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雪域天路变通途

《甘孜日报》    2015年01月16日

——我州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盘点(上)

已建成通车的国道317线路面。
   2012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精诚团结,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攻坚年、会战年、决战年的不懈努力,共完成投资近300亿元,其中2012年首战之年就完成投资93.28亿元,相当于全州“十五”和“十一五”十年时间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完成投资过100亿,集中攻坚这三年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均排名全省第一。开工建设交通重点项目30个,建设里程达3050公里,完成21个项目,2700余公里建成通车,除得荣、乡城两县外,其余16县都通三级以上等级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网络体系;路面舒适度、安全性大大提高,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多年以求梦寐的雅康高速公路全全面开工建设,三年交通建设集中攻坚,对甘孜交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就连援助我州的广东省相关领导看到了这些新建的公路也赞叹不已。
  ■本网记者 张涛 文/图
  2014年,注定是一个甘孜州人民期待和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川藏公路正式通车已经整整六十年,这一年,在全国瞩目下,西藏扬起了建设全民小康社会的风帆,也是在这一年,作为川藏门户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迎来了三年交通建设攻坚大丰收的一年。全州“25+1”项目初战告捷,甘孜交通“脱胎换骨”,康巴大地铺就了一条条生态环保的快速通道、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民生改善的致富通道。当地干部群众自豪地说,“甘孜铺就的,是咱们老百姓的致富路,是甘孜底部突围、跑步奔小康的崛起路。”
变甘孜之“痛”为甘孜之“通”
  自古以来,我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担着东屏四川、南控云南、西摄西藏、北啸青海的战略作用。在国家领导人的战略视野中,曾赋予了“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的甘孜重任。而甘孜的“通康”之路并不平顺。由于我州地处中国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面对青藏高原东南部雄壮巍峨的重重大山,面对高海拔带来的各种施工风险,面对雪崩、泥石流、洪水、塌方等无处不在的自然灾害,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攻坚克难、拼搏奋战,在甘孜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筑路故事。
  几经风雨、几经变迁、几经拼搏,茶马古道上的铃声已经远去,老川藏线上的筑路英灵也已化作历史尘烟,而甘孜大地上的交通艰险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内地与藏区的沟通交流日趋频繁,甘孜交通的历史短板逐渐显现。
  守着大自然赋予的壮美风景,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明,守着漫山遍野、无处不在的丰富资源,甘孜人却要承受“出门难、行路难”的天然之痛,经济社会发展处处乏力。叹交通、怨交通是全州人民多年来的共同情绪,思交通、盼交通也已成为全州人民深入骨髓的共同心愿。百万甘孜儿女期待着天路的通畅,党和国家清楚的认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需要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享受到时代进步的成果,一项振兴甘孜交通的方案呼之欲出。
  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甘孜州要集中力量打一场交通翻身仗”和“努力争取一年小变样、三年中变样、五年大变样,从根本上改善藏区交通条件”的重要决定。决策、动员、《2009-2012年甘孜州交通建设推进方案》吹响了甘孜州交通建设攻坚的号角。振奋的消息,让人喜出望外;惊人的投入,更是令人难以置信。2012年至2014年,国家投入300多亿元巨资,改造我州境内的国省道和重要出州通道、经济干线及旅游公路24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4500公里,实现全州国道公路和90%的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达三级以上。
  2012年3月,我州启动了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活动,按照“增强密度、提高档次、形成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思路,努力构建起“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的综合交通大网络。 
  集中攻坚砥砺奋进
  皑皑白雪覆盖高耸云端的大山,微微山风吹拂着广阔无垠的高山草甸,远处牦牛在悠闲着吃草漫步……在这美丽如画的背后,一场与高原反应、与大山峡谷较量的交通建设攻坚拉开了序幕。
  然而,现实无情地摆在决策者和建设者面前,我州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北部高原与南部河谷海拔高差达3000米左右,且地域辽阔,运输不便,其大部分建材需要外购,运输距离远,县与县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内地的5倍,单位造价是内地的2倍,要解决县与县之间的通道所需公路建设投资是内地的10倍左右。
  行走在我州交通攻坚的各个主战场,记者发现,在不少建设项目工地上,都建有专门的供氧室、医务室,有的还与附近县城医院建立了救护机制,一旦施工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现象,便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尽管如此,各个标段施工人员的更换频率均达到了8次以上,最高的标段则突破了25次。
 雀儿山,藏语名叫“措拉”,意为“山鹰都飞不过的地方”。民间俗语有云,“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这里常年冰雪覆盖,莫说干工程了,仅仅在这生活下来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作为甘孜交通三年攻坚一大硬骨头的“雀儿山隧道”,工程全长7079米,世界第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环境异常恶劣。
  在雀儿山动土,有“三高三低”——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气温低、气压低、含氧量低。最初的130米,打得异常艰难,高难度的围岩——冰、砂混着塌落的碎石,结构松散破碎,一挖就大量涌水。高原缺氧,功效极低,工人们几班倒,24小时不停工,每天进尺只有0.5米。
  在雀儿山项目Q2标项目部驻地,正在吸氧室吸氧的隧道综合作业队队长林修建刚从隧道内作业出来,这位有着15年隧道施工经验的作业队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挖隧道同内地比起来完全是两个概念,正常施工没几个月就不说了,更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调换太过频繁。今年2月10日我作业队招的24名宜昌来的工人在项目部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全部撤了,他们不干了。这怪不了他们,我项目部所处海拔4270米,刚来项目工作的职工和劳务工有约60%——100%的人均发生急性缺氧反应或者疾病,严重时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现象。仅去年一年,作业队来来回回就更换了400多人次。”
  雀儿山隧洞的建设,见证了甘孜筑路大军的艰辛与付出,也见证了一种创造与收获。雀儿山隧道工程是甘孜26个交通项目施工条件艰苦的缩影,是甘孜交通建设集中攻坚、砥砺奋进的印证。
  据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冉义介绍,为了贯彻落实好州委州政府交通三年攻坚的部署和要求,打好三年交通攻坚战,全体甘孜交通人和全体参建单位、参建员工认真践行“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交通核心价值观,克服了高原气候恶劣、施工条件差等许多的困难,始终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建设。每个参建员工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地困难,始终保持昂扬地斗志,为筑好天路、畅通甘孜付出了心血,为甘孜的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做出了积极地贡献,是甘孜交通三年攻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交通集中攻坚的实施主体,州交通运输局完善和建立了政府监管的法人管理、监理控制、施工勘测设计负责的科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领导干部负责项目督察制度,使得管理体系落到实处,有效运转。
  我州地域辽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攻坚项目遍布全州,项目督察制度要求每一名科级以上干部至少负责一个项目,每月开展一次督查工作,每次督查不少于5天时间。三年时间,督查干部翻山越岭,深入工地,督查项目单位的在岗、设备进度场落实和监理单位履职等情况,加强工程进度监督检查,技术创新和力量投入,三年时间,全局共派出督查干部960余人次,深入项目工地总天数520余天,他们的辛勤付出,为三年交通攻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 上一篇:建精品乡村酒店 促全域旅游发展
  • 下一篇:唐强:教育是康定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