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攻坚决胜战正酣

甘孜日报    2017年05月23日

——泸定县做实农业产业扶贫、确保实现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目标

县委书记陈廷全与村民拉家常话发展。

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在基层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泸定县城全景。

高半山生态经果林苗木基地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养殖业。

采购商正在收购红樱桃。

美丽新村入画来

花椒园丰产。

   ■泸定县宣传部  本网记者

   泸定县城内,一座铁索桥横跨天堑大渡河,它就是有“中国红色第一桥”之称的泸定桥。82年前,红军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完成“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成为漫漫长征的永恒经典,“13根铁链托起了一个共和国”。

   而在县城几公里之外,雅康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被称为“川藏第一桥”的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被业内誉为“征服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珠穆朗玛峰”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雅康高速草坝至泸定段就将通车,届时,泸定县将融入成都2.5小时经济圈,铺就全县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

   1产业发展 别样红

   泸定县地处我州“东大门”,辖75乡、145个行政村,有汉、藏、彝等17个民族,总人口8.788万人,是全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市、区)之一。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精准识别贫困村44个、贫困人口28059462人,贫困发生率为14.05%

   近年,该县科学编制了《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高半山扶贫攻坚” “交通三年攻坚” “水电惠民两年行动” “三个五万亩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行动,率先打响“高半山扶贫攻坚战”。在中央和省州委作出脱贫奔康部署后,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目标,按照“脱贫标准”和“缺啥补啥,着眼脱贫,落脚奔康”原则,编制完善了《泸定县“十三五”农村扶贫规划》、“1+22”扶贫计划,推行“3+10+N”组合拳;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为目标,对照贫困县“13有”、贫困村“15有”、贫困户“16有”标准,整合项目资金1.7087亿元,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推行“金融+”“建设+”“产业+”“旅游+”“民生+”“社会+”的精准扶贫模式,开展“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改革试点等工作,有效推动城乡统筹特别是农村发展,为推进全县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完成15个贫困村退出和839户、2925名贫困户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6.6%,初步取得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泸定县作为全州首个脱贫摘帽县,我们将带着对人民的炽热感情、对历史的崇高责任、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与时俱进谋发展,奋发有为干工作,锲而不舍抓落实,如期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小康’、加快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该县县委书记陈廷全的话掷地有声。

   “‘脱贫不是终点,奔康才是目的’,要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目标,既要以传统产业的发展来缓解贫困现状,又要积极探索开发旅游等服务产业,大力推进产业互补、产业融合、产业升级,实现长远发展。”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表示。

   泸定县冷碛镇尖茶坪村位于泸定高半山上,全村66239人,有贫困户2797人。以前,由于山高路远,村民的发展意识淡薄,大多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致富难。“春种一篼子,秋收一帽子。”村支部书记石春涛说。

   近几年,该村着力发挥作为“牛背山”门户的区位优势,坚持“以旅带农、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树立“农业景观化、农村公园化”的理念,坚持政府、金融和市场“三只手”共同发力,探索多种市场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深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构筑脱贫奔康的产业支撑。

   在该村苹果种植示范园,村民李军忙着为新栽下的苹果树浇水。“我在苹果种植合作社打工,每天有110元的劳务费;我家还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藏香猪养殖合作社,每年可以增加一笔收入。贫困户李军高兴地说:“照这样计算,今年脱贫应该没问题。”

   李军一家脱贫的信心来自哪里?他算了一笔收入账:今年,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丰收了,他家分得5000元,闲时到苹果种植示范园打工挣了1.2万元。年底,合作社养殖的藏香猪变现,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实现脱贫奔康,建强产业是关键。” 该村第一书记何鹏告诉记者,该村立足实际,按照“村里有美景、村内有美业”的发展思路, 截止目前,尖茶坪村缺乏劳动力的15户贫困户已将“扶贫小额信贷基金”贷款入股盛煌公司,签订入股协议,入股资金合计45万元,贫困户分红达到36000元;尖茶坪村20户贫困户“产业周转金”借贷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金合计20万元,20户贫困户分红达到16000元。盛煌公司与贫困村农户建立产业合作模式,收购油菜20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34万元;第二季种植蔬菜200亩,预计年底实现产值80万元。2017年两户苹果、花椒种植大户带动农户进园务工,用工数量将达到400余工天,农户收益达4.8万余元。尖茶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商品猪饲养圈舍500平米,已投放母猪40头,合作社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发展模式,合作社将培育的仔猪投放给本村农户,合作社提供技术并回收,达到合作社与农户“共赢”的目的。利用贫困户每户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在2016年基础上鼓励群众培育发展养鸡、藏香猪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养殖大户3户,预计存栏数达到3100头(只),实现产值30余万元。

   据泸定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将完成全县脱贫产业发展目标。全年总投资752.5万元,完成贫困村种植水果930亩、蔬菜1595亩、魔芋300亩、木耳36000棒,羊肚菌50亩、中药材1230亩;建圈舍12260平方米,引进公牛25头、母牛8头、公羊42只,蜂1450箱、鸡49000只、跑山猪200头;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实现全县3009人脱贫。

   截止20175月,在全县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660亩,其中:水果基地800亩、蔬菜基地700亩、魔芋300亩、羊肚菌基地250亩、中药材基地610亩、木耳种植36000棒;完成牲畜圈舍建设4800平方米,引进种羊15头,发放贡嘎中蜂255桶、发展养鸡5000只。按照目前项目任务推进速度,预计在今年8月底将全面完成2017年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届时将帮助1858人脱贫。

   农业产业扶贫正为泸定全县各族人民徐徐打开奔康之门。

   2匠心绣花 下真功

   海拔1900米的泸定县加郡乡海子村,是一个彝汉混居村落,518日太阳刚升起,村支部书记陆正高就再次带领村民对县上发放的15群贡嘎中蜂进行查看。“中蜂养殖不费力,见效快,1群贡嘎中蜂一年就可以收入1200元左右。”村民们都希望能认养。

   据了解,2017年精准扶贫养蜂项目全年发放贡嘎中蜂1500群(3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570群,贫困户:930群),届时将为全县38个贫困村每村集体经济带来18000元的毛收入,全县201712个摘帽贫困村贫困户户均增收5084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426元,占泸定县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87%

   今年以来,泸定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系列会议精神,把脱贫摘帽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下足“绣花”真功夫,念好“精准”扶贫经,全面打响打好“春季攻坚战”。

   突出基础先行,筑牢脱贫基础。聚焦脱贫硬指标,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泸定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2个扶贫专项年度工作方案》,完善《贫困村年度工作方案》《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02亿元,分类加快开展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和14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卫生室、文化室、通信设施等297个项目的改扩建和提档升级,夯实脱贫奔康大基础。

   突出品牌效应,增强造血功能。依托“圣洁甘孜”区域公共品牌,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全力推进“三个5万亩”提质增效工程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两个基地”建设,建成特色林果产业2.3万亩,种植蔬菜4.6万亩;围绕“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品牌,成功举办“中国泸定第七届红樱桃节”,扶持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共接待游客12.157万人次、收入达12035.4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8%;采取“贫困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实力企业+贫困户”模式,兑现扶贫小额信贷入股首批分红70余户120余万元。

   突出帮扶带动,提升脱贫实效。借力蒲江帮扶,搭建“蒲江·泸定互补型、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在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区域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度融合,成功引进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广州赛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交投集团港航公司等实力企业,投入资金48亿元(含意向性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助推泸定县脱贫攻坚。目前,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已入驻泸定,带动群众发展养殖贡嘎中蜂,并向12个贫困村发放180群贡嘎中蜂(每个村15群),可增加每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

   突出政策机制,加强兜底保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按照交通、农业产业等22个扶贫专项年度安排,健全完善政策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巩固成果上,整合各类资源出台《泸定县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施方案》,投入资金246.1万元,强化后扶工作,筑牢脱贫“后防线”;在政策帮扶上,落实扶贫资金与帮扶措施对接,用活2188万产业扶贫资金;今年以来,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2户、445.9万元,落实低保兜底、特困救助资金等60余万元。在民生改善上,续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兑现“三免一补”“二免一补”等政策;实行贫困对象医疗救助信息化管理,落实贫困人口县内就医“零支付”政策。在就业帮扶上,常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下乡活动,成功举办甘孜州就业扶贫招聘会,蒲江、泸定“资源互动促发展转移就业惠民生”主题招聘会,与珠海、成都、德阳等113家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1906人,其中:贫困人口420人。

   突出责任落实,强化脱贫保障。创新县级领导“双联机制”,健全“五个一”帮扶责任,以“县委常委+县级领导+共建共创单位”帮扶模式,安排贫困村的联系县级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驻村工作组等全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以“联系乡(镇)县级领导+乡(镇)+结对认亲干部”帮扶模式,安排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配合财政专项资金,全面推进各乡(镇)“插花”贫困户脱贫工作。建立县级领导督查、县纪委巡查、攻坚办指导检查、目标办常态督查“四查”机制,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查等形式,强化扶贫攻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促进了工作落地落实。

突出档案规范,确保帮扶实效。创新全面痕迹管理记录模式,完善“县十六卷、乡(镇)九卷、村六卷”内容。按照“深入、精细、准确、务实”原则,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扶贫专干和结对认亲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核家底、算收入,建好贫困户“脱贫账”,让老百姓“知账、懂账、认账”。

   3四项基金 见成效

   从去年以来,泸定县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紧紧围绕扶贫对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力求财政扶贫资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着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四项”扶贫基金的管理使用中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根据泸定县实际,该县制定《泸定县产业扶持基金总体方案》、《泸定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和《泸定县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按照“村财乡管”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履行好对本乡镇所辖村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主体责任,县财政局、县脱贫攻坚办负责督促指导各乡(镇)、村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为切实解决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方案》中明确在10个乡(镇)设立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由乡(镇)负责管理,县财政局、县脱贫攻坚办负责督促指导,资金总规模800万元,每个乡镇80万元。

   金洞子村位于大渡河东岸县城以南35公里的高半山,平均海拔1550米。共34109人,党员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77人。现有耕地231.33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核桃、板栗等干果类及苹果、柑橘、梨等水果类。

   金洞子村通村公路未硬化之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十分困难;人和牲口共饮一池水,安全饮水困难重重;在农网改造之前,用电难问题突出,用电安全存在隐患;农作物小而杂,不成规模,贫困户无固定经济收入;群众发展思路不宽、措施不多,观望心理严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农意识、河谷意识;无论是手机信号,还是宽带上网,都存在通信难等问题。养鸡示范户王大刚,是金洞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其父之前长期生病卧床三年现已去世,家中有3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经济收入仅靠惠民政策等,家中生活入不敷出,贫困现状深。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和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金洞子村对标细则、精准施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通村硬化路全面完成。借水电惠民两年行动契机,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群众用电难问题得到解决。饮水难、通信难正在竭力解决。乡政府和村“两委”引领贫困户种植花椒、蜂蜜、核桃、魔芋等产业,壮大群众收入。20165月通过村“两委”开会商议,由王大刚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养殖草科鸡项目,通过扶持党员资金2万元、产业周转金1万元及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2016年共养殖草科鸡1200余只,到年底共计售出鸡1000余只、蛋2000余个,获利2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拟养殖2000余只草科鸡,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攻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作为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双带型”和“双强型”能力尤为重要。为了给广大党员示范引领、树立榜样,王大刚不仅自己从科普类等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还多次参加县、乡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并前往养殖基地拜师学艺、取经、实践。多次到成都与养殖销售公司、销售点、超市等真诚沟通、多次衔接,并签订协议,养殖的草科鸡从14/斤到20/斤保底收购,找到了销路,解决了销售后顾之忧。为加快本村特色农业发展,在县林业局、县农牧科技局帮助下,在乡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养殖,其本人也按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转化、运用和推广”的工作思路,坚持原生态养殖模式,围绕打造适合本村特色的品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并力争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做出贡献,为贫困户脱贫攻坚带好头、领好路。

   4击鼓奋进 正当时

   接下来,泸定县将以精准施策为手段,以消除贫困为目标,精准发力、超常作为,2017年确保实现贫困县“摘帽”,14个贫困村退出、15个贫困村达标,2018年退出村提前到2017年完成任务,909户、3009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1.86%的目标任务。

   全力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道路、安全饮水、生活用电、文化室、通信设施等项目的改扩建和提档升级,确保9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借力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示范带”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增收产业,持续推进“三个5万亩”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效益化”高效农业;依托“圣洁甘孜”品牌,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建设。同时,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安排专项资金246.1万元,全覆盖20142017年贫困户,以户均1000元标准,支持发展个体种植和小家禽养殖产业,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全力抓实城乡管理革命。坚持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突破,围绕培育文明新风、提升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大力推广卫生、法纪、致富等“十星”评比活动,培育良好家风,弘扬爱护卫生、遵法守法等好风尚,争创39个省级“四好村”、63个州级“四好村”、58个县级“四好村”。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泸定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取得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非凡成就,让人倍感温暖。如期实现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目标,承载着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面对贫困这块“硬骨头”,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本版图片由泸定县委宣传部提供)



  • 上一篇:白玉扮靓美丽家园
  • 下一篇:德格县打假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