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如画新村的幸福之路

《甘孜日报》    2015年05月21日

——泸定县灾后农房恢复重建见闻

    南头村村民忙着重建房屋。
    
    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房舍错落有致,若隐若现,恍若世外桃源。在“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去两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泸定县得妥乡,初春的暖阳下,该乡南头村、发旺村处处呈现一片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景象。
    ■ 记者 陈斌 文/图
    在南头村,记者走进一家已建好的房屋,室内的布置让人眼前一亮。雪白的墙壁、淡黄色的地砖、白色的餐桌、时尚的电视柜……房主李元华坐在新沙发上陪孙子看动画片,屋子里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是一幢时尚适用的小洋楼:底楼是饭厅、厨房,二、三楼是客厅、多间卧室和卫生间。“住进这样宽敞明亮的房子,这在前些年是不敢想象的。”谈起这几年居住条件的改善,李元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搬进新家后,生活条件大变样!”李元华说,“我在土房子住了几十年了,地震中墙体开裂了,不敢再住了。如今,多亏政府灾后重建政策,我家用了三个月时间,盖起这幢五室一厅一厨,外带卫生间的三层小洋楼,看着美观,住着也舒适。而且这幢楼的底层可以做商铺,屋前修个小院坝,再种些花草,摆上桌椅,开个农家乐,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从四面进风的土房子搬进漂亮的“小洋楼”,南头村村民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了。“你看,村里的房子修得这么漂亮,基础附属设施也完备,等到果园里的佛手柑、青果成熟时,我们将在政府的带领下,发展集‘吃、住、行’为一体的田园式农家乐。”村民们纷纷向记者谈起他们未来的打算。
    据了解,在南头村,90%的受灾农户地处高半山或河谷地带,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经常出现大面积滑坡,严重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原有住房是就地取材修建的土墙房、石木房,无抗震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直难以改善。
    “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主动联系群众,极力劝解重建户搬到路边或区位优势较好的地方居住。”南头村村支书孙安民告诉记者,按照县上制定的《4·20灾后重建异地购房建房办法》,在与全县水电移民、国家重点建设及城镇规划不冲突的前题下,该村充分发挥村组群众重建主体作用,鼓励重建农户搬迁安置到经济条件和环境良好的地方居住,极大地改变了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村民们进住新的安置点,还可以借助特殊的区位优势,依托佛手柑、青果等特色产业资源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得妥乡党委书记刘洪向记者介绍,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该乡立足当地实际,结合新农村建设,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发放灾后重建资金补贴,开展重建工匠技术培训,强化重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全力推进农房维修重建工作。
    近两年,泸定县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受灾群众抗震救灾、生产自救的同时,坚持把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群众“搬进重建新家,喜迎生产丰收”的良好局面;同时,在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上,切实结合当地特色,将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如今,“重建一批、打造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重建画面,正一步步呈现在世人眼前。
     
    
  • 上一篇:康定整治非法改拼装大中型货车动真格
  • 下一篇:康定县抓“早”重“防”全力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