对贫困贡献绵薄之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帮助贫困户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梦想,他们就是“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洛绒益西于20159月被觉日寺管会选派到炉霍县朱倭镇更达村驻村开展工作,在2年的驻村工作中,他用真心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淳朴与热情,用真情换来了更达村脱贫致富的新面貌,用实干精神唤醒了更达村村民自主奋发,感恩奋进的意识,唱响了一曲干群齐心除穷根的脱贫曲。

   达村距县城约62公里,距乡政府约12公里,整个村子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半山腰;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全村2个小组,共45234人,牲畜428头、匹,全村耕地面积894.17亩,退耕林面积306.2亩,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占总户数的22%。贫困人口27人,占全村人口的12%,享受低保1558人。符合“一高一低一无”识别标准,戴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帽子。

   为了改变更达村的现状,早日走出贫困,洛绒益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只有熟悉村情实际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只有学透精准扶贫政策知识才能找到工作突破口,只有与村民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推动工作,为此,他白天与村两委“大叔”走遍了村内每一个角落,了解 45户村民的基本情况,晚上学习精准扶贫政策知识,不到一周,满满一本日记本里记录了村情及每户信息,其中用红笔标注了一个名字——达瓦拉姆:“2016年脱贫,现年46岁,家庭人口6人,本人18岁时,意外受伤,导致左腿被高位截肢,年迈的舅舅体弱多病,妹妹是单亲母亲带3个小孩与其共同生活;家庭劳动力缺乏,储草地当厨房,牛圈当卧房,生产生活用品缺乏,居住环境恶劣,人畜共室长达17年,家贫如洗……”。这个名字成为了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时时压着心头,他深知要改变她家贫困的现状,首先必须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下定决心,他一边忙着四处反映,争取资金,一边与村干们走村入户,动员群众发扬互帮互助传统,帮助达瓦拉姆家建房,走出贫困。皇天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周就向寺管会争取到1万元资助,向县红十字会争取建房款5万元,社会爱心人士筹集20根木料及12万元。村里的群众深深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纷纷投工投劳,帮忙修建。不到两个月,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互帮互助,1栋藏式爱心“崩科”就呈现在了村民眼中,一段“这个第一书记才是第一书记的佳话”在村内传扬,一份浓浓的干群情谊在高原小村里流淌……

   “不知道怎样感谢洛绒益西,他不仅帮助我们筹集资金,动员村民,还从自己的工资里给我们出了1万元,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这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我已经把他当成我的儿子了,真心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个好书记,我们脱贫更有决心和希望……”达瓦拉姆握着洛绒益西的手表达着深深的谢意。


  • 上一篇:乡城老干部退而不休献余热
  • 下一篇:色达牧民安居又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