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攻坚克难奔小康

甘孜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新龙县加力实施“六大战略”纪实
   
    新龙县城一角。
    ■陈科 文/图
    既没有交通优势也没有区位优势的新龙,被 人形象地称为 “肚脐之地”。面对支柱产业严重缺失的现实尴尬,面对脱贫奔康的艰巨任务,勤劳智慧的新龙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加压奋进:“没有优势,就要化劣势为优势;缺乏产业支撑,就要培育支柱产业。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工作格局不动摇、抓住实施‘六大战略’不松劲,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肚脐之地’必然会在底部突围中实现强势崛起。”县委书记泽仁汪堆的一番话,给全县干部带来了一场观念革命。
    “自我加压、自我奋进、自我赶超”,已成为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基调;“拼、闯、干”,已成为为政从业的新状态。思路一变天地宽。5.1万新龙人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精神,毅然踏上了一条决胜全面小康的逐梦之路。
    脱贫开启奔康路              
    “我们以往上下山只能靠走路,农产品要弄下山,纯粹是豆腐盘成了肉价钱;现在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家。”在子拖西乡然翁村,藏族老大妈泽翁说起通村硬化路,简直是一脸喜悦。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新龙县精准识别90个贫困村、1946户贫困户8390人。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实施帮扶项目。
    产业发展龙头拉动。通过制定农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建设黑青稞、马铃薯、油菜、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犏母牛、奶牛、藏猪、藏鸡养殖,覆盖278户1305人;整合资金1127.95万元,建成黑青稞基地1710亩、马铃薯基地925亩、油菜基地460亩、蔬菜基地230亩,菱形网围栏12.6万米;养殖犏母牛553头、奶牛12头、藏猪540头、藏鸡5400只,建设牲畜暖棚55座;组建机械运输、机械租赁、榨油磨面、沙石砖厂、畜禽养殖等专合组织15个,产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开始显现。
    基础设施建设成支撑。今年已打捆专项资金6630万元,精实施20个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全力推进通村道路硬化,子拖西乡然翁村、通宵乡察亚所村等7个村已建设完成通村硬化路;已完成20个“摘帽”村安全饮水和基本生活用电;打捆专项资金6630万元,实施20个新村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地综合推进通村道路硬化、入户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垃圾填埋设施、房屋改造建设。
    政策帮扶多轮强驱。将853户2241人纳入政策兜底,822户1018人纳入医疗救助;总投资1500万元的拉日马镇康多村生态治理将于今年10月竣工;完成38户169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投入教育扶贫资金110万元,抓紧开建绕鲁乡绕鲁村幼儿园1所;总投资820万元的20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村级活动室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对口帮扶强力助推。仅宜宾市去年实施的各类援建项目资金就达2950万元;今年计划再实施11个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将超3000万元;东西扶贫协作加快推进,今年已申报4个广东省支持项目;社会帮扶蔚然成风,全县累计捐赠资金物资23.8万元,县爱心慈善基金对171名贫困人群实施集中救助,救助金额36.45万元。
    采访中,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德洪告诉笔者:“我们将保持专注攻坚的定力,超常作战,倾力冲刺,确保今年如若交上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新龙答卷。”
    法治奏响和谐曲
    “来新龙之前,家人一再叮嘱,晚上最好不要出门。然而,置身新龙之后才发现,新龙社会治安很好,原来家人的担心纯属多余。”在新龙城关学校支教的小田老师向笔者讲述了她的真实感受。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创造和谐。面对尖锐复杂的反分维稳形势,新龙县坚持法治创稳不松劲,保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寺庙管理上水平。全面实施《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全面落实藏传佛教教寺庙依法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五二三”主题教育,举办法治宣讲及培训2443场。抓实抓好寺庙管理“三分类三分级”,投入3303万元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对困难僧尼社保及救助实施全覆盖。
    网格治理夯基础。将全县划分为110个网格,由110名专、兼职网格员管理,涉及城区网格7个、企业网格6个、寺庙网格4个和行政村网格93个。县级设立3个网格管理中心,乡镇(企业)设立20个管理分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常态治理,夯实了基层治理。
    依法治县上台阶。全县“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大调解工作平台,把重大突出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2%,全社会平安指数不断提高。
    产业富民生金银
    9月19日早上,新龙县城布鲁曼酒店,从江苏南京一路自驾过来的陈小丰正带着他的“亲友自驾团”,准备去观赏峥嵘壮观的卡瓦洛日雪山、绮丽神秘的雅砻江大峡谷和宁静如画的措卡瑶池。
    陈小丰激动地说:“我们是听人介绍而来的,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确实让人震撼,我们回去后一定要发动更多的亲朋好友来这里游玩。”
    这是新龙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新龙县把培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因势利导培育支柱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原产业。
    做特高原农业。推广种植洋葱、玛卡等经济作物,发展藏猪、藏鸡等特色畜禽,建成各类种养殖基地26个,成立专合组织13个。
    做快水电开发。全力促成雅砻江上游管理局落户新龙,干流梯级电站筹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干流开发前期投资23.21亿元。日则、温泉电站相继投产。
    做优全域旅游。修编《旅游总体规划》,融入全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旅游景观线,建设中国西部高原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强化丹霞地貌、拉日马石板寨等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宣传,成功举办“康巴红。新龙”主题元旦晚会和首届“瞻对。康巴红”文化研讨会,提高了新龙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随着雅新公路的建成,旅游业将成为新龙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
    交通先行路更宽
    拉仁呷绒是大盖乡的一名经纪人,专门从事牦牛收购。说起路的重要,他深有感触:“在通村路未修好前,根本不可能到甲西村从事牦牛收购,这里的牦牛也不可能销往内地;而现在路修好了,我每周至少要开车到村里跑一趟,牧民出售牦牛的价钱也比过去高了不少。”
    作为我州中部的“肚脐”之地,远离国道317、318线,劣势是交通,不足是区位。要得富,先修路。一个共识在全县形成——要走出劣势,关键在于打造纵横连接的干道,力求在劣势中创造出交通优势。
    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全县倾力推进“交通先行”战略,经过艰苦奋斗,S217线改建投用,倾力保障、加快推进雅新路建设;投入2.3亿元,建成通乡油路118公里、通村硬化路67公里、跨江水泥桥2座、跨江吊桥12座、支流水泥桥62座,新增通车里程534公里。投入3.4亿元、里程达378公里、涉及43个村的通村畅通工程正抓紧推进。
    与此同时,新龙抓水、电、网综合改毫不松劲。目前已完成县城取水点水源延伸及配水管网改造,修建饮水工程184处449公里,乡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户通;“电力天路”竣工通电,投入8.3亿元,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37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159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36公里,85%的乡村已结束无电历史;累计投入6000万元,新建移动基站202个、C网基站22个,新架通讯光缆1500公里,县城“全光网”建成投入,3G、4G网络覆盖95%的乡村。
    城乡颜值大提升
    “这条人民路,以前确实脏乱差;现在街道亮化、路面黑化、店招店牌特色化。这与我三年前来相比,新龙的城乡面貌真正变美了、变得更有‘味道’了”。来自自贡荣县的肖为先生可谓是有感而发。
    县城,品位更高。新龙县突出“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建设布局,高起点编制规划24个,高标准推进城市旧城改造,开工建设吾西新区主干道及配套工程,抓紧推进县城至吾西段道路建设,完成城市防洪堤二期主体工程。强力推进人民路、滨江东路等旧城区改造,完善了公共照明系统,增添了城市绿化,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山川更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扎实治理公路沿线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等容貌景观乱象。以“四好村”建设为统揽,通过建设牧民定居点,建设幸福美丽新村6个、新村聚居点13个,实施避险搬迁、易地搬迁、藏区新居247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45户。加快农牧区道路、环卫等硬件设施建设,农牧区环境明显改善。
    美丽生态画中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川西北高原原生态净土,使之成为区域发展的品牌,成为外地的向往之地”,五年来,新龙县委、政府的认识始终如一。
    为此,新龙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惠民动力,强化生态保护,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全面落实“草补”政策,围栏草地158万亩,补播草场48万亩,建设人工草地13.9万亩,出台了《集体公益林管护考核办法》,有效管护330万亩天然林,巩固5.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
    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完成了洛古沟小流域、麦科矿山地质环境等5个生态恢复工程,建成县城后山不稳定斜坡、雄龙西乡湿地滑坡等1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22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统筹推进雄龙西等10处湿地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生态机制不断健全,使生态不断由脆弱转向稳固。
    百姓生活更美好
    “现在我们学校比搬迁前好多了,学校环境好、设施好,同学们都很开心。我们都想,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一定要把成绩拿上去,才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县城二完小四年级学生拉姆,对新建成的学校可谓是一百个点赞。
    突出教育惠民。坚持将60%以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改善,突出教育惠民。实施县中学整体搬迁,完成二完小日扩容,建成教育项目56个。2016年,119名学生就读“9+3”,456名学生升入高中和中职。
    突出医疗惠民。完成县医院、县中藏医院异地搬迁,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建成8所,新建“三室合一”10个,新建村卫生室35个,启动包虫病防治,实施白内障、大骨节病筛查治疗。
    突出文化惠民。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6个农家书屋和53个寺庙,广播电视数字实现整体转换,创作文艺作品56件。
    “头顶一抹红,心中一抹红,那是汉子走进世界的梦……”。和着新时代前进的节拍,唱着“康巴红”奋进之歌,扬帆踏浪的新龙人,以苦干和实干,交出了一份追寻幸福梦想、决胜全面小康的精彩答卷。
    
    
 
 
 
 
 
  • 上一篇:康定市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 下一篇:白玉县热加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