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活力四射创未来

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我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图为我州炉霍县颁发首张不动产登记证。(州国土资源局 供图)

    ■本网记者 陈杨

    今年11月,经省委改革办、省全创办、人民网四川频道对各市州、省级部门推荐材料进行组织评审,确定我州《甘孜州组建投资发展、旅游发展、能源投资三大集团,助推甘孜发展》案例入围 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50个候选名单。

    地处边远、气候条件恶劣的我州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这是我州紧跟中央、省委步伐的结果;是州委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改革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展取向、完善工作体系、突破重点难点的结果。

    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积极承接一批、继续深化一批、自主启动一批”的思路,及时对接出台一批贯彻中央、省委改革部署的专项改革方案,主动谋划一批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专项改革方案,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成就历史荣耀;改革,铸就未来辉煌。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农业农村改革;从教育体制改革,到卫生体制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纪检体制改革……一项项改革成果犹如春花竞放,一股股浓浓民生情怀似甘露滋润着百姓心田。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全州全面深化改革正入深水,扬帆启航,全速前进。

    三大集团组建

    全州国企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较大差距,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少、两小、三弱”。

    一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现有国有企业中传统型企业居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优势资源的国企少,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开发特色资源的国企少。两小:一是企业资产总量小。截至2015年底,全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9.43亿元,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倒数第三,仅排在达州市和阿坝州的前面。二是企业规模小。全州国有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居多,没有一户大型企业,没有一户上市企业。三弱:一是盈利能力弱。截至2015年底,全州国有企业95户,其中:盈利企业53户,盈利面56%,盈利合计2011万元;亏损企业38户,亏损合计3265万元。二是核心竞争力弱。全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在优势资源开发进程中,国有企业明显弱化,在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中参与开发的份额较少。三是管理运行弱。企业法人治理作用未充分发挥,“三会”各负其责、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约束机制还需一步完善,还存在管理不规范,企业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201510日,州委书记刘成鸣专题听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工作情况汇报,针对国有企业“个头小、很分散”的短板,进一步要求“加大对现有国有企业整合力度,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集团公司,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16,我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州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会议原则同意整合现有国有企业和优势资源,去短板、促发展,组建甘孜州投资发展集团、甘孜州旅游发展集团、甘孜州能源投资集团。21,十一届州政府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甘孜州投资发展等集团组建方案》。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积极努力配合下,三大集团6月底完成了工商审核取得了集团登记证,标志着三大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圆满完成。

    三大集团组建,实现了我州国有企业成功转型,极大地解决全州国有企业量小质弱,布局分散,主业不突出问题,促进了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大集团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六大战略。”抓发展、搞经营,思路清晰、主业突出,必将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切实促进全域旅游、水电业、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矿产业的有序开发,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

    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

    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今年84日,仅用了两天时间,四川上润康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毕代兵就在州政务和交易服务中心大厅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企业公章等相关证照。这是我州推行“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以来,首次发出的相关证照。毕代兵感慨地说:“以前我也办过企业,把所有的手续、证照办完,至少也要二十多个工作日。我真是没有想到,这次来甘孜州投资办企业,这么顺利就把手续全部办完了,还不用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真是太方便了”。他用了“快捷、轻松、省钱”三个词语来形容这次办理投资创业手续的过程。

    去年以来实施的商事制度改革得到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州率先在全省实施的“先照后证”试点改革取得成效,市场主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增长率排在全省第一,有力促进了就业创业,同时,也让我州市场主体优先分享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按照中央、省、州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新要求,州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再添举措,不断深化改革,为即将在全国推行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重大改革工作做好准备,今后,市民在我州创业开公司将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是我州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州工商局牵头,州质监局、州(市)国税局、州地税局、州(市)公安局、州政务和交易服务中心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州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申请设立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按照 “一表申请、一窗收件、并联审批、三证统发”的模式,由申请人一表申请,经州政务服务大厅“三证统发”窗口统一收件,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等各部门资料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三证统发(含企业公章)。

    过去,投资者在我州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按办理流程,需要分别前往工商、公安、质监、国税、地税等五家单位,依次办理相关证照和公章,最快也要二十个工作日以上。实行“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后,将以往繁琐的各类手续集中到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理,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路途,只要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齐备,在五个工作日内就可全部办理完毕,行政部门在办理过程中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投资者。

    “一窗受理,三证统发”改革的实行,将极大简化准入程序,改进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相关部门将利用我州率先在全省搭建的甘孜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企业信息推送和共享,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认,提高行政效率。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进一步激活了全州市场。我州“先照后证”改革试点实施以后,全州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仅在2015年,全州就新登记市场主体7310户,同比增长7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新增市场主体实现注册资本71.9亿元,同比增长62.8%,提供2万余人就业。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互联网+”,公示系统力促多部门“合奏”。我州在全省率先开发“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1个市场主体数据中心、1个部门协同平台、1个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示平台、1个效能监察平台)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托政府外网,连接全州400余个职能部门,完善信息上传、提取、交换,分类使用,现场核查,交叉比对等工作机制, 使“先照后证”工作更具指向性、针对性、时效性。

    宽进严管,工商登记事项全面“瘦身”。立足州情实际,我州印发了“两个方案、一个办法”(《甘孜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孜州“先照后证”试点工作及后续市场监管方案》《甘孜州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改革的步骤、方法、实施部门和时间节点。大胆突破,切实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将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由原来的130项缩减为13项,将113项前置许可事项改为后置事项,确保了市场主体“宽进”到位。同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各部门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对前置改为后置的113项许可事项进行清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实现前置改后置的有序衔接,确保了市场主体“严管”到位。

    理念超前,商事制度改革率先“领跑”。我州在“先照后证”改革试点中,首创“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工作机制,明确市场监管主体、厘清市场监管责任、防止市场监控真空,确保相关审批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创新通过推送平台将工商登记信息准确推送到职能部门和告知市场主体相关许可项目和部门的“双告知”制度,打破了原来注册登记部门与许可审批部门信息分割,导致行业主管部门对于监管对象实际情况不能完全掌握的弊端,改革后市场监管部门把企业的“出生证明”第一时间告知许可审批部门,实现监管无缝对接。

    农业农村改革有力推进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十月的甘孜高原生机盎然,产业富民深植甘孜大地,“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深入人心。田野里,蔬菜大棚如波浪起伏;村舍旁,各类畜圈整齐排列;草原上,座座帐篷迎来八方游客。

    我州切实加大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制订了《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及《甘孜州州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孜州州级家庭农场认定办法(试行)》《甘孜州“一村一品”示范村(乡镇)认定标准及申报程序(试行)》共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评)定管理办法及申报程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章立制,引导规范经营,促进健康发展。争取省财政项目资金支持。目前,已上报2016年省级财政扶持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9个,争取扶持资金450万元。

    目前,全州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摸底调查126280亩,外业调查126280亩。其中:康定市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当前正在进行公示修改,开展资料整理工作。今年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完成90%的确权登记任务。截至目前,全州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4.47万亩、流转林权20余万亩。同时,州林业局要求各地林业部门严格按照《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展林权流转相关工作,有效规范集体林权流转,防止“三过”(面积过大、周期过长、价格过低)现象发生,充分保障林权所有者合法权益,并力争开展林权流转交易州级平台建设前期工作,为全州林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随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革等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特别是九龙县作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改革省级试点县,正在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县小型水利设施的调查摸底,其余各县(市)也正在积极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摸底调查工作。同时,全州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改革步伐加快。

    着力建设特色农业、林业基地。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和南部特色农业走廊)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举办了全州特色产业发展培训会,将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力争到今年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万亩,其中:水果12万亩、蔬菜15万亩、油菜10万亩、黑青稞5万亩、紫皮马铃薯3万亩、中药材4.5万亩、食用菌0.5万亩。紧紧围绕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目标和“以一促二带三”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示范区—扩展区—辐射区”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增措添力全面推进2016年全州特色林果基地建设7.23万亩任务,落实地块、种苗,储备肥料,并将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找准产业扶贫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力争在贫困村建设一批林业产业基地助农增收。

    森工转型

    在全国开创森工企业转型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事业先河

    今年1018日,鲜水河畔秋色迷人,政商贤达云集,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揭牌。此举不仅在全国开创了森工企业转型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事业的先河,也标志着我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体系建设拉开帷幕,甘孜生态文明建设翻开绿色发展新篇章。“过去,别人要问我是哪里人,我会告诉他我是山里人;现在,别人再问我是哪里人,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我是公园里的人。”在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揭牌仪式上,一群身着鲜艳的明黄色森林公园制服的管理人员聚在一起,兴奋地说着自己的身份变化。此前,他们是道孚林业局造(护)林员;再以前,他们是道孚森工局的伐木工人。

    道孚森工局成立于1971年,经营森林面积600多万亩,在森工生产时期,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天保工程启动,全局职工转战生态建设主战场,投身森林管护和荒山荒坡造林,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 “山上的树越长越粗,巡山路上看到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黑熊、岩羊、马鸡、金雕常常能看到哦。”木茹林场职工靖康惊喜地向记者描绘着林区近年的变化。

    早在2013年,道孚林业局就申报设立“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这一构想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在各级努力下,今年328日,国家林业局下发文件批准“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省林业厅、州委州政府同意给予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扶持。“这是我局在绿色发展大潮中的再次转型,企业发展有了新的明确目标,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道孚林业局局长龙波说。 森工管护区变成国家森林公园,森工局管护人员变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者、绿色文化传播者和生态环境保护者,道孚森工局的发展方式也必然迎来华丽的转型,全州森工企业改革和森林公园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道孚县政府县长杨国清告诉记者,道孚县将以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契机,以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牧旅结合的方式,加快全县精准扶贫的步伐,将道孚从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资源强县,助推道孚2020年实现全民小康。

    “十三五”期间,我州拟进一步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和国有林区改革,建设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16个,争创全国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示范区,集中打造森林公园整体品牌,实现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

    把准节拍

    改革试点有序实施

    近两年来,上级安排在我州试点改革任务9个,其中中央和国家部委部署的国家层面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层面部署的改革试点项目6个。我州承担的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涉及经济体制改革2个,农业农村体制改革2个,教育体制改革1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个,社会治理体制改革2个。

    根据《四川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9112016年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甘孜州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向全州12000余名教师释放的又一改革红利。

    此次改革适用对象涵盖全州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市(州)、县(市、区)教研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旨在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我们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教育发展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崭新的春天。”职称制度改革,这是近几月来教师行业里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康定中学校长陈军表示,以往不少优秀教师在35岁左右就评了副高职称,失去了上升的空间,丢掉了继续进步的动力;这大大限制了教师队伍能力潜质的充分发挥和业务能力的持续发展。增设正高职称让优秀教师有了更高的期盼,并且带来工资待遇的实际提升,对于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意义重大。该校一名十年前就评了副高职称的资深教师振奋地告诉记者,“原以为自己的职称生涯早已结束,没想到还能朝着‘正高’再冲一把,感觉一下子又找回了三十几岁时的干劲!”

    州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李国平告诉记者,按目前全州12000余名专任教师的总数来算,此次“副高级”职称比例调整,理论上将为全州增加近1000个“副高”岗位,同时还会腾出同等数目的中级职称岗位,总共会有2000名左右教师的职称会因此提升。

    在康北中学任教的向宜今年刚到申报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她告诉记者,按照以前的情况,她今年连提交申请的机会都没有,这次改革使得学校中级职称申报名额增多,她也顺利参与了申报。同时,向宜也表示“名额增多让更多教师有了快速晋升职称的机会,这对全州教师都是一件好事,不过名额增多并不意味着教师们就能坐享其成,一定要勤学苦练,以师德风尚和业务能力作为职称晋升的基础,并以此为动力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甘孜这片热土,所经历与所收获的,必将树立起又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


  • 上一篇:依法治省年度大考开启
  • 下一篇:严格执行纪律 确保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