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纪实(上)

《甘孜日报》    2014年03月11日

  ■ 李可 魏丽雯 李铭暇 龚志英 文/图
  2013年10月,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接受了省文明创建检查组的检查验收。日前,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表扬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的通报》,正式命名康定县为四川省第三届文明城市,并在全省进行了通报表扬。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康定县创建四川省第三届文明城市的历程,是康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的发展历程。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随着惠民措施的实施、城市功能的完善、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之花盛开在康定的每个角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高原小城。
  围绕创建目标 推进专项整治
  以城市建设管理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县城,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把创建活动变成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我们要以‘省级文明城市’为标尺,着眼于更高起点来建设城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为杠杆,撬动全县社会力量,着眼于高标准、严要求来管理城市,力争交给全县人民一座文明、和谐的新康定”。原州委常委、康定县委书记段毅君在该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
  2012年,康定县按照“全域规划年”要求,编制全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都桥集镇建设发展规划等23个规划。县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对城市卫生、交通、市政建设进行了改造完善,充实了城市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改进了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和城市面貌实现较大改观,2012年康定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至此,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入场券”。
  2013年,康定县以“城市建设管理年”为主题,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8个。投入资金5.7亿元,完成后山公路黑化、新市后街风貌改造和管网路面铺设,完成新区景观通廊、5号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南门停车楼、新区地热供暖项目,完成情歌大厦建设,启动新城快速通道、公主桥至两岔路快速通道、公主桥片区、瓦厂沟片区征地拆迁,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出行更方便了,街道漂亮了,市场干净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康定城市的变化。
  多方联动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打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康定决定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城乡同治”,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花园来打造。康定县从城市“六乱”治理、公路河道“两线”治理、农村“三乱”治理入手。该县在全州率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有机整合市政、交警、公安、工商等部门力量,公开招聘城市执法管理人员79名,按照标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晰了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
  狠抓车辆停放、沿街摆摊、占道经营等综合整治,相继完善城区标志、标牌、标识和标线,重新规划和规范康定城区以及姑咱镇的停车线;规划交通标线1500余米,新设置机动车停车点2个;对主街道两旁及农贸市场的阳光棚、雨棚进行了集中拆除,共拆除1000余平方米;积极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招聘清洁工120人;建成41个小型垃圾收集站;充分调动州县机关单位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网格化的管理,将城区各公共区域划分到州县机关单位,定期清扫,严格督查,及时通报,依托环卫部门的日常保洁和公职人员的定期整治,确保了城乡环境的整洁美丽;切实加大环境整治综合宣传,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全年开展志愿者服务及文明劝导活动30余次、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450余人、组织督导(暗访)检查100多次、处理群众投诉7起,通报批评责任单位3个,建立防“六乱”反弹制度8项;制止乱贴、乱画、乱挂“三乱”行为60余起,有效规范户外广告、城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倒建垃等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变化明显。
  集中整治城市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环境。近年来,康定县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创文明城市,建和谐交通,促康定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坚持疏堵结合,老城区新建地下停车场2个,对部分街道单侧划定停车位300余个,增加了停车能力,规范了车辆停放;在群艺馆、下桥、将军桥、新城等重要路口安装启用了电子抓拍系统,有效规范了行车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查处“野的”20余台;加强交通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了全县交通指挥中心,组建了交警协管队伍,配备了电子罚单、执法岗亭、拖移车辆等管理设施,交通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坚持便民惠民,将城市公交票价从3元降至1元,新购置10辆公交车,发班时间从20分钟一班缩短至5分钟一班,运营里程延伸到二道桥、老榆林,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狠抓公交车、出租车培训管理,使全县交通运输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市民对交通便捷程度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积极倡导交通文明新风,县交通管理部门结合文明交通行动,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引导广大市民远离交通违法行为,文明出行,并联合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指挥部制作了230余张“道德守礼”提示牌,在城区各红绿灯路口、主干道、人员密集区、公共区域设立与环境相融合的“道德守礼”提示牌,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自重、守法、遵章的良好习惯。
  现如今在康定,随处可见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购物、买票、就餐自觉排队,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等行为,细节文明正融入无数人的生活之中。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康定高度重视政务环境建设,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大提升活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队伍,仅2013年,全县共举办党风廉政及政风行风专项培训23批次,2500余名公职人员先后接受了廉政及作风教育。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纪律涣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切实方便广大群众办事,2013年6月,康定县将政务服务中心从康定新城迁移到老城水井电梯公寓四楼,改建扩容后的政务服务中心比原来的服务大厅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新增窗口工作单位6个、工作人员50人,共17个单位60个窗口实现集中办公,限时办结,让企业和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优质高效服务。“康定绝大多数群众都集中住在老城区,政务中心从老城搬到新城后,我们不用再往新城跑了,办事更方便,他们的服务也很规范,我们对他们的政务服务也更加满意了,政府真正为老百姓作了一件大好事”,前来办理社保的李阿姨告诉我们。据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康定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审批环节,共办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31万件,较2012年增20倍。


  创新活动载体 弘扬传统美德
  创新开展“市民学校”活动,助推全县思想道德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最根本目标是为市民服务,创建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市民,创建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方可完成。炉城街道、各社区、各乡镇均成立了“市民学校”,广泛动员各部门、学校、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的力量,对全体市民针对文明创建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及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引导群众革除不良陋习,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从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2013年,康定县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炉城街道通过多种方式,结合中国梦教育、省级文明城市创建、H7N9疫病防治等,举行市民、村民集中培训50余次。
  “市民学校开课了,大家都高兴,县上专门为我们街道办的居民办学校,给我们市民提供了集中学习的环境,还要选派专业人员给我们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等,让我们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很多国家政策。”水井社区张大妈告诉记者。
  创新开展“康定故事会”活动,树立文明新风。以“传播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展示康定精神”为基本定位,康定县将“康定故事会”作为“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主题教育和农牧区文明创建的主要抓手,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办“康定故事会·我和亲戚们晒工作”,通过群众工作全覆盖发动大家去找故事,找自己的故事,找别人的故事;组织县电视台记者、宣传部通讯员、文联创作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寻找故事线索,挖掘创作提升故事100余个,并编印了《康定故事会·我和亲戚们晒工作》一书;每个村至少培养一名讲故事的人,每村(社区)每月结合群众会、一月一读报日、文艺下乡、放电影等活动开展一场基层百姓故事会;乡镇、县举办讲故事会PK赛,结合“五下乡”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巡回宣讲,以讲故事传播正能量;同时,我县部分群众工作感人故事被《人民日报》选登,在《四川新闻网》、《甘孜日报》开辟了“康定故事会·我和亲戚晒工作”专栏,康定电视台以“康定故事会”为主线,开播了反映康定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节目30多集,其创新做法被《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四川经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州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深入推进“川藏线文明走廊”活动,创新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在全县21个乡镇和炉城街道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理论五下乡活动共计81场,覆盖了全县17个乡镇163个行政村,25400余人次农牧民群众、寺庙僧侣、青少年学生参加了送文化活动。同时,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水平,全面建设和谐小康新农村,助推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县文明办在全县21个乡镇、炉城街道党工委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评选活动。活动中,围绕构建文明和谐新家庭,广泛开展“三户一村”、“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等创评活动,引导农牧民群众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3年,康定县建成雅拉乡二道桥村、捧塔乡两河口村等12个文明村,炉城街道子耳社区、炉城街道向阳社区等4个文明社区,甲根坝乡提吾村等3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建成遵纪守法户760户,五好家庭户280户,双文明户64户,评选出“文明市民、文明村民”93人。
  创新开展“父母家长学校”活动,深化未成年人工作。康定在全州首创开展父母家长学校,分学校、分年级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每学期进行2至3次,由成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向培训家长怎样关心孩子、管理孩子、配合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家长学校的开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对素质教育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该县还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入开展“党旗辉映团旗红”、“文明礼仪伴我行”、“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举办了“小主持大赛”、“ 国学经典诗词诵读”等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校环境安全检查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深入开展“崇尚科学、珍爱生命”主题科普教育,完成送文化进校园10场次,在春节、五四、六一等节庆活动期间,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和“康巴儿女心向党”、“喜迎党的十八大、康定少年感党恩”等主题活动40余场,建成10所学校少年宫。
  广泛开展创建 动员全民参与
  启动全城倡议。广大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每个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力,增一份光,添一份彩。活动启动之初,创建指挥部编印发放《康定市民手册》21000余份,并通过县电视台、LED大屏幕、宣传车、志愿者等,广泛宣传文明创建的重大意义,向全城人民公开发出创建倡议,号召广大市民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优美的城市形象、良好的生活秩序、开放的人文环境、文明的市民素质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添砖加瓦。通过宣传,实现文明创建知晓率达到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达到95%。
  宣传覆盖延展。为动员广大市民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康定实行定点与动态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全县在单位办公楼、主要交通路口、广场和商业区等重点地段悬挂藏汉双语横幅、电子屏幕要滚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标语、开办文明创建宣传展板、墙报、板报、橱窗等方式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工作;县工商局、工商联等部门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宾馆酒店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文明创建宣传标语并张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倡议书》;县公交公司利用公交汽车电子显示屏和车载电视,高密度滚动播放文明创建宣传标语和文明创建宣传片,最大限度提高了干部群众和市民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县委宣传部与创建办编辑出版了《康定文明周刊》,重点宣传创建工作先进典型,也及时曝光与创建工作格格不入的人与事。一时间,全县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人人争做创建先锋、个个勇挑创建重担。
  全民积极参与。自康定县开展创城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用行动诠释着文明,使美丽的康定更加和谐。康定以群众会、市民学校、道德模范与康定故事会现场交流活动等载体,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去年3月,组织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富裕、和谐、秀美康定”为主题学雷锋活动,由社区居民、军警、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企业工商界人士650余人组成20只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创建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举办了全县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倡导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开展“做文明人、建文明城”主题征文活动,表彰优秀文章17篇。举办“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暨全民健身日广场文艺演出。各种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体市民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康定县创建文明城市的氛围。
  正是有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正是有了全员的参与,正是有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才奠定了康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坚实基础。康定的成功创建,离不开省、州、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康定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倾情奉献。省级文明城市的荣誉,是13万康定儿女的血汗凝聚。
  如今,康定正以自己充满活力的经济、优美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出特有的魅力;康定人民正以令人满意的幸福指数诠释着“富裕幸福和谐秀美”康定的新内涵,共享着康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共谱着康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篇章。


 
  • 上一篇:王东明:转型发展 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 下一篇: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将于今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