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陋习革命” 为精准脱贫带来“杠杆效应”

本站原创    2016年01月08日

——白玉县脱贫解困“突围”记

拥珠色巴正在生火做饭。 
    ■高启龙 /
    新年第一天,当第一缕晨曦洒遍高原每一个村落时,白玉县灯龙乡洞托村拥珠色巴一家就匆匆起床。妻子拉姆一边生火做饭一边擦拭着灶台和厨房里的家什。儿子和儿媳妇开始打扫房间和外围的卫生,新买的洗衣机正嗡嗡地工作着。拥珠色巴则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孙子呷绒泽登的“监督” 下不习惯地漱口刷牙,而这种“不习惯”已经持续了近四个月。
    陋习革命
    找到打开穷锁钥匙
    天亮透了,门外传来了村党支部书记降嘎熟悉的咳嗽声。
    按照村规民约,他开始到每家每户检查卫生。“这会儿好多了。”
    四个月的时间,村民们由最开始的被讲卫生到自觉地做清洁。“现在检查只需点到就行,没必要再逼着做了。”
    这一天,和拥珠色巴一家起早的还有灯龙乡的501户群众,这个白玉县最偏远、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老百姓都期望新年有好的开头、干净的延续。
    厕所露天在村头,牛栏羊栏隔床头,污水横流扑鼻臭,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是曾经与有着 “宫廷舞之乡” 美誉不相称的地方的真实写照。
    在旧社会,这里的贫困群众被土司强征到宫廷跳舞,到现在,村里仍然还有几位老人会跳宫廷舞。
    也是由于这些,造成了大量田地被荒芜,同时因为长期没有从事农牧业生产,失去了“舞台”和种植技能的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日益凸显。
    海拔较高、环境恶劣、缺少水源,所以,不大讲究个人卫生的群众们连家里的清洁也懒得打扫。“有些人一年只洗一次澡,因为卫生条件不好导致的疾病就很多。”龙灯乡乡长多吉巴登告诉记者。
    以前到老百姓家里办事,多吉巴登感受最深的就是遇到“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屋里脏乱差、气味超难闻,老百姓都不好意思把乡长往屋里让。
    “吃了饭就晒太阳,不找活路干。”对于以往的这种情况,65岁的降嘎担忧已久,“政策再好,支持再多,自身不努力,脱贫最终也是一句空话。”
    要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陋习,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5年9月,灯龙乡501户群众陆续收到当地政府送来的特殊礼物——
    洗脸盆和垃圾桶各两个,洗菜盆、洗脚盆、拖帕和毛巾架各一个。
    送这些干什么?
    习惯于起床后直接吃饭、干活儿的多数群众有些纳闷。不过,由于是免费送,他们还是表示“笑纳”。
    “阿爸阿妈,饭前要洗手喔,洗脸的盆子、洗脚的盆子和洗菜的盆子要分开用。”在灯龙乡小学读书的扎西多吉一回家就把老师教的东西传递给自己的父母,“要把我的红领巾和衣服洗干净,不然同学们会笑话我。”
    在前期家家户户通水通电通路的基础上,乡里决定掀起一场陋习革命,并定下村规民约,让好风气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只要群众动起来,脱贫才有新希望。”
    摸清家底
    脱贫解困下足真功夫
    2015年12月25日,白玉县灯龙乡司法助理员杨浩熟悉地走进了康通村村民拉巴正玛家,再次复核拉巴正玛家的固定资产和惠民收益,11.7亩耕地,3.7亩退耕还林……
    “把一项项数据反复核实,就是要摸清家底,精准脱贫,磨刀不误砍柴工。”
    灯龙乡党委书记蒲吉源介绍,目前,该乡已经初步探索出了“双识别、双认定、三排序、三承诺”精准扶贫工作法——
    由村两委对村民隐形资产和劳务收入进行识别认定,工作组对固定资产和惠民收益进行识别认定,之后再对两次认定情况进行互相比对,最后通过评议确认建卡对象。
    分类建立贫困排序、房屋排序、脱贫排序“三份清单”,联系“点长”与乡党委政府、乡党委政府与驻村工作组、驻村工作组与建卡贫困户之间分别签订了 “三份承诺书”,真正做到“不按程序识别不认定、识别不清不准不认定”。 “杨浩比我还了解我的家底。”扎巴正玛说,现在我家里有几亩地,我们这里适合种油菜,所以下一步决定发展种植业,早日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抓手之一。扎巴正玛的愿望,得到了县、乡干部的积极支持,“种得好,才能收得好,收得好,更要卖得好。”目前,在县农业科技局和乡政府的帮助下,扎巴正玛已经解决了种子和技术问题,“市场问题也不用怎么担心了。”
    6次的深入摸排,每个乡干部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扎西泽仁家庭困难,家里的4口人,长子是成人,有支撑起家的能力,现在就是要让他在家中的几亩地上做足文章,发展中藏药业种植,早日带领全家脱贫。”杨浩说,对于全村村民的脱贫愿望,大家心中不仅有了规划,看到了潜力,也更有了底气,我们不仅对“四好标准”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各项工作也设置了标尺,有目标才有动力。
    真金白银   
    夯实9643名群众脱贫地基
    “不仅灯龙乡对‘四好标准’进行了量化,全县其他乡(镇)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四好标准‘有不同的定义。”白玉县副县长扎西拥珍说,一定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达到户均住房80-120平方米;过上好日子让家家户户家中有余粮,手头有余钱;养成好习惯,使人居环境整洁,行为举止规矩;形成好风气,让自觉遵法守纪,争当文明典范成为习惯。
    据了解,未来5年,白玉县将投入4.5亿元用于改造全县贫困人口的住房改造,并为贫困户建立50—80平方米的自用蔬菜大棚,“真金白银”的“真舍得”将为9643名群众的脱贫夯实了坚实的“地基”。
    除此之外,思想脱贫则是该县脱贫解困的又一“板斧”,白玉县宣传部部长徐顺发对未来充满信心:“县里还会对教育助学解困方面进行奖励,凡是考上中专的学生奖励3000元,考上大专的奖励4000元,考上本科的奖励5000元,努力促进思想脱贫。”
    “措施的制定和政策的执行都是为目标的完成服务,否则就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白玉县县委书记康光友说:“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脱贫,更要让农牧民群众在思想上脱贫。”
    到2020年,全县8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9643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2010年平均水平上翻一番,达到10280元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油路、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真正让广大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 上一篇:丹巴县果树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
  • 下一篇:九龙县举办“迎新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