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如椽大笔绘锦绣-我州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纪实

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23日


    

    丹巴县半扇门乡大邑村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共同劳作。

    编者按

    过去的一年,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州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以“六大战略”为抓手,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六大战略”是“五大发展理念”在甘孜的生动诠释,也是省委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在甘孜的生动实践。实施“六大战略”是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是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的重要载体。“六大战略”实施一年来,我州在扶贫攻坚、依法治州、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迎接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展示“六大战略”取得的成效,凝聚民心共识,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攻坚决胜 实干兴州——“六大战略”实施一周年特别报道》栏目,敬请关注。

    ■本网记者 陈斌 /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州举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实现了全州32275人脱贫、281个贫困村退出,均占目标任务的100%,实现了首航成功。

    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近几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高寒牧区这一难点、精准扶贫这一关键、基础扶贫这一重点、产业扶贫这一支撑、就业增收这一核心,紧盯全州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从一村一户的实际出发,精准落实、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推动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州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全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任务极其繁重。如何补齐短板,实现全面脱贫?这是全州上下形成的共识,也是全州各族贫困群众的深切期盼。近几年,州委、州政府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全面脱贫”的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精准识别牢基础

    “您家有几口人?劳动力有几个?家庭经济收入怎么样?”,“您村有多少贫困户?主要产业是什么?”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走进我州各个乡镇,随处可见扶贫工作组走村入户的身影。

    如今,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生活仍然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强烈的愿望。自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我州迅速掀起以“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为统领的精准扶贫热潮,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如何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帮扶?为解决扶贫政策“大水漫灌”现象,我州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省委的相关要求,下派第一书记进村入户,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结合实际搞帮扶,改变扶贫模式,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色达县杨各乡下甲斗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多数村民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十分困难。对此,来自省民宗委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从机关到贫困农村,工作对象变了,交流方式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我们要弯下身子、放下架子,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张宜告诉记者,闲暇时间,他都在村里转悠,和村里贫困户拉家常聊天,尽力了解村民们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

    为了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张宜还入户进行调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列出贫困问题清单,编制出全村项目规划。

    “只有坚持从小处做起,群众才能从大处受益;我们要多为贫困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张宜告诉记者, 驻村第一书记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接地气、通民气、聚人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攻坚克难、引领示范,凝心聚力办好惠民实事。

    据色达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做好精准识别工作,他们统一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流程图,明确致贫原因参考选项,从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推荐、走访调查到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会评议审核等全过程都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各驻村第一书记逐项落实、逐户核对,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的精准帮扶方案,做到了“镇有策划、村有谋化、户有计划”的“挂图攻坚”,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实现扶贫方式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挂图作业战贫困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泸定县冷碛镇尖茶坪村,看到该村多年泥泞不堪的主干道硬化了,进村入户的自来水工程正紧张地施工,到处都是繁忙的建设景象。

    村委会主任余应清指着村外的主干道告诉记者,这条长14公里的土路前年硬化后,村民出行再也不用发愁了,地里种的农产品运输也方便了。

    尖茶坪村位于泸定高半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是全镇唯一的贫困村。余应清介绍,除了这条道路外,尖茶坪村还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铺设自来水管道,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实施危房改造,解决贫困户无房可住的问题。同时,村里还依托 “牛背山”这一旅游名片,本着“以旅带农、农旅结合”的思路,坚持政府、金融和市场共同发力,深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构筑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

    在苹果种植示范园,说及该村的脱贫产业,村民李军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村里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丰收了,他家分得5000元,闲时到苹果种植示范园打工挣了1.2万元。年底,合作社养殖的藏香猪也能变现,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照这样计算,今年脱贫应该没问题。

    据了解,为发展致富产业,尖茶坪村在种植业上推广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亩。该村还依托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精准聚焦村里蔬菜种植贫困户,给予资金补助,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增收。在养殖业上,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与农业生态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专业合作社,养殖藏香猪,预计2017年可投放仔猪500头,实现利润20余万元。

    记者在尖茶坪村村委会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扶贫攻坚要点示意图,贫困户信息统计表等图表,对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以及每户的帮扶措施都详细列了出来,进行一对一帮扶。

    泸定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建档立卡的摸底情况,泸定县全面推行挂图作战,采取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办法,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近几年,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原则,泸定县对建档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挂图攻坚、挂账销号”,实施精准攻坚。县、乡、村三级全部实施挂图作战,挂账销号。

    “针对贫困村,县、乡、村三级坚持把资金、项目、物资等倾斜投放到最需要的社和最需要的户,通过挂图作战,做到帮扶精准,实现精准脱贫。” 泸定县委常委、副县长甲足约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按照“政府指导、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发展机制,立足高半山适宜的自然气候,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农房“五改三建”、“六通”“四化”工程建设,助推贫困村老百姓脱贫致富。

    壮大产业摘穷帽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只有明确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聚焦产业,才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精准扶贫,丹巴县在贫困村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在做大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同时,还依托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

    素有“千碉之国”美誉的丹巴县梭坡乡宋达村,常年游人如织。自从村里通电通路后,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纷纷办起民居客栈,吃上了“旅游饭”。

    宋达村地处高山峡谷,过去,村民们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村里的贫困户占了一半。近几年,县乡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问计于民,转变思路,寻找“立村之业”,拓宽“致富之路”,提出“旅游兴村”,帮助村里组建旅游管理机构,重新修建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和综合服务点等旅游公共设施,然后“打包”移交给村里。如今,村里硬件齐全,旅游产业办得红火,村民收入可观。

    “过去,丹巴是农业大县,但依靠传统农业,村民增收难、发展难,扶贫效果始终难以提高。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在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上下足功夫,改善村级交通设施、改造农房、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如此,县上还帮助各村成立合作社,引导困难群众利用本地优势产业以‘支部+合作社+市场’的形式,抱团发展。现在,村村有产业,户户见收益。”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说。

    何文才告诉记者,为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县上启动了产业扶贫方案。选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选定带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选定派驻干部进驻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选定乡村干部、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和派驻干部共同组成帮扶工作队;选定脱贫致富帮扶责任干部。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载体;有一个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发家致富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有派驻干部对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贫困村有一个扶贫工作队专项负责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户有一名责任干部结对帮扶。切实做到帮扶目标任务、规划计划、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管理“五到村”,结对帮扶、脱贫计划、产业培育、跟踪监测、效益体现“五到户”。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这既是我州各地在培育村级主导产业中的主要做法,也是做强我州村级产业的关键。

    “精准扶贫就是要摒弃过去政府是‘救世主’的认识,而是要让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移民局局长杨庆华向记者介绍,自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全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整村推进”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立足村情实际,注重大力开展产业扶贫,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依托地缘、资源和产业等优势,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大棚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林业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各村的产业发展,切实带动农户增收。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产业脱贫的蓝图已经绘就。近两年,我州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2016年完成的280个贫困村退出、832334536人脱贫的战果和2017年1个贫困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和1171848525人脱贫的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最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速提质提效;我州各级各部门围绕以问题为导向的“歼灭战”和以考核为导向的“整体战”,立下军令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依据专项扶贫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行业扶贫资金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支持,努力完成全州1360个贫困村、4.8433万贫困户和19.7464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任务,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 上一篇:十一届州人民政府召开第40次常务会
  • 下一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