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全域旅游让康定农牧民端起“金饭碗”

《甘孜日报》    2016年08月09日

    远处的雪山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巍峨壮观,举手可触的朵朵白云点缀在沁人心脾的蓝天之间,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辗转间直上云霄深处……这条有着最美最险“天路”别称的川藏公路(国道318线),是贯穿康定东西的旅游通道,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连绵的雪山、湖泊、草原、原始森林等赋予其“中国最美丽景观大道”的美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近年来,康定市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旅游发展。
    周燕
    高原舞动旅游产业
    如果放在一年前,俄达门巴村村民日泽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成了股民。“去年,我家还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自从扶贫攻坚以来,一切就发生了改变,现在我和我们村的其他牧民都成了股民,摘掉贫困的帽子指日可待。”日泽激动不已。
    俄达门巴村属于纯牧区,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在偏远的山沟牧场,缺少致富增收门路。该村170户727人,有贫困人口37户1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仅1900元,全村被认定为贫困村。要小康,就必须补齐贫困短板;要摆脱贫困,就必须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去年9月,省委统战部派驻“第一书记”井钟蹲点帮扶俄达门巴村。他告诉笔者:“我通过逐户调查摸底,发现这里有许多资源闲置,靠近国道318线却没通道经济、贡嘎雪山和雅拉雪山簇拥却没有旅游产业、一批牧民定居点房屋没很好利用。”
    据了解,俄达门巴村地处康定旅游资源富集的折西片区,这里是贡嘎生态河谷核心区域,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然而仅偏离国道318线十余公里,却导致农牧民传统生产经营行为难以实现增收,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多数选择外出务工。井钟在对俄达门巴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以后认为:要摘贫困村的帽子,只有走旅游产业创新的路子。
    在省委统战部和康定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井钟带领当地牧民同规划人员一起,走遍了村子的山山水水,按照我州全域旅游相关规划的要求,制订了俄达门巴村扶贫五年规划。
    按照规划,俄达门巴村将利用雪山、草地、高原湖泊打造木雅景区,其核心区面积9.8平方公里,打造木雅文化特色旅游带、自然生态景观特色旅游带、木雅民族风情商业娱乐一条街,预计年接待游客25至30万人。
    同时,充分利用49套牧民定居房,规划将其打造成景区别墅,用于接待景区游客。利用临近国道318线的优势,在沿线开设观景台综合服务区、临时停车场和洗车服务点、藏区旅游产品展销屋等集体经营项目。
    升级换档提升规划
    从河谷到平原,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草坯房到明亮、宽敞的砖房、楼房。红顶白墙的新居,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忙着装修的村民,还有不时传出的欢笑声……将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实现“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离不开市场主体参与。
    该村牧民扎西和往常一样,把牦牛放到草场后,回到家里悠闲地喝着酥油茶,还带着笔者参观装修完工的自家房屋。
    在装修的牧民定居点笔者看到,现代化的电器、卫生间一应俱全。扎西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把我家空置的房子租给木雅泽朵公司,他们花钱装修开发,我坐在家里领钱就是了。”由政府搭台,引进木雅泽朵公司,开发打造以俄达门巴村为核心的木雅景区。经过企业、村民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协商,公司决定出资3亿元,村集体以土地等集体资产入股,将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租赁给公司整体开发包装,共同打造木雅景区。
    木雅景区项目采取以旅游为主带动扶贫,是以“政府+公司+贫困村”的产业结构,引入旅游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项目,也是结合当地文化风光资源设计的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全部项目主要由国道318沿线的木雅小镇、游客服务中心、乡村民居接待、景区公路、雪域格桑花景观平台等构成。本着让当地人享受本地资源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从工程建设施工开始,以使用当地劳动力为主,助当地人创收。去年,村民领取临时用工工资约36万元,村集体运输队领取运输费约75万元,村集体分红36万元。
    为平衡本地资源开发与当地人利益的实际问题,由木雅泽朵公司每年出资40余万元,为俄达门巴村的牧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和适龄人员农村养老保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中。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旨,招募当地青壮年劳力从事旅游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专业的培训,使之掌握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贫困村民还可优先选择从事景区服务性工作。
    “预计年收益4000至5000万元,企业与村集体按7:3的比例分成,今年的保底分红是85万元,村民还可以享受集体分红和到企业打工。”井钟说。
    利益链接机制不只是利益的分配,更有行为的约束。对企业而言,必须有40%的就业岗位优先向村民提供,无论效益如何都要按时缴纳村集体的固定分红。对于村民,新修建筑包括临时性建筑都必须征得企业同意,到企业工作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通过利益链接机制,我们人均每年可增收2000多元。” 日泽说,他因腿部疾病,虽然没法工作,但靠土地和房屋入股,一年下来,家里的集体分红、保险、二女儿打工收入、放养牦牛收入等加起来,一年大概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
    加大投入做精做细旅游培训
    “我没上过学,普通话说不流利,也很难得出趟家门。不知道怎么做好服务员。”单真告诉笔者,虽然自己持股分红,还能到企业打工,但也面临着这些困难。
    据了解,对于长期居住在高山深处、没有上过学,像单真情况一样的人在俄达门巴村并非少数。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省委统战部积极发挥部门联系单位和企业广泛的特长。
    2015年10月,省委统战部协调四川省中华职教社分别在泸定县和成都市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普通话和旅游服务专业技能培训。
    “我20岁了,还是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学习。”单真说,那次培训后,自己又多次参加公司和市旅游局组织的岗前培训、民居接待培训。
    此外,该村立足牦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培育牦牛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按照“产业主导、龙头带动”的思路,积极对接蓝逸集团,通过“奶站+奶吧”的模式,力争形成牦牛奶收购、运输、销售一体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该市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俄达门巴村实施通村通达工程,建设通村公路10公里;计划投资5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确保村民安全饮水有保障;计划投资1000万余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45户用电难问题;积极与电信公司衔接,力争今年通电话、通宽带;围绕打造国道318线最美景观大道重要节点,投资60万元,实施国道318沿线加水点风貌改造工程,把14个加水点建成集加水、餐饮、休闲、特色农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小型特色综合服务站。投资92万元,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实现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
    康定还有类似俄达门巴一样资源富饶的贫困山区,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自然景观奇特、开发潜力巨大。借鉴俄达门巴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片区旅游产业,通过对基础设施扶贫,加快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中心的建设步伐,通过旅游产业扶贫,做大做强并延伸旅游产业链,通过文化教育扶贫和救济式扶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在康定,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正在全域旅游的引领下,端起了富民增收的金饭碗。
     
    
  • 上一篇:炉霍大阵容亮相康巴艺术节
  • 下一篇:道孚县食药工商质监局学习教育重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