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村医毛万康的一天

《甘孜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 杨全富 文/图
  清晨,迎着秋日的初寒,笔者早早的走出家门,跟着村医毛万康一起到腊月山一村卫生站“上班”。路途中,问及毛万康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村中的诊所时,他讲起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
  在合作社时期,腊月山一村还没有诊所,人们一有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就在家里硬扛,如果实在不行才到远在十几里地外的乡卫生院去看病,许多小毛病因此被耽搁而落下严重的病根。有一天,村寨中扎司满大姐的孩子在放牛去的路途中因为误食有毒的野果,回到家里后上吐下泻,在农村中,对于急性疾病都认为是遇到了不洁的东西,需要驱鬼才行。为此扎斯满大姐请来村中的喇嘛为孩子驱鬼,待到下半夜时,孩子咬紧牙关,看到孩子那痛苦的样子,毛万康和邻里的几位小伙子连忙动手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抬着孩子急急忙忙的向乡卫生院奔去,然而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孩子在手术台上永远的闭上了眼。看着扎斯满大姐那痛不欲生的样子,毛万康的心底忽然有了学医的念头,当时他都被自己的的这种想法吓了一跳,因为自己对医术什么也不懂。但是,从此以后他学医的愿望愈加强烈,有一天,他走进大队部,找到生产队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队长,没想到得到了队长的支持,还送他到县医院学习。从此之后他走上了漫长的行医之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其间他还自学了针灸和中医,现在已经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了。
  国家每年给村医补助4000元,再加上家里的林果收入,毛万康一年家庭总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像他家这种收入只能算是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村中收入几十万的家庭比比皆是,但是在金钱面前他没有动摇过。他说:“虽然我不富有,但是我活得幸福,因为看到一个个病人得到医治后痊愈,心里就很高兴,这是金钱买不来的。”他还说,支撑他一直行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村中差不多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如果没有这个医疗点,很多人的病就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走了近五十分钟的山路,终于到了村卫生站。刚进门不久,就陆陆续续来了5个病人。他们都是些年逾花甲的老人,大家坐在一把长椅子上静静的等待诊治。不一会儿工夫,十几平方米大的诊室里,来了许多看病的人。笔者和这些村民攀谈起来。“毛医生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医生,扎银针可厉害了。”扎太大爷竖起大拇指,悄声告诉笔者。“他细心又负责,找他看病花钱少,很多时候吃点药病就好得快,自从有了这个诊所,很多外村的都过来看病,我们腊月山三个村的村民都全靠毛万康医生看病。”说起毛医生,乡亲们纷纷打开话匣子。
  抱孙子来看病的泽朗大爷告诉笔者,他从腊月山三村家里出发,走了十几里的山路来医疗站看病,就是因为毛万康医生的医术好,泽郎大爷还给笔者讲起了一件过去的事,在20多年前,泽朗大爷的大儿子因为得了急性痢疾,引发脱水,危在旦夕,当听说去医院住院需要上千元的住院费时,泽朗大爷负担不起,准备放弃给儿子治疗。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一村的毛万康医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将儿子背到毛医生家里,毛医生运用针灸及土方子,硬是将儿子的病治好了。从此之后,泽朗大爷将毛医生当做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每年春节他的儿子还要到毛医生家拜年。如今,孙子也出生了,只要有什么毛病都找他。
  笔者发现,当天来卫生站看病的老人占了一大半,除了看病,毛万康还给这些老人聊起了家常,讲起了预防疾病的知识,要求他们不偏食,摄食营养应当平衡;不反复食用同一食品;避免饮食过量、过饱;不嗜酒,饮酒不过度;少吸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摄入食盐不过量,不吃过热的饮食;不吃烧焦食品;不吃发霉食品;不过度受太阳曝晒,避免过劳和保持身体清洁 。在一旁等候看病的村民罗布说:“我们农村人很多常识都不懂,毛医生常会教我们一些健康知识。”
  中午时分,一位60多岁的老人捂着胸走进卫生站。毛医生让病人坐在凳子上,经过一番检查后,他说:“你心律不齐,这可是你的老毛病哦,要抓紧时间去诊治,吃药只能是暂缓病情,没办法根治哦!”说完,在处方单上熟练的写下药方,并包好几包中药给了病人,嘱托吃药要注意的事项。病人拿着包好的药丸,满脸羞涩的说:“毛医生,家里没有钱,春节时我再一起给哦。”说完就匆匆的离开了。“他怎么没有给钱?”笔者惊讶地问。“他家里只有他一人,因为常年生病需要吃药,家里很困难,这一点药费就算了。”毛万康解释说。
  对此,乡亲们已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毛医生经常这样,暂时没有钱的就记账,有的家里光医药费就欠了几千元钱,毛医生从来没有要过,家里穷的还给他们减免医药费,甚至送药上门。”腊月山一村村委会主任王成友告诉笔者,村里有250余人,其中困难户占了大半部分,别说大病,一些小毛病有时候都掏不出钱,还好有这个卫生站,更有这样一位热心肠的毛医生,村民看病几乎可以足不出村,因此给村民节约了不少钱。在诊疗室里,笔者也注意到,村民看完病付钱时,多数都是几元钱。看完了所有病人,毛万康踏上了回家的路。在半途中,他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请他出诊的。接完电话,他就背着药箱匆匆离开了。
  “当年爸爸给我信誓旦旦的做了承诺,说等我找到工作后就不干了,我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到今天,我工作已经整整16年了,然而他仿佛完全忘记了原来许下的承诺,每天还在这小径上来回奔波,我想,让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跟我走多半是不可能的。”说起父亲毛万康,远在雅江工作的大儿子毛成军说,现在全家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村里缺医少药,做点实事帮助村民是应该的,只是希望父亲多注意身体。

 

 
  • 上一篇:一名老中医的医者仁心
  • 下一篇:白玉县掀起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