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康定情歌

甘孜日报    2024年02月02日

将军桥上的张大哥与李大姐雕塑。 杨燕 摄

◎江朴阳

四川有一首民歌响彻世界,由“溜溜”调改编而来的《康定情歌》是中国民歌的经典,让世界知道跑马山,随着歌曲世界传播,康定这座城市声名远播海内外。《康定情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的“十首民歌”之一,由卫星送上太空,成为响彻宇宙的经典旋律。《康定情歌》原型大概有三个版本。一种说法是唱一位绝色美人,一位卖松光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另一种说法是传颂一对攻克艰难,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故事。当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是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游玩时,根据“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还有说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原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后由他人填词而流传。《康定情歌》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经考据《康定情歌》作者是四川宣汉李依若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上世纪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伍正谦十分喜爱,又请作曲系江定仙配乐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康定情歌》孕育着社会经济文明发展历史、民族和谐情怀、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安康,如今《康定情歌》成为甘孜州的一张旅游文化资源招牌向世人展现甘孜州魅力。

康定的地理位置

一首民歌《康定情歌》让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县城康定闻名于世。一首宛转悠扬的《康定情歌》唱响了康定,唱出了康巴民谣,唱红了跑马山,让世人知道了康定。康定既有浓郁的藏族文化,又有汉民族风情,能感受到汉藏文化的交融,感受到民族和谐的音符。

康定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州的州府所在地。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即雅拉河、折曲即折多河两河交汇处。康定在古时被称为“打箭炉”,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康定是情歌之乡,康巴锅庄文化的发祥地,是直率康巴人与热情藏族姑娘汇聚的地方。康定其实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汉藏交汇的中心。康定,地处康区东部边缘,四川省西部,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康定的“康”字,指的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康区”即康巴涉藏地区,在藏语里是“边远”的意思。传统上,藏族居住地分为三大区域:西藏拉萨、山南和日喀则一带被称作“卫藏”,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青及川西北一带的广阔牧区被称作“安多”,川西高原的大部分、滇西北及藏东一带被称作“康区”等,划分出藏语三大方言区,是三个迥然不同的人文地理区域。

康定呈现“三山环抱,二水夹城”的特点。康定整体属高山峡谷地形,古城就坐落在三山两水间的河谷地带:被郭达山、跑马山、子耳坡山(折多山余脉)包夹,发源于折多山的折多河从城南奔来,与城北而来的雅拉河在郭达山脚汇合成康定河,滔滔东去,最终投入大渡河的怀抱。

康定是一个小城市,《康定情歌》太响,让人渐渐忘记,康定的重要地理位置,从一开始康定就不是个儿女情长的浪漫之地,而是川藏线上重要的交界驿站地。游客可以走在街上,藏族、藏语、藏族饮食等藏族文化随处可见,有卖当地特产的小商贩,不妨买一些作为礼物,或者去吃一顿藏族大餐,融入当地生活。

康定城的建成

在古代,康定地域历来被中央王朝视为关隘要地。宋以前几乎没有人居住,只是藏族游牧的夏季草场。康定变成城镇是从唐代开始,唐时汉地茶叶辗转流入西藏,很快就征服了藏族的心。青藏高原不产茶,倒是盛产内地军队征战所需的好马。有人要茶,有人要马,不管是出于军事储备、经济贸易,还是统治边疆的需要都不亏,于是“茶马互市”应运而生。毕竟从饮食生理需求上来说,“世界屋脊”上地势高寒、农少牧多,人们需要茶叶这味清肠的“灵药”获得健康。渐渐地,藏族开始“嗜茶”开来,把喝茶发展成一种全社会、全民族的习俗。到了今天,酥油茶和甜茶依然是他们一日三餐所不可或缺的饮品。

随着汉藏两地茶马互市的兴旺发达,出现茶马古道而分为川藏线和滇藏线。当川藏茶马古道开通而日益繁忙,沿途相继就出现了许多繁华的高原城镇,如德格、甘孜、泸定、康定、巴塘、中甸、昌都、类乌齐等。川藏线南道开辟于康熙57年即1718年,清代驻藏大臣及官兵入藏一般都沿此道,所以又称“川藏官道”。川藏线北道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即今317国道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进军西藏沿着“川藏官道”修建公路,以及随后进藏运输物资都是走318线,康定是绕不过的一个重要周转通道。

康定为古代由蜀入藏的必经之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川藏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康定旧称打箭炉原本只是个“荒谷”,随着川藏间茶马贸易的开展,处于滇、藏、川大三角中心位置的地理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商人和马帮在这必经之地上搭帐篷休息,到元明时期已经有少数的人定居了下来。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藏学家、教育家任乃强先生,一生涉猎颇广,在农学、地理学、教育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乃至文学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尤其是康藏研究,成为他毕生致力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 开创了我国康藏研究的一个时代。先生曾说:“余六十年来所有论著,莫不围绕康藏民族问题”,其成果不仅卓著,而且影响深远,遗惠后人。任乃强先生在《西康图经·境域篇》清晰记载道:“(打箭炉)本非市场。自唐以来,随茶马交易,日趋聚盛。由架设帐幕之临时市场,而为建筑碉房之锅庄交易。元时设长河西鱼通宁元土司于此,红教喇嘛教亦元时成立。至明时,尚仅有住民十余家。”在打箭炉还没形成城市之时,当朝政府已经意识到打箭炉的重要性,派驻军保护茶马贸易了。

明末清初战乱,川藏贸易集散地从黎州即今汉源、岩州西移到了打箭炉,商旅往来大增,各方势力随之渗入,打箭炉在汉藏间的战略地位越发显著。这个曾经荒凉僻远的山沟沟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清政府在大渡河上修建泸定桥,在打箭炉设置茶关,大大方便了交通与贸易,“各业因茶而兴”,迅猛发展成一个“汉夷杂处,入藏必经之地,百货完备,商务称盛”的重地,“常年贸易不下数千金,俗以小成都名之”的商业城市,集康区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中心于一地的打箭炉出现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经济贸易的发展必然要出现一个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锅庄作为康定一个特殊的贸易行业,是汉藏文化交往的产物。锅庄原本是土司下设的一个办事机构,锅庄主人都是明正土司的家臣,专门负责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如管理土地、服饰、茶叶、呈写文稿、接待来往贡使等。后来随着茶马贸易的日渐繁荣,以汉藏为主的茶马商人蜂拥至康定,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催生出一个赋予了新的意义,发挥集旅店、饭馆、仓库、转运、翻译、借贷等多功能为一身的中介机构等,鼎盛时康定锅庄有48家,可见繁华热闹程度。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的交融,让箭炉逐渐发展成汉藏交汇中心。康定高原古城,就这样从无到有,全赖川藏间的茶马贸易,从诞生伊始,就是汉藏文化碰撞、交流之地,后来逐渐演变成多民族共生、多教派同处。后来到清末,赵尔丰在康区“改土归流”基本见效,才把打箭炉改名康定,取“康区大局底定”的意思。

康定情歌的形成

康定是各民族文明汇合之地。孔明造箭表明汉文化对康定的影响,销售丝绸意指康定兴于汉藏贸易。康定情歌是茶马古道这块沃土上土生土长的高原雪莲,那是多民族、多种文化交融的体现,倾注了人们对康定这古城深深的眷恋。

康定情歌的韵律特点

《康定情歌》旋律只有三句,前两句主要在中高音区,情绪高昂、热烈。第三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从低音区起腔,感情深挚、委婉。《康定情歌》每段有两句歌词、三句旋律。

第一乐句前两小节“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全曲的主调,后两小节是他的变化重复。

第二乐句的前两小节与第一乐句的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是对主要音调的对换,具有收束性。

第三乐句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从低音区起腔,感情真挚、委婉。不仅在节奏上后宽一小节,而且音调的起伏增大了,加重了深切、舒展的情感。

第三乐句运用“月亮弯弯”三小节的“衬腔过渡句”导致衬腔过渡句的起音,对上句未尽乐意做补充性的反复,然后再回到句末终止音。运用这种手法,使旋律更加抒情、婉转,同时加强了这首情歌浓厚的地方特色。

康定情歌的传播历程

康定情歌的出现是偶然,流行不顺利。这首歌被谱以世界通认的钢琴谱,第一次经过改编的《康定情歌》在南京演唱时并没有火起来,但是后来逐渐缓慢升温,经历和故事的传播,最持久的耐心毅力。那个无意中从马夫口中听见它的时为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从来没有想过他会成为“康定情歌”伯乐。一位被尊称为“管伯妈”的老太太,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喻宜萱先生,将《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让这首爱情歌曲不仅红全中国,走向世界,甚至到一个世界排名前十的民歌。

1945年,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校作曲系学生王震亚和郭乃安等发起成立了“山歌社”,致力于收集、改编民歌。这项活动得到江定仙、杨荫浏等人的支持。同在音乐学院求学的吴文季虽然不是“山歌社”社员,在“山歌社”影响下,对中国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1946年因迁校停课,吴文季经同学介绍,去泸县给国民党准备出征缅甸的远征军203师做音乐教官,这期间他采集了很多民歌。有一次,部队中有几个来自康巴地区的军人给他唱了一首家乡的民歌,当时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吴文季觉得曲调很优美就用简谱记录整理出来。回到学校后,吴文季就把他采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交给声乐系主任伍正谦。

1947年,伍正谦请江定仙编配风琴伴奏,随即在学校演唱会上首唱;江定仙于同年夏天将此歌改名为《康定情歌》并重新编配钢琴伴奏,该曲随后被编入《中国民歌》第一集铅印本;经江定仙推荐,喻宜萱在南京独唱音乐会上首次公开演唱了《康定情歌》。

1948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请喻宜萱录制了唱片并在全国发行。1948年,《康定情歌》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十大民歌”之一,成为世界名曲。1952年,《康定情歌》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上世纪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成为仅有的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国歌曲,并随着“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在太空播放,赢得了“天籁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誉。

20世纪90年代末,又作为仅有的一首中国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首最具影响力的民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

2001年8月18日在康定跑马山上, 专门为这首歌曲举办了一个艺术节——中国西部康定情歌节,《康定情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响了全世界,愿经典永远流传,让《康定情歌》的故乡风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为康定县的“名片”,让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高原,走出了国门,享誉世界。半个多世纪来,随着此歌的传播,康定之名远播中外,跑马溜溜的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康定情歌》这首歌曲使人们能感受到藏族民歌的韵味,又能体会到到汉族民歌的风采。集中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升华的产物。“溜溜”——青春活力的气息,词简单流畅,道出康定独有的那份感觉,那应属于年轻飞扬的心,水土与人的性格血脉相连,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场,我们没有理由不敞放胸襟,壮怀激烈,粗犷、炽热的情感呼之欲出,就连康定城“溜溜”起来。

《康定情歌》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情歌,曲调悠扬动听,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挚感情让人深感激动。草地上牦牛、康定夜景、彼此深爱的眼神和对未来的向往,无不让人对爱情和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在这首歌中,除了唯美的情感描写以外,还蕴含了许多生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坚定的人性美。一首《康定情歌》使康定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名城,成为甘孜州人文旅游资源最闪亮的品牌。



  • 上一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部落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9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