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万水千山都是脱贫主战场

甘孜日报    2016年09月27日

——四川省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脱贫致富
    
    炉霍新村美如画。 张光明 摄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刚过去的夏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吸引了数百万旅游者。讲不完的格萨尔故事,唱不完的康定情歌,游不尽的雪山草地……自2011年甘孜州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以来,依靠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甘孜处处成为景区,农牧民也依靠旅游业的强力带动实现致富奔小康。
    旅游业成脱贫攻坚主力军
    甘孜州的面积接近山东省,境内有数不清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浓郁,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相对滞后。此前,甘孜曾做过多种努力,探索过工业、矿业等,最后都被证明不可持续。“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甘孜最具潜力的就是旅游。”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说,“旅游产业是甘孜综合效益最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施全域旅游,是造福百万甘孜百姓的必然选择。”
    2011年,甘孜州提出“全域旅游”,从全境打造到全民参与,立志要让整个甘孜州处处是风景,使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2012年,甘孜州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将生态保护作为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注重文化传承,规范旅游行为。2013年,甘孜开始在全州设立全域旅游示范区。2014年,甘孜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通过系列推介活动扩大了知名度。2015年,海螺沟、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等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旅游业发展被列入甘孜州专项扶贫方案,成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今年2月,甘孜州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全域旅游助农牧民致富
    刚开业不久的康定市木雅景区,开发公司的部分股份属于当地贫困群众,他们以资源入股。农牧民们将世代居住的村寨乡土变成了股份,贫困户优先被安排到公司工作,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贫困户不但能脱贫,而且能致富。
    像木雅景区这样的例子正在甘孜州迅速增多。甘孜各级政府还通过基础设施等投入,不断改善乡村条件,助推农牧区彻底脱贫,让农牧民的资源变成财富。
    在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当地群众建起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品开发型旅游扶贫基地,联合企业在村上建设鲜奶加工基地,贫困户人均可增收2500元。
    “十三五”期间,甘孜州要让18个县市的1360个贫困村、19.36万人脱贫。政府通过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式,让农牧民与旅游紧密相连。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肖锋介绍,甘孜州今年瞄准脱贫摘帽的281个村,积极创建1个旅游示范县和11个旅游示范村,为全州探索出更多旅游扶贫的方法。
    推动藏区发展转型
    全域旅游,推动的是整个甘孜州藏区面貌的改变。
    伴随以旅游通达为核心的交通建设,甘孜等级油路通村进寨。曾经是贫困县的稻城,去年共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1.7万元。
    甘孜州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将产业富民和扶贫攻坚紧密结合,依靠农牧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圣洁甘孜”品牌。环贡嘎山旅游环线、南部环亚丁旅游环线、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成为旅游品牌,穿越甘孜州的国道317、318线被誉为最美的旅游大道。
    与此同时,依靠旅游的牵引,甘孜州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加快发展。各种特色文化与旅游展演相结合,得到延续发展;州民族博物馆布展、州民族体育馆等文化项目建成;特色中藏药迎来发展良机,仅今年上半年全州就完成制剂产品90吨。
    
    
  • 上一篇:重拳出击抓整治 攻坚克难勇担当
  • 下一篇:​十八届六中全会10月24日至27日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