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农牧民夜校”照亮群众脱贫路

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16日

  我州2679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累计培训55.58万余人次

    本网讯(本网记者)记者日前从州委组织部获悉,我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将“农牧民夜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把夜校教学与州委中心工作有效对接,把组织要求和群众需求有机结合,有力有序推进夜校工作落地落实。目前已完成2679个农牧民夜校建设任务,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培训农牧民群众达55.58万余人次。

    坚持标准、整合资源,确保夜校建设规范有序。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规范建设。各县(市)成立了以县(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农牧民夜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夜校“一周双通报”制度,实行台账管理,每周两次收集汇总建设情况,通过手机信息和工作简讯等方式,向州县主要领导、组织部门负责人通报。明确将“农牧民夜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和“五个一”帮扶力量考核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各县(市)按照“四个一”条件和“八有”标准,及时落实场地,配置收视系统、教学用具等设施设备。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范围明确夜校负责人,确保夜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整合培训资源,择优选聘教师。从基层干部、“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学校教师、医务人员中择优选聘专兼职教师,确保每所夜校专兼职教师达到6名以上。“农牧民夜校”师资实行层级培训机制,由州级部门负责各县系统内师资人员培训,县级部门负责乡(镇)、村师资人员培训,切实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充分利用“三学院三基地”、各级党校、院校等优质资源,建立夜校师资专门培训基地,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确保每年对每名教师进行1次培训。三是精心配置教材,紧贴需求导向。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围绕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在群众和夜校教师中开展教材需求情况大调研,收集建议意见200余条。重点开发引进了一批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农牧业技术、先进典型等类别教材15万余套。同时,以群众感兴趣、学得懂、用得上为目标开发译制了一批藏汉双语教材。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夜校培训取得实效。一是围绕州委中心工作,实现“五个”对接。以省州教育培训大纲为基础,结合党委中心工作,推动时事政策教学与群众工作对接,专题开展爱国守法感恩教育和“惠民资金构成情况”培训,教会群众算明白账、做明白人,引导群众树立“知恩”“感恩”意识;推动法律法规教育与依法治州对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宗教政策、反分维稳等方面培训;推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脱贫攻坚对接,开展传统民族工艺加工制作,青稞、核桃等农产品种植,藏鸡、藏猪等特色养殖,藏民居旅游接待等方面技能培训;推动文明新风教育与城乡提升对接,开展健康乡风民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乡村环境保护等培训;推动文化科普教学与地方病防治对接,开展包虫病等地方病预防与治疗培训。二是统筹各方力量,“菜单”式开展教学。正视种养殖技术、医疗卫生等师资紧缺问题,由州县组织部统筹协调,从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大中院校中抽调或聘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建立了州级100余人、县级50余人的巡回师资库,采取“群众点菜、乡镇下单、组织配菜”的模式分级分类开展巡回授课。三是针对流动分散实际,开办“帐篷夜校”。尽管实施了牧民定居点建设,但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未变,立足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常年游牧,农牧民随季节采挖虫草、松茸等实际,组建“帐篷夜校”,深入边远村寨、草原牧场、虫草松茸采挖区,以草原课堂、马背课堂等流动方式对农牧民群众开展教育培训。四是突出作用发挥,拓展服务功能。依托夜校平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梳理解决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夜校,开展电商业务指导,助力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夜校服务功能。

    强化督导、从严考评,确保夜校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开展定期督导评估。以乡镇为单位,每半年一次,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夜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教材、组织管理以及群众学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对排名靠后的限期整改。二是实行双向考评制度。采取教师测试学员、学员测评教师的双向考评制度。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每两个月对参训农牧民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公示,对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奖励;学员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分值测评,将教师工作绩效与学员成绩和测评打分相挂钩,对学员成绩好、测评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 上一篇:我州各级各部门掀起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热潮
  • 下一篇:王东明: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