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看水

甘孜日报    2023年05月26日

◎黄孝纪

长久以来,水圳有专人看护。生产队时期,丙成曾是村里聘请多年的看水人。他身材高瘦,沉默寡言,十分勤快,肩上总是扛着一把板锄,游走在四条水圳的岸边,疏通,堵漏,加固圳岸。他的职责是要保证,在早稻和晚稻两季稻田需要用水的时候,水圳里总是有水。遇到下大雨涨洪水的日子,他要将石坝的泄洪孔打开,把各条水圳的泄洪口子挖开,将水圳里的洪水排往江流。等洪水消退,他又得堵住石坝的闸门,堵住水圳的泄洪口,让水圳恢复流通。作为看护水圳的回报,每年收割之后,各生产队都会按受益田亩面积,按每亩一定的斤两,折算稻谷给他。

分田到户之后,丙成还曾看护过好几年水圳。以后,是高财、希贤等人。不过,相比在生产队时期,他们为此而得到的酬劳,需挨家挨户上门收取晒干的新稻谷。

看管水圳的人,只要把江水引入水圳,保证水圳通畅就行。至于从水圳里引水进稻田,则不属于他们的职责。生产队时期,各队都有专人负责田间管水。分田到户后,则是各家自行管理。

村庄的稻田,丘丘相邻,阡陌交错。大家都维持着一个朴素的公理,即在自家稻田一侧的田埂边,另筑一道矮泥岸,之间留一条水路,用来给下面人家的稻田过水,叫夹圳。夹圳有窄有宽,窄的不盈尺,宽的能插两三列禾苗。夹圳两端的田埂上,开有水口子,用于水流的进出。倘若自家的稻田需要进水时,于进水口一端的矮泥岸扒开一个口子,堵住夹圳,水流就进了自家稻田。当田水流遍了整块稻田,够了,堵上泥岸缺口,疏通夹圳,水便流出。在禾苗需水量不大,或者来水丰沛之时,夹圳里总是有着水流。而在稻田用水量大的日子,或者天旱,越是远离主水圳的稻田,夹圳的来水越少,也越慢,有时候甚至被前面的稻田一层层分水堵截得滴水不来。

水稻的生命周期里,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秧苗插下田后,稻田里需要保持一层浅水。待其分蘖时,则需要将田水放干两三天,再蓄水,这样能促使它分蘖得更多更壮实。禾苗抽穗、扬花、结籽、灌浆,是用水的高峰期,早稻正值盛夏,高温酷热,田水蒸发量大,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干旱的时候。这段日子,各家每天都要给稻田引水,看水就成了头等大事。同许多人一样,我的父亲天天都要围绕自家的几处稻田转悠好几回。

夏夜里也常有人打着手电在田间走动,沿着夹圳连通的水路往返,一直追溯到主水圳,检查来水的情况。共用一条水路的人,大家匀着分一小股水流到各自的稻田,共同维护着水路的通畅。很多人为了看水守水,通宵达旦。也有的人,仗着水流率先从自家稻田经过,全部引了进来,下面的人发现了,自然会来理论争吵。遇上脾气大的,难免动粗。这些日子,稻田相邻的乡人,相互间因看水、分水、用水等原因引发的纷争,一时多了起来。

也有的稻田,虽紧挨着主水圳,但地势比圳里的水面要高许多,就只得斛水。曾有好些年,我家先后有两处稻田就面临这种状况。上中学的时候,假日里我就常与姐姐一同给稻田浇水。如火的烈日之下,我们站在深深的水圳里,浑身湿透,奋力提着一桶一桶的水,搁在田埂上,倒进稻田里。水流冲刷着田埂边的禾苗略向后倾斜,一寸一寸渐渐流向稻田的远处。我们往往要斛上大半天,斛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饿得肚荒,才能将一丘田水灌满。不过看着烈日下绿油油的禾苗孕育着饱满的禾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暂无缺水之虞,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也就值了。


  • 上一篇:母扯稗子
  • 下一篇:唐卡溯源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88352.html