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成都:下足“绣花”功夫 支持藏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四川日报    2017年12月27日

满怀真情、满怀热忱、满怀责任奋力推进新一轮对口援藏工作

青羊区援建的太阳能提灌站项目。

龙泉驿区帮助建设的甘孜县拖坝幼儿园惠民工程。

双流区援建的巴塘县地巫乡整村搬迁项目。

成都高新区实施“万头奶牛脱贫计划”为贫困户购买牦奶牛。

都江堰市对口帮扶的康定市呷巴乡铁索村250亩蔬菜基地已建成。

温江区援藏干部踏雪访亲。

彭州市引入彭州蔬菜协会、彭州萱源农业有限公司在黑水县双溜索乡俄瓜村建设100亩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图为贫困群众采收蒜薹。

    ■罗子欧(图片由成都市援藏办提供)

  2017年是全省新一轮对口援藏工作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从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出发,新增成都等1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9个藏区县(市)的任务。目前,成都市20个区(市)县承担了省内32个藏区县(市)中19个藏区县(市)的对口支援任务。

  成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担负“首位城市”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援藏工作格局,始终聚焦“精准脱贫”任务,着力增进藏区贫困群众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帮助藏区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深化推进智力援助,不断增强藏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新一轮对口援藏中,成都满怀真情、满怀热忱、满怀责任,大力实施“输血式”资金项目援助、“贴心式”民生事业援助、“造血式”产业提升援助、“共建式”园区合作援助、“参与式”社会力量援助、“交互式”人才智力援助等六大援助行动计划,制定支持藏区产业发展政策10条,五年内将投入援助资金23.68亿元、实施援助项目316个,全力支持我省藏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首位城市担当构建“19+1”援藏新格局

  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成都市在原来10个区县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的基础上,新增10个区(市)县支援9个藏区县(市)的任务,其中阿坝州5个,甘孜州4个。总体目标是,通过援受双方共同努力,协助受援地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

  在明确对口支援19个藏区县(市)的基础上,成都将红原县纳入支持范围,实施4大类18项帮扶项目,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及邛溪镇玛萨村整村脱贫退出任务,形成“19+ 1”援藏格局。

  成都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压实政治责任,坚持领导挂帅,全局谋划,推动全市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先后3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支援工作,专题传达学习中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一个始终坚持、四个更加注重”重大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勇担“首位城市”的使命和责任,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各项援助工作,助力省内藏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大局做出成都贡献。

  成都市委、市政府还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贫困县工作助推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阿坝州、甘孜州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两个指导性文件。

  自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成都各区(市)县进一步强化措施,稳妥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规划编制全面完成,20个区(市)县精准编制了《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五年规划(2017-2021)》,经省委藏区办和省发改委组织专家审核,已由援受双方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援助资金保障有力,20个区(市)县均将2017年度援助资金足额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全年计划到位标准内对口援助资金3.58亿元,实际拨付援助资金4亿元,超额拨付援助资金0.42亿元。援藏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全年重点围绕住房安全、产业帮扶、教育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就业创业、智力援助、社会治理等方面,计划实施援藏项目292个,目前已全部实施。

  同时,各区(市)县不断拓宽参与对口援藏的主体范围,进一步深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企业参与”的立体援藏模式,形成了“区(市)县对县、乡镇(街道)对乡镇、部门对部门”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口援藏格局。

  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蒲江县等区(市)县的143个乡镇(街道)及部门与受援县开展了友好结对共建,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精准脱贫、文化交流、旅游产业等方面,建立起了长效沟通和帮扶机制。积极引导成都市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助推“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吸纳社会力量无偿捐款、捐物4568.8万元,稳步推进对口援藏工作实现全域覆盖,构建起全方位援藏新格局。

    立足精准脱贫增强藏区贫困群众民生福祉

  这些天,78岁的姆斗婆婆和76岁的曲珍婆婆总爱隔三岔五地到甘孜州巴塘县城边上的易地搬迁新房去看看,在那里一栋栋崭新的红藏房拔地而起。很快,他们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两位老人是巴塘县地巫乡甲雪村村民,由于老房子垮塌,去年9月,老人已暂住进县城边的板房。

  地处金沙江峡谷的地巫乡交通不便,离县城有130多公里,开车至少要5个小时;土地贫瘠,常年受干旱和雨水的双重威胁。甲雪村、坝伙村和中真村三个村子均依山而建,许多房屋都因地灾出现裂缝或损毁,这里的老百姓全靠天吃饭,去年这3个村里有44户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

  2016年8月,成都市双流区援建力量积极介入,启动了3个村整村易地搬迁项目,119户595名村民将集体搬迁至紧邻巴塘县城的一块近230余亩的土地上。

  成都始终把保障住房安全、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头等大事”,积极组织力量,充分调动资源,会同受援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建、改造、搬迁实施方案,注重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严格标准,确保安全并突出功能区分,帮助贫困群众如期住上好房子。

  搬得出还能住得下。成都高新区援助整村易地搬迁的甘孜州德格县雨拖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起大棚花卉种植基地,建设幼儿园,花卉基地收入达60万元,现有40余名儿童在该园进行学前教育。

  今年以来,围绕民生工程、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成都启动实施规划项目142个,已投入资金1.36亿元。坚持把资金资源用在基层,用在农牧民身上,更加注重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农牧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更加注重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扶贫开发,让藏区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川西高原,如今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成都市郫都区先后投入2000万元,援建道孚县中藏医院(八美镇卫生院),包括住院大楼、传染病区、附属设施、信息化工程等,让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都市龙泉驿区帮助甘孜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帮助甘孜县中小学校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

  在新一轮对口援藏中,成都始终坚持将精准脱贫、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使援藏工作真正援到点上、援到根上、援到群众心上。

   “输血”“造血”并重不断提升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走进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的成阿工业园,四川鑫炬新兴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一块块云铜,经多道工序处理后,变成光洁闪亮的铜丝。公司负责人称,目前,公司正朝年产5万吨铜丝的目标努力。

  园区内,像鑫炬新兴公司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凭借完善的要素保障和生活配套,成阿工业园,这个由成都和阿坝州共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飞地园区已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产业形态初具规模,园区也因此成为阿坝州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成都市与甘孜州共建的成甘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投入18亿元,完成征地拆迁,2平方公里起步区基本形成承载能力。融捷新能源、天津爱敏特等4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拟投资200亿元,融捷项目一期已动工。

  成都市始终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把产业援助摆在对口援藏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提升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力推进合作共建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和“飞地园区”典范。出台支持阿坝州、甘孜州产业发展10项政策措施,在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涉藏企业上市融资、参与政府投资公司组建运营、共同开展产业招商推介等10个方面深度发力,促进藏区发展方式由“输血援助”到“造血提升”的转变。

  立足受援地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产业之花正开遍川西高原。

  成都市青羊区对口帮扶甘孜州得荣县。在青羊区的帮扶下,得荣县引进雪域天顺黑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朗达村发展黑枸杞种植项目,实现了土地流转增收和就业增收双重叠加效应。

  依托濛阳蔬菜批发市场,彭州市在为黑水县及时提供种植、销售信息的同时,还在批发市场内为其提供销售摊位,把黑水县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

  都江堰、康定旅游联姻,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系列具体帮扶举措,积极推动康定旅游产品升级,提升康定旅游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成都帮助藏区不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现代农牧、绿色能源等优势产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扶智更扶志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高原的冬天特别寒冷,不过,这阻止不了援藏干部们走乡进户的步伐。

  只要一有空,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系统援藏领队何逊就会深入到炉霍各中小学、村级教学点,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大量的调查研究,何逊制订了《炉霍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内地学校管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引进高原,先后有11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炉霍开展了送教活动,以送教讲学、异地代培的方式提升了炉霍一线教师的专业素养,全县教育管理水平在短期内上了新台阶。

  还有许许多多像何逊一样的援藏干部、专业技能人才,每天奔走在广袤的川西高原上,为藏区群众送去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新技能、新知识。

  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援藏队伍。

  成都集中选派532名优秀干部人才到藏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挂职帮扶。采取“1+N”、“帮传带”、教师“讲师团”和医技“专家组”等形式,安排规划、建设、教育、医卫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970人到藏区开展帮扶工作。采取联合办班、异地调训等方式,帮助阿坝州、甘孜州培训干部人才0.88万人次,接收藏区优秀党政干部及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到成都挂职锻炼282人。

  在成都高新区的援助下,“德格南派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建成开校,德格县终于有了自己培养藏医药人才的专门基地,为促进南派藏医药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以来,成都各区(市)县持续开展“烛光培训计划”“天使培训计划”等活动,以工作交流、短期跟班、项目合作等形式帮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137人。统筹抓好青年人才储备,实施格桑梅朵绽放工程、“雏鹰”培育工程等,2017年藏族地区共计选派700余名学生来蓉接受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

  以就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促增收转意识。实施20个区(市)县结对帮扶藏区贫困县就业扶贫行动,采取产业引领、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智力援助等方式扎实开展就业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分别在藏区6个县开展就业精准脱贫现场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1.6万余个,达成用工协议2000余人。

  成都市还制定出台《藏区“9+3”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通过落实扶持政策、提升就业能力、畅通就业渠道、促进人岗对接等措施,帮助藏区“9+ 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截至目前,成都市承训藏区“9 + 3”学生10748人,已毕业8235人,实现初次就业6840人、参军485人、升学777人,初次就业率达98.38%。

  多举措、多渠道、多途径联合发力,成都为藏区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带不走的优秀干部人才,为我省藏区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社会构筑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为藏区长治久安培育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 上一篇:我省首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 下一篇:州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明年1月3日至5日在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