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与人民生死相依

《甘孜日报》    2015年04月24日

——震后康定度过暖冬迎来春

干部深入结对亲戚家中了解灾后重建准备情况。
 
    五个月前,康定“11·22”地震带来的伤痛还在心里;五个月后,坚强不屈的灾区群众激情满怀地投入到了重建美好家园的火热战场。
    2014年11月22日下午4时55分,突如其来的6.3级地震,使得塔公草原、跑马山下、折多河畔将悲情一刻定格,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众志成城,与死神赛跑,为生命而战,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倾尽全力,抢险救人。”然而,康定“11·22”强烈地震和“11·25”强余震致使康定全县受灾乡镇达到2/3以上,地震烈度在6度区以上的乡镇高达14个,8度区乡镇3个,受灾面积9089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79.1%;受灾群众96216人,占全县总人口73.8%。地震造成5人遇难,74人受伤,全县61户房屋倒塌、1737户农房和743户居民房屋严重受损、9737户农房和6060户居民房屋一般受损,26所学校、28座寺庙(教堂)、13个医疗机构及市政、农村基础设施、城镇供排水管网等不同程度受损,给康定全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23亿元。
    5个月来,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在救灾帐篷里欢度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两节”刚过,灾后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在全县铺开。如今,15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经历灾难的各族群众在坚强与奋进中,丝毫没有忘却抗震救灾中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真情与大爱。
    地震无情,“亲情”却无处不在
    地震发生时,康定干部职工的第一反应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他们第一时间是给自己的结对亲戚打电话;第一时间到“亲戚”家中查看灾情。“你看,这栋房子已经垮塌,不能住人了。这儿有一处裂缝,那儿墙体有点错位。”县广播影视局干部职工跟随结对亲戚,认真查看他们的房屋受损情况,并一一作好记录。据了解,县广播影视局先后组织两批党员干部职工来到塔公镇阿加日沙和江巴村的结对亲戚家中,开展查灾核灾工作,详细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房屋受损、经济损失等方面的情况,并认真记录结对亲戚的合理诉求。
    像这种情况的还很多,笔者在该县新都桥镇新一村了解到,县政府办领导干部一行,已经在新一村驻扎了几天,深入亲戚家中,和亲戚交谈、安抚他们。“地震发生后,同事间不约而同的相互打电话,及时商量到新都桥看“亲戚”的受灾情况,还好亲戚们都安全住在过渡安置点,我们会继续守在亲戚家中,不仅仅是自己的结对亲戚,我们还对整个村都进行了走访慰问,给他们心灵的温暖。”县政府办李自平说。
    震后结对认亲的队伍中有一个“最美孕妇”,她就是罗让曲珠,今年35岁的她,刚刚怀孕两个月。建州节期间,作为高龄产妇的她原本在家中静养。然而,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她放心不下自己距离震中很近的江巴牧民新村的结对认亲联系点。瞒着家人和同事,曲珠和工作组一起一直在灾区为牧民群众查灾核灾。“我是没给家人说悄悄来的,因为丈夫也是康定县的工作人员,要参加抗震救灾,我没有那么娇气。因为自己懂藏汉双语,所以正好充当了翻译。” 罗让曲珠说。精通藏汉双语,熟悉民风民俗。平日里干练的曲珠和同事们一起走村串户,查灾核灾,搭建帐篷。最为重要的是,她还成为了牧民和工作组沟通的桥梁。原本曲珠就这样一天天坚持着,同事们也不会知道她怀有身孕的情况。可到了28日,高强度的工作和多变的天气,让这个平日里以“女汉子”自居的广电干部病倒了。新都桥卫生院医生陈玉龙为曲珠看病,劝她最好到海拔低的地方去,医生没有料到,一心想着救灾的曲珠咬紧牙关,硬是带病坚持留在了高海拔震区,然而同事们却对此忧心忡忡。
    “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在群众受到灾难威胁时,决不能退缩,虽然我现在怀孕在身近6个月,但是跟受灾村民的困难相比,我这点算不了什么,从地震发生到现在已经奋战了近7天,没有休息过,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差不多就在办公室吃点方便面,但是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一直没有离开服务灾区群众的岗位,当自己非常疲惫的时候,我仿佛听见娃娃在肚子里喊‘妈妈加油!’,顿时我又有了一股工作的劲头。前两天,我让大女儿和三位老人坐出租车回道孚老家,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老公在州公安局更是需要在抗震救灾前线奋战。”康定炉城镇怀孕6个月的干部杨秋英说。
    地震发生后,呷巴乡立启村村长四郎贡布第一时间前去看望70多岁的五保老人思朗扎西,“他是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一个人,我第一时间就去看他,并给他借了一顶临时帐篷,下一步准备召集‘村两委’给他修房子。”跟随着四郎贡布来到一顶军绿色的帐篷边,一个12岁左右的小孩跑出来跟他拥抱,当时以为是他的儿子。“这两个都是村里的孤儿,这个12岁名字叫降央扎西,我经常要照看他们,平时只要一见面,我就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还经常做一些家庭教育,这些娃娃可怜,很早就没了父母,特别是此次地震发生后,我才更深深地感受到这两个娃娃和村里的五保户思朗扎西阿爷真的需要我。”四郎贡布一边抚摸着孤儿降央扎西的头一边深情地说。
    “先把帐篷让给村上的困难群众,我们好想办法”;“重点照顾村上的两位老人,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我们年轻,不要紧”;“自己家那点裂口算啥哦,比我们严重的太多了,先看一下他们的”;“我的亲戚在塔公,咋办,马上下去看!”……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分量不轻。
    “糟了,震中在塔公镇夺拉呷姆村,我的儿子九麦泽绒不晓得怎样,心焦啊,我得马上打电话。”这是县委宣传部部长毛宇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反应,毛宇的结对帮扶孤儿就在塔公镇夺拉呷姆一村,名字叫九麦泽绒。“我的‘爱心爸爸’一有空就来看我,每次都要给我带好多学习用具和好吃的东西,我很喜欢我的‘爸爸’。”九麦泽绒说。在毛宇的爱心帮扶计划中这样体现,“每年为孩子送一套励志书籍、支持孩子参加一次能力拓展活动、为孩子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每年教唱一首红歌、对孩子进行心灵关爱、学习辅导、生活帮助、人生导航,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直至健康成长”。
    倒塌的围墙和佛塔,严重变形的房屋,遍地的石块。地震后,土木结构的大殿和僧舍已是面目全非,一地的狼藉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地震之时寺庙中的惊心动魄。“这次地震扎西寺寺庙受损严重,但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下,第一时间让我们所有僧侣撤离到安全区,而且在离寺庙不远的草坝上搭起了安置帐篷,不仅仅是帐篷,随后在我们帐篷安置点还配备了医疗服务点、临时警务点等,为我们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医疗服务,而且帐篷内有钢炉取暖、做饭,有安全设备、有洁净的饮用水等,政府想得很周到。”扎西寺寺管会主任麦洛扎西介绍。
    寺外的安置点上,大家正忙着搬运新到的帐篷,御寒的棉被、充足的食物,必备的药品,正源源不断地送来。结对认亲的干部们也赶来核查统计灾害情况,解决寺庙僧尼生活困难,这个漫漫隆冬,僧尼们有了指望。
    “普救众生是我们佛家的思想,也是现在救援人员正在做的事”。谈到目前救灾行动,僧人久麦说:“我们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
    “我们在这里已经好几天了,负责扎西寺安置点群众的医疗服务工作,主要是寺庙僧侣的医疗救治。除了给群众看病以外,还要宣传健康教育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识。到目前为止,看病的有60多个人,每天还要分组到各个帐篷一一查看老年人、残疾人、小孩等身体有无异常情况。”沙德卫生院院长王洪生说。
    ……
    “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一直守候在你身边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下,这句话非常流行,而康定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最好的诠释。
    地震无情,温暖却始终簇拥
    地震发生后,中央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火速展开了救灾救援工作,兄弟省、市(州)、县党委、政府紧急驰援,州、县、乡、村结对共建共创单位干部职工雷厉风行,一批批救援人员不舍昼夜奔赴灾区,一批批干部职工含辛茹苦地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灾区……宏大的救灾场面,务实的救灾举措,感人的救灾故事,血浓于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也深深温暖了灾区群众的心。
    “这是村上的物资储备库,里面什么都有。”驻点干部指着帐篷说。一进帐篷,只见很多东西几乎塞满了整个帐篷,一叠叠棉被、清油、大米、药物等,经驻点干部介绍,这就是为夺拉呷姆一村受灾群众储备的物资。
    村民帐篷里暖意浓浓。笔者来到村民尼玛家,一排棉被整齐地摆放着,地下铺了地毯,还有电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孩子正在帐篷内安心地做作业,“我在木雅祖庆学校读书,是六年级的学生,这次地震我们学校受灾严重,我的家也不能住了,但是国家给了我们厚帐篷,还有棉被、钢炉,你看我家用的是电炉,我们在这里做作业很舒服。” 尼玛家女儿桑登卓玛边写作业边说。帐篷内电视效果还不错,只是把声音调到最小,可能是怕影响两个孩子做作业。
    这个帐篷内很暖和。“我们帐篷内有电炉,还有国家发的棉被、清油、大米、钢炉,我家用的电炉,很暖和,这个冬天虽然不能像往常一样住在家里,但同样温暖,我们过冬的东西都基本准备好了,过冬不怕冷了。”尼玛深有感触地说。
    夺拉呷姆一村的结对认亲、支部共建综合服务点帐篷内一派热闹的景象,几个村民和县文化旅游局的干部职工一同和糌粑,有说有笑,糌粑的香味远处都能闻到。现在帐篷内群众的生活设备不断完善,当初我们来的时候只有帐篷,现在有钢炉、棉被、还有电灯,安置点的变化很大,这里的群众反映很好。我们在这里已经20多天了,一直没有离开过,主要负责村民的物资发放和困难群众安抚等工作,平时不定期到群众帐篷走访,看哪些群众有什么特殊困难?需要什么?并做好记录和上报等工作。这个村子哪些物资紧缺我们就按要求,把库存的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驻点干部介绍道。
    江巴村的群众安置帐篷中一派热闹的景象,该村群众和结对认亲的干部、村民兵、临时医疗服务点的医务人员、村干部一同在帐篷内做午餐,共进午餐。该村集中安置点的草地上,受灾群众和结对亲戚盘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旁边医疗服务点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村上的一名老人测血压。安置点综合厨房的帐篷上炊烟袅袅,时时飘来香味,帐篷内烧火的、切菜的、干部和村上的群众一起煮面块,看来这就是他们今天的午餐了。“快来哦,大家吃饭了”。村长不停地吆喝。
    天气虽寒,受灾群众却没有受冷、挨饿,比较完备的帐篷内设备和蹲点干部职工的关心关怀,驱散了群众心中的恐慌和冬季的寒意。
    每顶帐篷外都安装有消火栓,该村民兵应急分队除了负责该村的帐篷搭建、安抚群众外,还要负责防火防盗、安全防范等工作,为该村受灾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几天,我们这里群众的灾后安置工作井然有序,地震后,上级部门及时发放了救灾帐篷,及时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困难,紧接着棉被、钢炉、生活物资等陆续送到,如果不是党和国家,我们的群众还在受冻挨饿,现在大家都很高兴地和县上干部一同吃住。”
    安置帐篷五脏俱全,有帐篷居住、有安全工作措施、有食品、有洁净水源、有电力保障、有钢炉取暖、有医疗卫生服务、有结对认亲干部等,同时也做好了防火、防寒、防止群众心理恐慌、防次生灾害发生、防止刑事案件发生等工作。
    羊年春节前夕,2月7日到8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率省委、省政府慰问团,冒着严寒赴我州开展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向康定地震灾区基层干部群众送去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抓好科学重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受灾群众能否安全温暖过冬?魏宏十分牵挂,一下飞机,立即驱车赶往受灾较重的海拔近4000米的康定县塔公镇多拉一村和道孚县八美镇中古村。
    受灾群众都住进了厚实的棉帐篷,魏宏走进去仔细查看帐篷的各个角落,与大家围坐在取暖钢炉旁,仔细倾听大家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打算。受灾群众告诉省长,帐篷里很暖和,生活物品也充足,不担心过冬的问题。魏宏欣慰地说,看到大家过渡安置期间生活有保障,我们就放心了。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努力,把新房子盖起来,把新家园建起来。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过渡期间群众的生活安排好,特别要注意收集群众对修新房建新村的意见建议,为科学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魏宏强调,当前要集中力量、科学抓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特别要突出城乡住房重建重点,扎实做好新村规划、住房设计、材料准备等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好农房重建方式,待气候等条件具备后,抓紧开工建设,争取早日让受灾群众住进新房。要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具体问题,分门别类研究解决办法和具体帮扶方式,不落下一户一人。要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把学校重建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建设质量。
    阳光普照,康定塔公镇各村落已进入了往日的平静,集中安置点的帐篷错落有致。春天来了,在温暖帐篷里度过漫长冬季的受灾群众,正在废墟上擦干血泪、挺直身躯。重建拉开了战幕,欣喜若狂的受灾群众已跃跃欲试,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穿越灾难、浴火重生的决心正化作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实际行动。
    (张雪峰 刘金元 孙学花 张荐朋 文/图)
   

    
 
  • 上一篇:石渠县全力以赴搜救雪崩失踪人员
  • 下一篇:道孚县狠抓“一县一策”执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