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州各族各界深切哀悼毕世祥同志

《甘孜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雪山垂泪哭世祥,江河呜咽唱悲歌。
   12月18日,甘孜日报社院落内,自发前来送花圈的单位和个人仍在继续。密密实实重叠摆放的400多个花圈,让整个院落只剩下了三条窄窄的过道。不得已,人们只好将新送来的花圈整齐地摆放在报社大门外;噩耗仍在州内外持续传递,自发前来吊唁的各族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在闻讯赶来的人群中,既有他生前的同学、同事、朋友,更有不相识的市民、农牧民和寺庙僧人。悲痛的表情、悲伤的心情都是那样的一致:自发到遗像前默哀甚至哭泣,自发往香炉里添加纸钱,痛苦地追忆他生前的往事,感激地述说他曾经“对我们的好”,自发来送毕世祥最后一程……哀乐低回,呜咽阵阵,恸哭声声,让人撕心裂肺、伤感于怀。
   400多个花圈,仅是粗略统计;3000多名吊唁群众更是有少无多,有的甚至来了三、五回;互联网、微博、微信中的噩耗消息及悼念文章(诗歌)更是被大量转载(转发),着实无法确切统计。
   12月16日上午9时50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等三人从康定前往新龙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大雪道路结冰严重,山高路险,发生车祸,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终年53岁。
   毕世祥同志因公殉职的噩耗传来,正在雅江县调研的州委书记胡昌升,州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忠义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要求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紧接着,胡昌升、李康、益西达瓦、易凡等在康的州领导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毕世祥家中,亲切看望和慰问毕世祥同志的家属,并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省委副书记柯尊平,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等省领导的亲切问候;17日中午,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在胡昌升、李康、益西达瓦、易凡以及省农工委副主任杨秀彬等的陪同下,专程前往毕世祥同志家中,代表省委、省政府,亲切看望和慰问了毕世祥同志的家属。
  “意想不到的事故,让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朋友、好领导;省、州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了无限温暖。我们一定要按照昌升书记的要求,继承毕世祥同志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既是最好的哀悼,也是我们最好的怀念。”采访中,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倪全安泪花闪烁地对记者说道。
   老同学哀思寄语:“世祥一路走好!”
   惊悉毕世祥不幸遇难的噩耗,匆匆从成都赶回的退休干部李贵国可谓是悲感交集。他痛苦地追述着毕世祥的校园生活点滴:“1978年秋季,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18岁的毕世祥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政史系。我和他是同班同学。我至今都记得他当时的情形,个子高高的、脸颊红红的、穿了件白色毛衣,说话文绉绉的,他常称呼我‘贵国兄’;他是一个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生活就是图书馆、教室、寝室三点一线。读大学时,他的英语特别好。进大学前,他从没接触过英语,连ABC都不认识,要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每天都会学习到深夜,在大家都外出看电影逛街时,他却留在寝室看书,从不被外界干扰。渐渐地,他不但敢开口说英语,而且成绩名列全班前茅,不但能和老外流畅交流,而且成了全班74名同学崇拜的偶像。”他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之一,但对同学特别关心。他喜欢打篮球,我喜欢每天早上跑步,他总是经常对我说,“贵国兄,早上天凉,你要小心,别感冒了!”
  “每次假后返校,他从家乡捎回的牦牛肉干都会和全班男生分享;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同学们很喜欢讨论这个话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他参与辩论,但从不红脸,总是不急不躁。在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班上的同学介绍丹巴的风土人情,‘我的家乡在丹巴美人谷,那里风景特别漂亮,虽然现在从丹巴到成都的交通很不方便,坐车要几天时间,但以后肯定会发生变化的,说不定哪天,你们还会到我家乡来旅游呢!’正是出于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毕业后,他主动回到了州里工作……我万万没想到,他因公殉职了!”言语之间,饱含着李贵国对毕世祥突然离世的难忘与悲伤。
  “春天的时候,他早上5点就起床,读《大学英语》,吃饭的时候也是书不离手。”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文光告诉记者。张文光和毕世祥的缘分更久:他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大学还住进了一个寝室。张文光介绍说,当年毕世祥以丹巴中学高考成绩第一名被西南民大录取。“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外语特别好,口语完全可以和外国人直接交流,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情商高。”
   采访中,张文光感叹道:“他工作的确很投入!就在出事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15日,他才刚刚结束在成都的会议,赶回康定。第二天早上七点过,他不顾漫天冰雪,又匆忙出发,去往407公里外的新龙县开展群众工作。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永远地走了,愿老毕一路走好!”话音未落,张文光早已泪如泉涌。
   旅游人哀思叹息:“我们的规划师走了!”
   连日来,在州旅游局副局长王秋蓉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这样一幅场景。今年10月,毕世祥率团参加西藏昌都举行的康巴艺术节,她是团员。由于车况不好,她提前离开。临行前,毕世祥一再叮嘱,“车子开慢点。”王秋蓉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10月19日。然而,12月16日上午下班前,她得到消息:因出车祸,毕世祥走了!前后仅相隔了58天。王秋蓉不无悲伤地说:“这位‘马背上的局长’,在我州旅游业草创阶段,几乎把州里的山山水水都走遍了。”
   海螺沟、跑马山、稻城亚丁、木格措……一个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州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就有536万游客涌入这片大地,饱览胜景,而全州现常住人口,仅仅110万。
   1998年,海螺沟景区正式运营。这也是全州第一个开营的景区。而在此前,美不胜收的冰川森林奇景却以“世外桃源”的方式存在。1997年,毕世祥开始担任州旅游局长一职。2011年,毕世祥成为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旅游,又成为其分管领域。“这十多年,正是我州旅游业从草创到迅猛发展的时期。”在我州旅游业草创阶段,美景多在人迹罕至处,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能够依赖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马背上的局长’由此得来。有些地方连马也走不了,只能徒步。”王秋蓉说,“人困马乏,只能拽住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可以说,甘孜州的山山水水,他几乎都走遍了。” 
   在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眼中,毕世祥在我州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中起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州里还没有旅游开发的意识。而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2年12月,针对我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切实制定出了《甘孜州康巴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时间虽然过去了十多年,这份被看作全州旅游发展总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在王秋蓉眼里,仍不落后于时代。“这份纲领性文件,倾注了时任州旅游局局长毕世祥太多心血。可以这样说,他是我州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师。”
  规划中,除了对全州旅游业发展进行总体定位外,还着重推出了川西旅游环线。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他当初的眼光。川西旅游环线,最终成为了省上着力推荐的5条精品环线之一。在主政州旅游局以及分管全州旅游业期间,毕世祥参与并推动了大香格里拉这样一个旅游概念。大香格里拉,涵盖了云南丽江、迪庆,我州稻城、巴塘、理塘,西藏芒康以及青海玉树等区域。“不能孤立地看待自己,而是要考虑区域协同发展,应跳出甘孜谈旅游。”毕世祥曾如是说。
  让王秋蓉记忆犹新的是,海螺沟争创5A级景区提出后,毕世祥也开始了不断在康定与景区之间来回奔跑,“其实,海螺沟景区所有情况,他完全烂熟于胸。但他总是说,必须去一趟,或许会有什么新变化、新收获呢?”
  “当得知毕部长因公殉职的消息时,我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花圈上出现的名字告诉我,他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位堪称我州旅游发展的‘规划师’,他的‘跳出甘孜谈旅游’理念,他的‘设计大香格里拉’智慧,他的‘助推川西环线建设’功绩,让全州旅游工作者和全州人民始终铭刻在心、无法忘却!”
  “他喜欢思考,也总是带给人惊喜。”丹巴县旅游局局长罗顺芳哽咽地对记者说道:“在他担任州旅游局长的12年间,他总是首先考虑本土文化与地域特性,坚持旅游要与当地风土、当地百姓结合,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接待,既让游客感受最本土的文化,更让百姓从旅游发展中赚钱致富。当所有旅游景点都在忙着修建宾馆时,他却提出了‘民居接待’的旅游接待模式。在他的倡议和带领下,县上重点打造了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民居接待点,并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益,世代跟土地、草场打交道的农牧民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旅游饭’。”
   ……
   同事哀思惋惜:“他在匆忙中走了!”
   平均海拔最高、距离州府最远、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辛苦、生活最清苦的石渠县绝对是毕世祥担任州政府副州长四年间去的次数最多的一个县。仅2010年,因玉树大地震,他先后17次奔赴海拔4300余米的石渠县,与受灾群众打成一片。寒来暑往,他总是义无反顾。
   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发生强烈地震,我州石渠县出现人员伤亡和房屋大量垮塌。他受州委、州政府委派,星夜兼程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尽管他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每天晚上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但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他常去石渠、长驻石渠,而且这一驻就是两个多月。
   采访中,曾经在毕世祥身边工作了四年时间的张建国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虽然已经是四月中旬,但石渠依旧冰天雪地、天寒地冻。为连夜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毕州’(毕世祥)一路上不断电话了解灾情,要求县、乡、村领导靠前指挥,立即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赶到县城后,他没来得及休整,又火速来到了受灾严重的译牛乡。面对严重的房屋倒塌,面对绝望无助的受灾群众,面对哭成一片的悲伤景象,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道:‘地震虽然无情地掀倒了我们的房屋、毁坏了我们的家园、危及了我们的生命,但是,党和政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大家一定要振作精神、鼓足干劲,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此后,他先后7次专程来到这个村里,与牧民一道商讨重建规划、督导重建工作,直到最后一户受灾群众搬进了重建后的定居房,他才放下心来。在石渠的每一个受灾乡村,他几乎都去过两三次。灾后不少地方道路不通,车辆无法到达,只能徒步。有时早晨匆匆吃点早饭,离开县城,要到晚上才吃得上第二顿饭。他的工作节奏之快、工作标准之高、工作要求之严、工作过程之细,有时让我这个年轻人都感到力不从心。然而,他却始终有用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劲。受灾群众虽然一户不漏地搬进了重建后定居房,但他始终牵挂着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2011年藏历新年前夕,当他前往译牛乡走访慰问时,住在乡政府附近的牧民村塔紧紧地拉住他的手,说啥也要请他到家里坐坐。一番现场参观和一阵摆谈之后,他深情对村塔说,‘看到你现在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特别高兴。以后,你们一定要在增收致富上想办法,争取收入年年有增长、日子越过越幸福。’18日上午,村塔在打电话询问‘毕州’的近况时,我如实说了这个不幸消息。村塔哽咽地说,‘毕领导是我们的恩人,他为啥说走就走了?他不是说过今年藏历新年来与我们一起过年吗?这样的好人菩萨为啥不保佑啊!’”
   2010年2月10日开始,雅江县接连发生森林火灾,时任州政府副州长、州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的毕世祥带着张建国等人第一时间赶到了火灾现场。笔记显示,2月12日,农历除夕,毕世祥参与了3个现场会;2月13日,农历春节,毕世祥还在火灾现场。张建国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年三十,三天三夜的战斗,‘毕州’看起来好疲惫,他要求继续保持战斗精神。”此后直到2月17日,毕世祥都在雅江指挥灭火、总结经验等。
   这不是毕世祥在外过的唯一的春节。2011年正月初二,毕世祥带着张建国赶到石渠县,笔记中写道,“没有水、电,我们只能和衣睡下,‘毕州’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毕州’就摸索着穿好衣服,用昨晚的冷饭加热水,刨了一碗就出了门。”
   张建国说,“他经常一路走,一路了解情况开展工作,经常路过家却不进去。”对此,州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陈段恋感触颇深:有一次,路过毕世祥的家时,他看见母亲和妹妹就在门口,他下车握着老母亲的手,说了几句话就上车了,连家门都没有入。
    ……
   从构建我州北部生态、南部特色和东部效益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到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探索建立;从乡城玛依河水利综合工程、得荣白松茨巫、石渠洛须和甘孜打火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到俄色茶、花椒、核桃、牦牛、青稞、藏猪(鸡)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拓展;从九龙等县森林火灾指挥扑救,到道孚草原火灾现场处置;……毕世祥每年基本上有200天以上在基层,每年行程超过8万公里,深入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忙,是他的表象,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而有为、忙而有效,才是对他的最好诠释。
   采访中,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拥措满怀深情地说,“毕部长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他有丰富的基层宣传工作经验和强烈的策划意识,对副职放手放心,对基层体贴入微,对工作精益求精,在他担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这两年间,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这正如最近州委书记胡昌升在全州新闻对外宣传工作书面总结上作出的重要批示所说:‘2013年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取得了具有历史性的突破。在树推先进典型、展现基层干部风采、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加快发展等方面舆论引导有力,为提升甘孜形象、扩大甘孜的影响力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批示:‘很好!谢谢同志们的辛勤劳作,今年外宣成绩甚佳!’无论是下基层开展群众工作,还是‘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群众教育活动;无论是树推菊美多吉这一全国重大典型,还是组织州歌舞团赴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进行演出;无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队伍建设,还是大宣教格局的构建;……他下基层调研的频率之高、工作推进的力度之大、对干部职工的关心之细,他的工作激情、务实风范和人格魄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教育了我们。他在忙碌中上路了,可这一回却再也没能回来……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而感到痛心疾首!”
   亲人哀思念想:“阿妈在盼你回家!”
   自古忠孝难两全。尽管毕世祥大学后先后在州直属团委、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康定县委宣传部、甘孜县委、州外贸局、州旅游局、州政府以及州委宣传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家庭的困难,他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也从不为亲戚朋友和乡亲们谋一己私利,就连亲人最困难、最需要他在身边的时候,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采访中,毕世祥的妻子许惠明强忍心中的悲伤,声泪俱下地说道:“我与世祥总是聚少离多,两人相聚最长的一次是2011年2月份,他因联系石渠县而在2月7日先到达甘孜县,我作为州卫生局工作组成员也于第二天到达。两人相逢时,一位州领导开玩笑说,‘妻子跟着你撵路来啦!’我一脸无奈地说,‘没法嘛!’第二天,我们同路到了石渠。就这样,夫妻俩在全省海拔最高的石渠县共同相处了半个月。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们夫妻俩相处最长也是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他给我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跟着我,富不起来,也穷不到哪里去,当然也饿不死,不要有发财的念头。如果想发财,我在外贸局做松茸出口生意时就发了。’世祥天天这样忙,有时忙得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2010年春节期间,他做完胆结石手术才15天,就赶往雅江县森林火灾现场,指挥扑火工作,整个春节也是在雅江度过的……。”
   在毕世祥的妹妹毕玉的印象中,大哥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似乎只休过两次假,一次是他的儿子毕达读幼儿园时,因大嫂出差在外,儿子无人照料,迫使大哥休假将毕达送往住在都江堰的岳母家;另一次是2010年中秋节,当时阿爸病重,中秋节放假三天,大哥才回到了丹巴的家中。阿爸下葬后,大哥又马上返回了工作岗位。
  “我比大哥小9岁,从高中开始,大哥就一直负责照顾我的学业等;参加工作后,年迈多病的父母就一直由我来照料,家里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是自己扛着,不忍心让他知道。因为,我知道他很忙,怕分散他的精力和影响他的工作。2004年4月20日,阿妈在成都做肾癌手术时,大哥在青海出差;2004年,大哥的丈母娘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2008年1月,阿爸在成都做结肠癌手术时,大哥当时正在外出差;今年4月23日,大嫂在成都动手术时,大哥因忙于工作,连医院都没去,从住院到出院都全靠我们亲戚照料;……直到17日晚上,我们都还没有将大哥遇难的消息告诉阿妈,阿妈还盼着他回家。哎,我们真担心80多岁的阿妈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好。”
   其实,毕世祥的儿子毕达早已习惯了父亲的工作方式。“在我读高中时,爸爸总共来接过我两次,两次都坐公交车。当时,我心里有些不满,我还是要坐轿车!”没想到,爸爸居然对我这样说道,“我没有车,我的车是工作用的,你长大了给爸爸买个车哈!”大四毕业时,我的同学都忙着让家里找工作,可是爸爸拒绝了我的请求。他说,“靠自己才算本事!”2011年,我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森林公安。爸爸在激动之下给我买了一件520元的衣服,这也算是爸爸给我的最大一次奖励。采访中,毕达一边不停地抹着眼泪,一边泣不成声地说:“能得到父亲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爸爸曾不止一次地对妈妈许诺,说等他退休后,一定会陪着妈妈去旅游。从来就教育我要言而有信的爸爸,这一次,说话不算话了……”
  “爸爸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人,他除了干好工作,也有点浪漫。”在毕达的眼中,毕世祥总是忙于工作,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下基层。“每次出差回家,爸爸不一定给我带礼物,但他一定会给妈妈买。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2002年,爸爸被派到美国学习4个月,坐飞机回来时,妈妈让我买了一束玫瑰花,跟她到机场一起接爸爸。当妈妈把玫瑰花交给爸爸时,爸爸突然从里面的衣兜里也掏出了一支玫瑰花送给妈妈,说是从美国带回来的,当时妈妈特别感动。现在,爸爸走了,我是家里的支柱,我必须坚强,扛起这个家……”
   采访中,毕世祥的一位亲属这样说道:“毕世祥对外人好得很,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但家里没有一个人因为他是领导而受到照顾。”
   毕世祥的堂哥曾打算参加州内药品招标,但因为自己的妻子是州卫生局纪检组长,而坚决不准符合条件的堂哥参与竞标。他理直气壮地对堂哥说:“你不能影响弟妹的工作!”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世祥何尝不想抽出时间孝敬自己的父母、陪陪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何尝不想关照自己的亲戚?在亲情与事业、感情与法纪的天平上,他在坚定地选择后者的同时,把愧疚深藏在了自己的内心。
   记得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曾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匆忙上路的毕世祥虽然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和人民,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记者 田杰 )


 

  • 上一篇:毕世祥遗体告别仪式在康定殡仪馆举行
  • 下一篇:州扶贫移民局加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