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巴塘: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乡村新气象

《甘孜日报》    2015年06月17日

     ■ 罗凌
     近日,笔者来到巴塘县金沙江畔竹巴龙乡下基里村和水磨沟村,站在金沙江畔向上眺望,两村的葡萄枝繁叶茂地渐次铺排在梯田上。走在乡间,一串串碧绿的葡萄缀满篱架,仿佛在向人们昭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带来乡村新气象。
     两村相距不远,共种植优质“赤霞株”葡萄110亩,约33000余株。据巴塘农牧局的技术员介绍,赤霞珠是一种专门用于酿造葡萄酒的红葡萄品种,原产自法国波尔多,特别适宜在位于河谷地带的竹巴龙乡种植。
     “我们成立了由20户组成的种酿专业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还有专人负责管理财务。”基里村支书洛绒邓珠介绍说,“以前,竹巴龙乡农民也种植葡萄,但那只是零零星星地种一些本地小葡萄,没有成片,葡萄品质也不是很好,只能留着自家吃。2010年,乡党委、政府开始引进‘赤霞株’,并把水磨沟、基里两村作为种植示范点。为了让我们放心种植,乡干部们进村入户就新品种的市场前景和良好收益进行了大力宣传,在他们的鼓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开始了种植。”
     水磨沟村戈哇顶因地势好,气候宜人,种植的60亩“赤霞株”比下基里村的长势更好。据测算,在初产期,理论上每亩“赤霞株”平均产量为500-750公斤,到了盛产期,每亩产量将升至1500公斤。该乡党委书记张学斌看到今年葡萄又将丰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很多。2014年,竹巴龙乡收获葡萄6000公斤、酿酒3000公斤,销售额达30余万元,亩产值达到5000元,比种粮食翻了3到4翻,按20户100人计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00元。”
    据张学斌介绍,竹巴龙乡种植“赤霞株”可谓“好事多磨”。2012年,由于技术、管理跟不上,产量不高,导致农民气馁,很多农户打起了“退堂鼓”。面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将葡萄种植纳入群众工作范围,对打“退堂鼓”的农户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两村村干部去成都学习专业的酿造技术,并多方筹资13万元购置了规范的酿酒设备。2014年,酿造3000公斤“巴塘红”,销售给了干部、群众和内地游客,销售额增至30余万元,农民的希望之光重新点燃,干劲更足了。
     民间酿造葡萄酒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甲醇等物质超标,为了让广大饮者喝上健康酒,2014年,该乡党委、政府与成都火速生物研究所衔接,获得了免费的技术支持,经州食品药监局检验,现在的“巴塘红”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在张学斌的盛邀下,笔者品尝了一口“巴塘红”葡萄酒,只见此酒色泽呈宝石红,滋味醇厚,口感似果酱,回味极好。“我们现在必须要在技术和管理上跟进,力争种优质生态葡萄,卖健康葡萄饮品。”张学斌踌躇满志。
    目前,“巴塘红”商标注册和伴手礼包装袋设计都在有序进行中。乡党委、政府与村两委班子正在思考如何将“巴塘红”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分高、中、低三个档次,打开销路,让地道的巴塘葡萄酒远销内地,多层次扩大知名度。
    “遥看金沙江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竹巴龙人正在自己的“葡萄梦”路上奔跑。
 
 
  • 上一篇:理塘虫草交易进入旺季
  • 下一篇:泸定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