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色达县畜牧业“试水”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

《甘孜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解放村合作社牲畜越冬贮草。

解放村合作社牧场一角。

    ■ 尹东云 记者 袁飞 文/图
   “没想到,今年牲畜出栏还能得到政府的补助,现在卖牛还真划算。”色达县然充乡牧民降泽一边数着钱,一边告诉记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解决市场供应不足问题,色达县以加强产业发展宣传、开展农业科技适用技术培训等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强农牧民自身造血功能。特别是在加强牲畜出栏方面,该县不仅加强宣传引领,还出台了每出栏1头牲畜奖励100元和纳入草补的奖励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已兑现牲畜出栏资金100余万元,牧民群众的出栏意识得到了大大提高。畜产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场景。走进屠宰场,场内待宰畜有好几十头,从事牦牛屠宰销售的商贩陈刚告诉记者:今年老百姓卖牛的多了,在县上从事牦牛屠宰销售的商贩有10多家,每天能卖2吨多鲜肉,生意还算好做。
    色达县是全省十大牧业县之一,是川西北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天然草场面积1307.6089万亩,可利用面积1233.075297万亩,是典型的高寒草原畜牧业区,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地。畜牧业不仅是色达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政府如何打好特色牌,让百姓鼓起钱袋子?成为党委、政府长期思考和直接面对的问题。
   千百年来,牧民们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要改变传统的畜牧经营模式,首先要让牧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科技引领养畜方式。为此,该县多次组织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代表到周边畜牧业发展地区青海、红原等地进行考察,借鉴学习外地发展畜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组织讨论调研,采用政府筹资,牧民入股融资的方式,试点性地在色柯镇建起了3个以生产经营奶制品和畜副产品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产业生产基础设施,为精准扶贫牧民增收拓宽了致富门路。
   据县畜牧局负责人介绍:“在县委政府的关心下,总投资518余万元的3个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于今年6月份建成,每个合作社配套建设了暖棚、厂圈、防疫巷道、水井、贮草棚、生产用房等占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基础设施和300亩割草基地,购买了100头生产牦牛,目前运作良好,市场供不应求。”
   “为实施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委政府没少费心,组织基层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召开专题研讨会,镇上多次组织干部到牧民家中宣传讲解,最后牧民还是接受了,目前3个合作社共有258个股份,186户牧户参与入股,牧民从思想上总算是大跨了一步。为管理运作好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选出了理事长、财会、监视等6名管理人员,聘请了7名有一定放牧经验的牧工,注册商标1个,县上还在县城黄金地段协调了3个门面供合作社销售畜产品专用,规范了销售点。今年刚起步,合作社运行良好,相信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合作能探索出一套适合牧民发展致富的措施和办法出来,同时在畜牧专业部门的指导下,溶入一些科技养畜含量,对畜产品进行精加工,打造牧旅结合的产业经营模式,预计3年后,合作社的股民们每股每年能分到1500元的红利。”色柯镇党委书记四郎彭措告诉记者。
   为拓展老百姓致富门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色达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走基层访民意,为牧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困难,上跑部门筹资金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在抗灾保畜方面建起了2万亩的打贮草基地,修建暖栅1714座;加大畜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了康源牦牛肉食品公司和色达县雪域高原奶制品公司,拓宽了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建立现代家庭牧场示范户17户,扶持养殖、出栏大户5户;依托增粮增收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60座标准化蔬菜大棚的招标工作。实施草原禁牧补助62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03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10602户,兑现3项直补资金25983万元,完成超载减畜20万羊单位;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55万亩。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品牌建设等得到了有效提升。
 
  • 上一篇:康定市供排水公司检修设备确保城市供水
  • 下一篇:康定市姑咱镇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