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惠寺惠僧话感恩

甘孜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我州寺庙“五通”通到僧尼心坎上
    ■本网记者 田杰 陈杨 马建华
    5月22日,色达县纷纷扬扬下起了一场小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青草香味。在距离县城6公里的洞嘎寺,65岁的牧民布托与其他信教群众一道,一边摇着经筒,一边围着干净整洁的寺庙虔诚地念着经。
    下午两点半,在洞嘎寺寺管会副主任投丘的带领下,寺庙僧人缓缓地打开寺庙大殿大门,方便信教群众进殿祈福。
    投丘今年已经62岁,谈起如今的宗教政策,他情不自禁地连声称赞。他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党和政府开明有序的宗教政策,让僧人才得以安心修行,使得群众信教自由。
    投丘说,“洞嘎寺是一座红色寺庙。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途经色达县,在洞嘎寺进行了短暂停留,与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专门为穷苦人打天下;红军路过藏区,保护寺庙,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买卖公平,绝不乱拿群众的东西。’对红军的称赞,我很小的时候就耳闻目睹,现在红军故事还在色达世代传颂。”
    1936年6月,由朱德、贺龙、任弼时、徐向前等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李先念同志率领的第三十军八十八师、骑兵师和红五军总部五局作为先遣军,于6月下旬从甘孜出发,为左纵队后继部队筹集粮食和探路;7月6日,左纵队二方面军从甘孜东谷出发,在色达知清沟与三十二军会合后,翻越塘谣沟顶。
    位于色达县城西部6公里的洞嘎寺,因山形像海螺而得名。红军长征进入色达牧区以后,由于牧区无粮食和住房,加之气候寒冷无燃料,早晚温差大,面临各种困难,使红军生存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该寺高僧翁布白玛多吉为红军官兵提供大量住房、粮食、炊具、马匹,以帮助困境中的红军战士。红军在该寺前后休整达20天以上,为感谢寺院的帮助,红军向寺院赠送一面书有“蕃汉是一家”的锦旗,并留下了朱德总司令亲自盖上大印的粮食借条。
    “到如今,党委、政府仍然十分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为寺庙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和通通信,僧人们的学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投丘指着通往寺庙的公路波形防护栏对记者说,“寺庙修建在半山腰,为了保护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安全,去年政府专门为前往寺庙的公路安装了防护栏”。
    寺庙的基础设施变好了,困难僧人生活学习也有了保障。寺管会工作人员尼玛告诉记者,洞嘎寺有22名僧人享受了低保政策。
    据州同心同向活动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州委、州政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惠寺惠僧政策,争取落实中央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多元,每年争取省级寺庙危房维修资金900余万元,州县安排了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寺庙水、电、路及危房改造,在267座寺庙实施“五通“及危房建设工程,政府资助3.9万困难僧尼参加医疗保险、1.2万僧尼参加养老保险。全州藏传佛教寺庙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僧尼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宗教界人士切身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关爱,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互信、密切了联系。
    在采访中,僧尼们感慨万端地说,电亮了,不仅照亮了僧尼的房间,更照亮了僧尼的心灵;路通了,不仅通畅了僧尼的脚步,更畅通了僧尼的情绪;水来了,不仅解决了身体之渴,更解决了健康之需;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报纸了,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更开启了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医保、养老等社会福利享受了,僧尼们没了后顾之忧,才能潜心修行。
    “洞嘎寺是一座红色寺庙,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爱国爱教、持戒精修,既管理好寺庙,又服务好信教群众,决不辜负党委、政府对寺庙的关心和对僧尼的关怀。”投丘话语坚定地说。
    
    
    
  • 上一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 下一篇:宜宾市援藏工作组与我州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