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产业调整让村民尝到甜头

《甘孜日报》    2015年04月22日


团结村成片的大樱桃树。 
    ■ 记者 宋志勇 文/图
    “自从产业调整后,种蔬菜、水果让我尝到了甜头,去年收入就达7000多元。”4月13日,记者来到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采访时,该村二组村民肖福奎满脸幸福地说。
    谈起过去,42岁的肖福奎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水果、蔬菜上市季节,村民们凌晨3、4时就起来采摘水果和蔬菜,再背着到路边销售。由于水果、蔬菜品种单一,且产量不高,村民每年靠卖水果、蔬菜挣不了几个钱。
    “自从村里进行产业调整后,现在家家户户都种大樱桃、青脆李、核桃等,待形成规模后与蔬菜套种,能让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肖福奎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帮村民们扩大销路,上门购买的老板多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
    冷碛镇团结村是泸定县典型的高半山村庄,下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77户961人,平均海拔800多米。该村日照充足,适宜多种水果、干果生长。2013年,泸定县将团结村作为该县高半山林果示范基地,投入100余万元资金,在该村种植优质核桃500亩,欧洲甜樱桃600亩,青脆李400亩。
    “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县委‘123’发展思路,狠抓高半山扶贫攻坚,积极引导致富能手,瞄准市场加强指导,坚持不求齐全,但求特色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团结村建成100亩海椒基地1个,60亩樱桃、桃子基地1个,50亩核桃基地1个,走出了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村基本形成了以林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生态产业结构。”冷碛镇党委副书记刘俊告诉记者,2012年,团结村成立了伟昌合作社,并建成了全州第一个生态农场—吉祥农场,同时尝试人工栽培羊肚菌。此外,该村还积极探索田园观光旅游产业,去年投入185万元对全村风貌进行了改造和提档升级,并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村里种蔬菜的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哦!我们不光安装了太阳能,修建了干净舒适的洗澡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也引到了家里,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了。”谈到这两年的变化,村民陈昌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村种植玉米、土豆等高半山作物,人均年纯收入仅为每亩地500元。2012年,团结村二小组仅反季节蔬菜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我家当年人均纯收入已上万元,我还带头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成立了泸定县伟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蔬菜为龙头,带动农户8户。”
    来到吉祥农场,记者看里这里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规模达328亩,主要以发展蔬菜、经济林木养殖为主。据了解,村上38户农户已与农场签定了流转土地合同。随后,记者又来到村里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大棚。“现在羊肚菌每斤销售达75至80元。”村民陈昌说,他于2013年率先在该村探索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在成功试种基础上,投资37万元建成14个大棚,实现年产值30万元。今年,陈昌利用羊肚菌种植间歇时间,引种错季节大球盖菇3亩,实现套种生产,进一步提高大棚利用率和单位土地生产产值。
    通过近3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今的团结村已成为全县的示范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由过去的不足2000元增至7800元。
    “团结村通过高半山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的实施,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村民经济收入也会不断增加,到那时,团结村就会成为真正的致富村。”陈昌信心满怀。
     
    
 
  • 上一篇:俄色茶成为炉霍农民致富“金钥匙”
  • 下一篇:康定县旅游收入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